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共同过失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过失犯罪是否能够成立共同犯罪,在刑法理论界及司法界观点林立,纷争不已。在刑法理论界,存在肯定说、否定说以及区别说;司法界也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之司法判例实践。从理论与立法上对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存在范围以及共同过失犯罪中“共同注意义务”如何界定等问题进行论述,则利于澄清上述问题并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2.
共犯理论的通说持"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模式,并以"共同+过失犯罪≠共同过失犯罪"的观点刻画了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立法障碍,这使得共同过失犯罪的解释论毫无立足之地。而将"共同过失犯罪"解释为"共同过失+犯罪",则解除了对共同过失犯罪成立条件的误读;将"共同故意犯罪"解释为"共同故意+犯罪",则洞察了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立法通道。共同正犯、教唆犯和从犯都能成立共同过失犯罪,它们都具有共同故意的心理,因而不存在立法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共同正犯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这一概念对于共同犯罪的定罪和量刑具有重大意义。在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共同正犯是法定的共犯种类,我国刑法并未明确规定共同正犯,共同正犯相当于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共同实行犯。关于共同正犯的本质,存在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部分犯罪共同说具有合理性。立足于主客观相统一的标准,成立共同正犯,需要二人以上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共同实行的意思,在客观上存在共同实行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共同犯罪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刑法对共同犯罪有着不同的规定,现代刑法理论在此认识上也不尽一致,甚至在基本概念上都难以达成统一的共识,仍然处于见仁见智的状态,共同犯罪问题成为现代刑法理论的世界难题。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有着独特的规定,共同犯罪人的种类也有别于其他国家,但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在着力于完成近代化历史重任以及谋求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今天,如何在保证理论完备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刑事立法,成为我国刑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信赖原则具有平衡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与交通建设事业发展、限制过失犯罪成立范围的功能,其适用条件有严格的限制。国外关于信赖原则的立法、判例对我国在刑法理论、立法领域引入该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目前的交通设施环境、法治观念等已经基本具备了适用信赖原则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艳军 《学理论》2010,(19):141-142
按照刑事法律相关规定及其立法意图,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只应成为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情节,而不应当做定罪的情节。交通肇事罪成立的标准为是否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该罪属于典型的过失犯罪,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非是否逃逸。我国刑法规定只要交通肇事造成了重大公私财产损失,就可构成本罪,并且肇事行为被要求在属于公共交通管理的铁路、公路上,如果是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定重大责任事故罪。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5)
共同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可以说是刑法理论中最为复杂的理论之一,它涉及刑法学的各个领域,一直以来是刑法理论界研究的重点领域。正因为共同犯罪理论体系庞杂,内容繁多,要仅在《论犯罪与刑罚》第37章——《犯意,共犯,不予处罚》中论述完整,面面俱到,有强人所难之处。因此笔者就该书在共同犯罪一章中,所提到的共同犯罪人的自首问题,展开详细的探讨及补充,以期能够为共犯理论的丰富完善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8.
付阳  王朋 《学理论》2013,(7):113-114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和发展机遇期,治安案件中的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刑事犯罪中的共同犯罪案件呈现出高发,多发的态势,这也就使这两种类型的违法行为成为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由于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共同犯罪在构成要件方面具有许多的相似性,这就导致我们的办案人员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容易忽略它们的区别,进而出现不应该的判断失误。于是,我们很有必要从构成要件的角度对它们进行界定和区别。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伙犯罪是指有三人以上参加的具有一定组织形态的共同故意犯罪,而青少年团伙犯罪则指犯罪团伙成员主要是青少年的团伙犯罪。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没有“团伙犯罪”这一法律用语。它是我国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在法学和犯罪学研究中,统一把团伙犯罪看作是共同犯罪的特殊形式或者说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
片面共犯是否是共同犯罪的问题颇受争议,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片面共犯的存在已是基本得到认可的事实。对于共同犯罪的性质,历来存在着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的对立,尽管目前通说似乎仍是犯罪共同说,但相较而言,利用行为共同说可以更好地解决理论和实务上的一些争议问题,同时以坚持行为共同说的立场出发,亦可更好地解决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问题。关于片面共犯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存在着全面肯定说、全面否定说和部分肯定说,从行为共同说的立场为出发点,应该全面肯定片面共犯。  相似文献   

11.
李进平  刘红 《学理论》2010,(17):129-130
片面实行犯、片面帮助犯和片面教唆犯符合共同犯罪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应予以认可,从而充分体现和贯彻刑法中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其刑事责任的界定也应按照刑法中的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原则来处理。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刑法中,轮奸被定位为强奸犯罪的一种加重情节,而非独立的罪名。因强奸犯罪属复行为犯,复行为中的强制行为之上可成立共同正犯,而奸淫行为具有亲手性和排他性,故不能成立共同正犯,各犯罪人只能轮流地、各自地实施奸淫行为。轮奸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共同正犯,而是数个独立意义上的强奸犯罪之叠加,也只能在宏观上被拟制成为“共同正犯”,即多犯罪人“在实现各自轮流奸淫被害人的目的支配下”通过参与实施“团体性”强制行为而实现每个犯罪人对被害人的奸淫行为。  相似文献   

13.
肖扬宇 《学理论》2012,(24):106-107
司法实践中,对轮奸的认定存在着很大争议。现行《刑法》第236条第3款第4项规定的"二人以上轮奸"属于加重处罚情节,而不是共同犯罪形态。所以,"轮奸"情节不存在犯罪停止形态,只存在"轮奸"情节是否存在的问题。"轮奸"情节的成立需要满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成立条件。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具有共同的故意,客观方面要求两个以上行为在特定时间内实施具有连续性和关联性的强奸行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近年来多发的“雇凶杀人”案件,结合具体个案,探讨追究雇凶者和行凶者的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在共同犯罪理论的指导下,重点研究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共同犯罪的分类以及现行刑法理论中论及较少的概括故意教唆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矿难等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中,存在着司法机关对监督过失者无法追究或者很少追究刑事责任的司法错位,造成了安全生产事故防控的困难和罪刑的失衡。化解这一司法困境的进路是借鉴监督过失理论,构建我国的国家公务人员监督过失责任追究机制。具体建议为:其一,设立业务监督过失罪和职务监督过失罪;其二,在监督过失犯罪中增设资格刑和罚金刑;其三,在司法中适用“信赖原则”限制司法权力滥用;其四,在诉讼程序上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刑法理论界对刑法中行为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界定。分析这些界定发现,行为概念实与犯罪成立体系关系甚大,行为概念不但在犯罪成立体系内部和外部研究会存在不同,而且行为概念的机能发挥一定程度上也受犯罪成立体系影响。我国刑法中的行为概念界定应充分考虑我国现有犯罪成立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按照我国刑法学界的一般观点,在共同犯罪已经着手开始后,对其中单个犯罪行为人的中止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的判断标准是:行为人除了自己彻底放弃了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之外,对其他人已经着手的犯罪行为也要有效地避免其犯罪后果的发生。只有有效地防止了整个共同犯罪整体的危害结果的发生,其中止行为才能构成犯罪中止。也就是说,判断这种中止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中止行为是否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有实质性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组织犯本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犯人中的组织犯是最危险的共同犯罪人。由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均无组织犯这一概念 ,其只是存在于俄罗斯等现行刑法之中。我国刑法虽没有明确规定组织犯 ,但理论上是存在的。在当前形势下 ,为了更好地打击此类犯罪参与人 ,研究组织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拟从组织犯概念和其构成特征这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以期对组织犯有一个更理性的本体认识 ,旨在推动我国对组织犯理论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立统一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刑法典与刑法学均受对立统一规律的支配。矛盾分析法首先承认矛盾,刑法概念体系包含诸多矛盾,预防与报应这对矛盾就是其中之一。预防与报应亦是主要矛盾,而报应与预防何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于刑法概念体系的各部分亦有不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我国刑法中关于共同犯罪规定中的形式逻辑矛盾就是矛盾不同方面激烈对抗的结果,预防或报应各自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可分别作为解决以上形式逻辑矛盾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0)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强化。财产继承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继承法的修改也被提上日程。同时,继承法上的相关问题,如特留份制度、遗产范围的确定、公证遗嘱的效力、夫妻共同遗嘱等成为学者热议的对象。关于继承法是否应该规定夫妻共同遗嘱制度,学者观点不一,各国立法对于夫妻共同遗嘱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对国外夫妻共同遗嘱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共同遗嘱制度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我国关于夫妻共同遗嘱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