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犁 《学理论》2014,(11):223-225
这项调查研究意在了解学校大四学生在面临毕业这个大环境下社会支持状况,以及他们更加偏向于采取何种应对方式来应对压力,探讨他们的这种应对方式的选择和社会支持情况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以期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增强适应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提出宝贵意见。采用国内学者肖计划编制应付方式问卷和肖水源(1987)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得出结论一是社会支持在专业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性别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二是应对方式在性别和专业维度上均有差异;三是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牡丹江师范学院29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其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专业类型和城乡上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男女生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专业类型和城乡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社会支持在男女生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城乡和专业类型在社会支持的各个水平上的差异并不显著;社会支持及其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多个维度都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运用编制的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对415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高校体育教师在组织管理、社会支持、职业发展、工作环境等四因素上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不同年龄的高校体育教师则在职业发展、社会支持与组织管理方面出现了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的高校体育教师在组织管理、职业发展、工作环境、学生因素方面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班孟丹  郭桐润 《学理论》2012,(20):71-72
为探查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随机抽取的承德医学院2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各维度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支持的利用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5.49;P<0.05),女生的支持利用度要高于男生。同时医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显著(P<0.01),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性(P<0.05)。由此可知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非典"时期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对健康态度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多维度健康状况控制源量表(MHLC)>对陕西师范大学5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抗"非典"时期不同时段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2)该时期的不同时段上,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在专业、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3)"非典"疫情出现后,大学生焦虑状况与其对健康的态度呈显著性相关."非典"疫情出现后,大学生焦虑水平明显提高,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学校应向其提供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6.
李巧莲  陈婷婷 《学理论》2012,(29):89-90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随机抽取1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直接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结果发现:一是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和幻想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一般效能感没有;一般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在年级和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三是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一般自我效能对解决问题和自责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由此可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表现出差异性;并且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素红  杜丽娟  冯敏 《学理论》2015,(2):261-262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399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结果发现,初中生的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父母拒绝与情感温暖(尤其父亲情感温暖)对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具有显著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8.
李莉  李敏 《学理论》2009,(14):46-47
考察某部野战部队军人的特质焦虑状况,探讨其在不同军龄、文化程度、籍贯和级别上的差异,并进一步研究特质焦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及社会支持对特质焦虑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特质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400名军人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83份。结论:(1)野战部队军人特质焦虑292人,流行率为76.2%,且有军龄、文化程度、籍贯和级别差异。(2)轻度特质焦虑138人,中度为126人,重度为28人,流行率分别为47.3%、19.3%、9.6%。(3)军人特质焦虑总分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呈显着负相关。(4)比较高社会支持型、中间型、低社会支持型的军人特质焦虑水平的差异,发现随着社会支持的降低.特质焦虑水平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
聋人大学生群体在我们整个社会中的比例虽然占少数,但是他们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样需要社会去关注,他们同样也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关注聋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很重要。通过问卷法对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聋人大学生做了职业路径探索的调查,结果显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聋人大学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而在年级和专业方向上差异明显。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如下:聋人大学生应努力学习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有一技之长;社会营造尊重关爱弱势群体,形成帮助支持弱势群体就业的风气;学校在聋人大学生的技能上多加支持和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是研究不同的性别、专业间师范生实践技能素养现状及差异.方法是采用调查问卷方法,以宿迁学院800名高师生(本科师范生)为被试,利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是(1)高师男生对班主任工作、教育对象、信息三方面的了解优于高师女生;(2)在普通话水平、书写技能方面女生水平高于男生;(3)实习前与实习后的高师生各项技能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因此,从鼓励男生发展和增加实习时间两个维度给出建议和对策,为高师生的培养提供重要的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1.
徐磊  刘成 《学理论》2014,(6):235-236
采用张建新和Schwarzer所编制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量表(GSES)和Lieber等人所编制的考试焦虑量表,调查了115位各年级初中生,调查初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效能感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结果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在年级方面差异不显著;考试焦虑水平在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在年级方面也有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5)
自恋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格构造,是个体对于自身、自身想象以及自身在他人眼中形象的过分专注和沉迷。隐性自恋是个体内隐的自我欣赏和自我夸大。研究使用隐性自恋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300名中国高中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异常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隐性自恋水平越高,心理越不健康。高中生隐性自恋总体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学科、年级上的差异,仅在自我欣赏这个维度上文理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进行的"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数据,基于性别视角分析社会支持对中国农村居民社会安全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种社会支持中,实际支持对中国农村居民的社会安全感影响作用显著,表现为个体的社会支持资源越丰富,获得的实际帮助越多时,个体的社会安全感越高。对比不同性别状况的农村居民发现:丰富的实际支持资源能够有效地提升男性的社会安全感,不同性别农村居民的社会支持对其社会安全感的影响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9)
在综述近些年关于自我意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高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状况,探讨自我意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一是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二是男生在行为、合群分量表上得分低于女生(P0.05)。三是不同年级、独生非独生子女儿童自我意识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体现流动人口代际支持的"社会经济地位—流动特征—家庭结构"三个维度,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婴幼儿时期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因素、流动状况因素以及家庭结构因素对其子女早期健康保障获得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结构因素,即流动人口婚后的健康保障意识越强、家庭成员关系越稳定、对子女健康的家庭支持越集中、代际关系联结越紧密,其子女获得的早期健康保障水平就越高。因此,在流动人口子女的卫生健康保障方面,应注重基于家庭结构特征构建家庭健康支持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弱化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不利因素对其子女健康保障获得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帅 《学理论》2013,(8):195-198
采用刘玉新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作为调查测量工具,整群抽取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在校生1 000名集体施测。用PASW Statistics 18(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逐项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在各因素上的差异性及特点。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主要压力来自前程压力、独立与自主压力、学习压力等三方面;心理危机源总体强度在年级、生源地、家庭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心理危机各因子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等六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孤儿作为受艾滋病影响的“双重弱势群体”,成为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农村社区艾滋病孤儿社会支持情况的实地调查,发现目前艾滋病孤儿的社会支持中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肖静芬 《学理论》2014,(5):240-241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GWB)、社会支持量表,调查了学院的330名大学生,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水平低于非贫困生;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女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水平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9.
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提供一些理论支持。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交焦虑量表(IAS)对某大学4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社交焦虑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有助于改善其社交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投资是影响子女教育获得的直接原因,家庭对不同性别子女投资的差异是造成教育性别差异的重要机制。以往针对教育投资的研究主要探讨家庭间的投资差异,对家庭内部不同性别子女间的差异缺乏关注。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多子女家庭中教育投资的性别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不同家庭之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户口家庭的教育资源分配显著向男孩倾斜,而非农业户口家庭的教育资源分配则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庭中的女孩反而获得更多的教育投资;农业户口家庭之间的教育投资性别差异存在异质性,对男孩的教育投资倾斜主要发生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性别观念更传统的家庭中。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性别观念平等化,由家庭产生的子女教育投资的性别差异将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