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跃先  崔童 《学理论》2012,(6):27-28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而粮食生产又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耕地的保护对粮食安全生产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为保护耕地而提出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有效遏制了耕地数量减少的趋势,随着农村耕地被不断转换,耕地的"占"与"补"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执行政策过程中,诸多问题和缺陷也随之暴露出来。针对这些问题,应从多角度思考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实行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绩,可以说土地功不可没,特别是大量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为各类建设提供了平台,为地方财政增加了收益。但是,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尤为紧缺的基本国情考虑,又必须严加保护耕地。耕地资源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作用,对亿万农民的生计具有保障作用,对农村乃至全社会具有稳定作用。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耕地保护工作尤其重要。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明确提出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十分…  相似文献   

3.
耕地保护的制度供给实施绩效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0-2007年间中国历年出台的耕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考察了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对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的影响,并着重检验了不同阶段耕地保护制度供给强度的实施绩效差异。结果发现,耕地保护制度对经济建设占用耕地速度具有显著的遏制作用。尽管在1997年以后十年中国又相继出台了更多耕地保护法规和政策。但其实施绩效并不高于1997年的水平。这意味着,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可能仅体现于耕地保护法规政策数量的增加,其执行效果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预测结果表明,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管制力度水平假设下,新一轮土地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基本上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耕地资源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一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着量少、质差、后备不足等问题.要正确处理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完善土地法制建设、适当开垦整理土地资源以及提高耕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持续有效的耕地保护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石。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占用的发展收益归于具体的耕地占用当事人及所在地即“实化”,耕地保护的安全收益惠及抽象的一国公民及国家即“虚化”。现行耕地占用税制度未能消解耕地占用“实化”与耕地保护“虚化”之间的张力,应当从税名替代、税率调整、税收归属及税收用途耕地保护相关性进行制度变迁,在税收法定化过程中促进税收效率及公平。  相似文献   

6.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省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放在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战略位置,盯住存量、咬紧增量、拥抱山岗、心向天上,开创了以发展谋保护、以保护促发展的保护耕地、优化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境界。耕地连续9年实现高质量占补平衡,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跃居全国第五位,是2002年的  相似文献   

7.
郑丽 《理论导刊》2006,(10):69-72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我国政府确立的重大方略。耕地保护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私人性,在运用市场机制或政府政策干预时常出现失灵现象。从公共经济理论角度分析,应强化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作用、加快培育建立保护耕地的市场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调控体系、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参与机制、培养全社会耕地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如何通过土地整理,在耕地保护指标之外整治出剩余土地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同时放宽耕地保护指标,通过农地整理实现粮食集约化生产,既保障粮食安全又缓解用地紧张的矛盾。这是我国对城市化进程中亟待破解的重大命题。而成都市在推进“三个集中”探索中的有益经验对我们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9.
"干预"与"自治"并重的耕地保护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发展城镇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紧张关系不断扩大,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的研究进路主要强调政府对耕地保护的"刚性"管理与干预,但随着市场机制的确立,其弊端日益显现.对此,应在已有耕地保护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实行"干预"与"自治"并重的耕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着新挑战,而中国粮食安全中也存在着隐患,即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的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新问题,粮食危机进一步加深。化解我国粮食危机应扩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总体产量;增加粮食供给,缓和粮食供需矛盾;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李静静 《学理论》2010,(1):108-109
近年来农村居民住房占用耕地已成为耕地流失的一种新趋势。究其原因在主观方面是因为农民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国家有关土地法规等认识的不足,以及基层领导干部执政素质的欠缺等;其客观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长和宅基地分配之间的矛盾、耕地收益低和农村建筑样式的落后等。抑制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的可行性对策是提高农民耕地保护意识和基层领导的土地管理能力、改善宅基地分配方式以及提高耕地收益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问题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对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评价是粮食安全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体系,从粮食生产、农业经济、社会支撑、资源环境约束和农业技术支持等可持续发展的五个方面建立起粮食安全评价体系。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中国粮食安全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不仅包括粮食的生产、流通、储备、价格等,还包括国家的宏观调控,农民的粮食增收等。随着市场竞争力的日益激烈,高成本、低效率已成为妨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然而随着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逐步发展,它正以其独特的经济功能和完善的交易体系,严格的交割制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5.
刘亢  凌军辉  陈刚 《瞭望》2020,(19):16-17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随风泛起层层麦浪。在江苏产粮第一大县泰州兴化,田间的麦子已进入灌浆成熟期,麦收时节渐近。多年来,江苏除了经济大省的“名片”外,还保持着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地位,以全国3.8%的耕地生产5.5%的粮食,确保了占全国近6%人口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粮食等重要食物基本自给。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保持合理的粮食储备水平等。但由于受人们认识水平不高,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面临着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和完善与粮食安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粮食的替代产品,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引导国民节约用粮,加强粮食安全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老人农业是东亚特殊的人地结构、土地政策导致农业现代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后产生的特殊现象,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转型的提前出现,农业税费的免除和农业补贴的增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代际剥削的减轻,中国老人农业急剧衰落,严重威胁国家粮食供应安全。只有认真借鉴日本应对老人农业的经验,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土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根据国民食品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优化耕地资源的配置,合理提高粮食价格,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农业教育培训体制,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才能提高务农的比较收益,使乡村既宜居又宜业;才能提高年青人务农的积极性,稳定骨干农民,缓解中国后老人农业时代的粮食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失地农民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绪民 《理论探讨》2006,(5):111-113
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既要保护其经济利益,也要保护其民主政治利益和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并坚持制度保护原则、人本原则和适度原则。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治标之计是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强化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严格控制非农用地;治本之策是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张阳民 《理论导刊》2002,(10):30-32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际性概念。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粮食总体上是安全的,但也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20.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保障种粮农民根本收益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一环。本文从种粮农民收益保障的中国特色与时代背景出发,着重分析政府层面、市场层面以及农民层面在构建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的内在逻辑,并据此提出实现路径,健全和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保障我国口粮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