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慧 《学理论》2013,(17):122-123
我国出于保证行政管理效率及其连续性、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及公共利益优先理论等方面的考量,采用行政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但随着我国行政诉讼实践的开展和行政法学领域相关问题讨论的深入,理论和实践领域对我国行政诉讼中不停止执行原则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多。为了充分发挥行政诉讼的功能,确保公民权益保护的无漏洞性和有效性,我国应借《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契机,放弃不停止执行原则,改用停止执行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确立起诉不加重处罚原则尤为必要 ,既有其自身的价值又有其存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行政复议法》第21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该条款确立了行政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即当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机  相似文献   

4.
“不停止执行原则”的提出 《行政诉讼法》第44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行政复议法》第21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这里所体现的“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和“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我们简称为“不停止执行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一旦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即推定为合法有效,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或申请复议,  相似文献   

5.
“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并非行政行为公定力的必然体现,“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不符合行政法治原则,应以“行政行为停止执行原则”取代“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  相似文献   

6.
武耀锋 《学理论》2012,(35):96-97
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的大量应用,行政诉讼撤诉率的持续走高,引起了行政法学界和人们的普遍关注,引发了人们对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制度的思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提出要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但是,目前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条件并不成熟: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理论上不符合行政诉讼的目的;违背了公权力不可处分的理论;在实践中也不利于法院的独立和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因此,在我国目前不应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管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贡世康 《理论探索》2005,(5):149-151
行政诉讼管辖是指同级法院之间及上下级法院之间,在第一审行政案件上的权限分工。行政诉讼管辖只存在于普通人民法院之间,不包括专门管辖。行政诉讼管辖的划分应当遵循便于当事人诉讼的原则,便于人民法院正确、公正、有效行使审判的原则,人民法院负担适当的原则。行政诉讼管辖权主要集中于基层人民法院,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只行使一定的管辖权。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是我们理解行政诉讼制度的必要前提。一直以来,行政法学界没有对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宪法原则或共同原则代替行政诉讼基本原则,这对我国行政诉讼理论与实践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制约。行政诉讼基本原则应当包括司法审查权原则、对原告方的特殊保护原则和诉讼当事人利益权衡原则。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再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刚 《行政论坛》2009,16(4):69-71
1989年的<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一行政诉讼中不适用调解的规定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目前学界对行政诉讼是否适用调解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是否定说,即不主张调解的适用:二是肯定说,即可以用调解制度(有限的调解).主张行政诉法不适用调解的规定是我国权力制约理论的渊源所在,是司法权制约行政权在法律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信赖保护原则起源于德国,目前主要适用于行政程序法与行政实体法中。基于该原则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本性,将其引入行政诉讼中,并确立为行政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内涵,将有利于实现对行政权及司法权的全面规制,提高司法权威,实现行政诉讼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诉讼管辖制度存在诸多的问题。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改革应当结合行政诉讼制度在组织法上的功能,取消基层法院对行政案件的管辖权,设立中级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在各高级人民法院增加行政庭的数量;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的巡回法庭并且具体规定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这是改革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武俊山 《理论探索》2011,(5):142-144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作为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间,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超过起诉期限,相对人原则上丧失诉权;起诉期限是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之一,只有在起诉期限内起诉才会被法院受理;起诉期限的举证责任主要由被告承担,原告也应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法院在立案和审理阶段都应主动审查起诉期限;起诉期限只适用于有效行政行为,无效行政行为不受起诉期限限制。  相似文献   

13.
引言.一个案件的判决理由报载,某市规划局为华达公司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意华达公用将其临沿江大道的2层楼房改建为3层楼房,其后华达公司又申请增建2层,但未获批准一年后,华达公司建成5层楼房1幢,命名为华达商厦。  相似文献   

14.
人民法院越来越多地使用了行政诉讼调解,不少学者认为,行政调解应该在行政诉讼法再次修改的时候正式写入法律.为了批驳这种观点,重新分析了行政诉讼不应适用调解的原因,并认为,它只是目前行政法治面临的种种压力下产生的另一种坏制度,或者说,坏的原因导致坏的结果.它不应该成为解决行政诉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徐锐 《学理论》2013,(23):121-122,127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原告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原告资格却仍难以确定。通过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标准的相关规则及评析,可以分别从实体及程序规则方面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介于立法、司法等方面因素,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规范商有效的制度程序远未建立,还不能真正发挥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功效需,要根据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基本原则和民事执行的运行规律加以分析思考,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政策执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执行问题一直困扰着政策制定者,在影响政策执行的众多因素中,信息不对称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它通常干扰着政策的顺利执行,对这种干扰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提前采取若干措施来抑制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政策执行问题一直困扰着政策制定者,在影响政策执行的众多因素中,信息不对称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它通常干扰着政策的顺利执行,对这种干扰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提前采取若干措施来抑制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石惠惠 《学理论》2010,(15):126-127
我国行政诉讼立法不主张适用调解制度,但是司法实践中却广泛存在法院在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的现象,这种隐约而又顽强地生长的调解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如何给予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制度以牢固的理论支撑、有力回击反驳意见并构建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是促使调解制度得以合法合理运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西方法治国家而言,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范围窄,实施效果也不甚理想。结合实证研究与借鉴域外经验,在扩大附条件不起诉时应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与普通刑事案件予以区分,并在制度构建上遵循不同的理论基础与立法目的,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进行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与普通附条件不起诉的模式划分,并在各自模式下提出扩大附条件不起诉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