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服从自己本人”是卢梭政治理论的基础和前提,表现为民主国家实现法治的制度筹划。同时,卢梭命题中所内涵的国家与个人、人民主权与人权、政治权利与个人权利等要素的矛盾也被外化为民主与法治的冲突。卢梭命题是西方政治现代性展开的基本命题,并且对当代西方政治学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章文岚 《学理论》2012,(11):28-29
卢梭所提出的"人民主权"理论,认为主权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贡斯当却认为卢梭的这种主权思想过于抽象,提出与之相对的具体的人民主权理论。两位思想家在主权理论上的分歧体现在:人民主权的基础、人民主权的界限及其人民主权的实现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2)
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三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卢梭、密尔的参与思想进行梳理,考察古典伦理政治观下的参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权利政治观下的参与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折中调和政治视域下的参与思想:密尔的代议制政府理论,以及三位思想家对“参与”与“民主”之间关系的理解。以上论述“参与”重要性的理论都从一个侧面形成了民主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尽管不受限制的参与可能导致的暴政或极权政治的后果令思想家们谨小慎微,但他们仍提倡不同程度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4.
李帅 《学理论》2012,(33):34-35
"立法者"历来就是卢梭研究的重要话题,同时也是卢梭学说容易招致误解的地方,有些学者认为立法者与人民主权、公意相互冲突。笔者梳理了卢梭学说中的立法者思想,分析了立法者的必要、立法者的职责、立法者的限定,提出立法者是为公意提取与稳定运行服务的,或说为实现人民主权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29)
美国宪法是西方传统政治思想尤其是自然法思想的一个灿烂结晶。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美国宪政理念两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民主权学说和分权制衡学说。人民主权学说说明了宪政产生的原因和目的,而分权制衡学说则是保障和实现人民主权之目的的基本手段。从人民主权与分权制衡的角度研究美国宪政理念,为其他民主国家的政治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1)
卢梭是论人类不平等起源和探索人类平等路径的重要探索者,他的平等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平等发展有一定启示。卢梭所追求的平等以及他思想中所蕴含的从不平等中寻找公平的道路形成了人民主权学说和社会契约论。为突破思想的瓶颈,我们就要学习像卢梭这样的伟大思想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行政问责制作为一种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制度安排,源于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其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和分权制衡论是其最基础的理论渊源。社会契约论是一种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人民主权理论集中表达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的政治理念。分权制衡论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西方近代以来有两种民主理论传统,一是民主主义传统,二是自由主义传统。前者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后者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同意原则。学界对这两种原则存在诸多误解,如把人民主权理解为自由主义的民主原则,或者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人民同意原则混淆在一起,或者把人民主权原则理解为西方政治的现实等。实际上,这两种原则存在明显的区别,前者体现的是统治的民主,即人民直接掌握立法权,后者体现的是被统治的民主,即最高权力掌握在代议机构手中。二者在实践中都存在诸多困境,其中人民主权的困境使其在西方政治中还无法成为现实,但其中的合理因素即公民对法律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仍可能具有克服自由主义民主弊端的潜力。当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民主主义的民主传统。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4)
"公意"是卢梭《社会契约论》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其政治哲学架构的中心环节。"公意"是因社会契约的缔结而产生的道德共同体的意志,是人民主权的集中体现,具有绝对至上的道德价值。卢梭试图用"公意"来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紧张而复杂的关系,达到既保障共同体的道德至上性,又不丧失个体的自由本性的目的,进而为政治权力建立起稳固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书中所谈及的"自由平等、人民国家主权者、人民主权不可转让"等给法国《人权宣言》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卢梭和其他思想家一样追溯了远古的自然状态,并叙述了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的过度,即从自然权利到政治权利的发展;另一方面认为自然权利不是真正的政治权利,只有转变成政治权利才能得到行使和保障。如果没有实现转换政治权利就不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法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贡斯当以其对自由的深刻阐述和通过宪政保障人民权利的思想而闻名于世。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及西方国家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贡斯当看到了卢梭民主思想的缺陷。他指出,任何政治权力都必须受到限制,否则就会肆意扩张。要切实保障个人自由,就必须建立“五权分立与制衡”的宪政体制,划定政治权力与个人自由的边界。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11)
老子是先秦道家思想发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上承杨朱的隐逸思想,提出了"道"的哲学观念,以自然天道关照社会人道,主张贵柔不争,贵身爱身,绝巧弃利,小国寡民,有所不为方可有为等思想。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他出生于实行人民主权的日内瓦共和国,从小深受日内瓦共和国主张的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影响,主张人要回归到自然状态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契约论是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基石,卢梭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卢梭声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虽然他没有定义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但他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出发理解社会治理的社会基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的社会契约思想源于对教会统治和“君权神授”观念的批判 ,从格老秀斯、霍布斯主张通过契约的方式将权力转让给君主 ,到斯宾诺莎、洛克主张通过契约的方式使政府保护人民的权利 ,到卢梭的人民主权观点 ,形成了系统的社会契约论 ,这一学说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西方古代政体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但其内涵和诸要素却一再变异和重组,直至19世纪在某种意义上宣告终结。从马基雅维利开始,以统治者的人数作为依据的政体分类越来越只具有形式意义,政治体善恶优劣的标准被置于他处:在博丹和霍布斯那里,是它能否更好地维护主权;在马基雅维利、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那里,则是它的统治方式是否合乎法治与分权制衡等规范。古代政体学说所坚持的德性原则逐渐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原则。古代政体学说中的贵族政体、混合政体等要素逐渐融入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形态即代表制民主和立宪民主当中,代表制民主和立宪民主成为西方现代唯一正当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6.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群众路线具有丰富的东方民主特色、鲜明的人民民主性质与积极的民主政治色彩。群众路线在倡导主权在民基本价值理念的基础上,主张采用更为积极的民主姿态与举措以实现人民主权。加强党的建设、优化政治制度设计、创新人民主权表现形式、加强社会舆情引导,是当前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连芙蓉 《学理论》2011,(21):52-54
霍布斯、卢梭是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颇具特色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对人类合理的生存秩序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他们都是社会契约论的倡导者,但他们的契约思想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他们关于社会契约论的逻辑前提、具体的逻辑演进以及逻辑结论三个方面的论述上,他们的不同政治诉求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民主民本民生理念辨析及理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民本、民生是不同的政治理念.民主是人民主权的权力本位,源于西方的社会历史基础;民本是与“君本”相对应的“以民为本”“为民作主”的政治思想,以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为生存发展的土壤;民生是超意识形态的政策措施,直接关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权的安危.吸取民本思想之精华,构建明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民生理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世界政治法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探索了政治权利的基本理论,构筑了人民主权理论的高塔。同时,它也伴随着理性的法律光辉而闪耀。这是一部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性的伟大著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个理论纲领,它对18世纪的法国革命以及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袁刚  张茜 《学理论》2009,(31):149-151
社会契约论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提出的一套比较系统的关于国家(政府)起源及理想政治制度的理论,经霍布斯奠基,和洛克的阐发,由卢梭发展到极致。然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所处历史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的差异,三位思想家关于契约订立的原因、订立方式以及订立结果方面的看法各有不同。社会契约思想不仅极大的影响和鼓舞了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推翻封建政权所做的斗争,而且成为西方国家宪政制度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