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梦 《侨园》2015,(4):41
随着1644年八旗兵入关,努尔哈赤在北京创立了八旗制度,形成了独特的旗营文化。如今海淀区仍有不少与旗营相关的地名流传下来,例如火器营、蓝旗营等。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营子里,火器营很特别。火器营,乍看去是一个普通的居民社区。从临近昆玉河(旧称清水河、长河)的火器营地铁站出来,沿着一条南北方向的斜街走着,前面是一栋栋样式统一的居民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灵魂在于创造。科学的创造及其表征是与语言和逻辑密切相关的。语言的形成先于逻辑,逻辑的产生早于科学的发生。科学史表明,近代科学是基于语言和逻辑而产生的。技术不同于科学,科学在于发现,技术在于发明,在创造性方面也有所不同。基于基本粒子发现的案例分析表明:创造性是科学家运用语言和逻辑加上已有科学知识,通过记忆、想象和综合分析来凸显的;原始性创造既需要丰富的想象、强烈的动机和新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崔昆 《学理论》2012,(9):91-92
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近代中国经济而言,辛亥革命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但没有能带领中国经济真正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袁崇焕之死     
林冲兄弟 《各界》2008,(1):33-38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明万历十二年出生于广东东莞,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袁崇焕在近代有着很高的名望,梁启超盛赞袁崇焕为"千古军人之模范",金庸先生为他写了惟一一部长篇历史人物评传--'袁崇焕评传>.……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的移植及其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的产生是近代宪政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以移植外来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其移植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思想、内在动因。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虽受到西方宪政思想与警察制度的影响,但却缺乏近代西方警察法律制度产生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这就造成"因陋就简、有名无实","形体虽具、精神尚虚"的结局,同时没有真正理解和正确认识西方近代警察的社会功能与内涵,在立法技术、立法程序等方面均显粗糙与不成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移植的实践及制度缺失,对我国当前的警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在古代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在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落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对日益贫弱和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文明的伟大复兴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中国文明伟大复兴要解决两个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前一个任务归结为反帝反封建,后一个任务归结为实现现代化。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文明复兴的主题因而也构成了近代以来我国历史进程的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革命,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吕坤的民本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上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本主义,又开启了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其民本思想是封建时代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所以又具有时代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品牌意识"是企业发展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在清末民初的商业领域下,品牌意识越来越被近代民族企业所重视,由此很多今天所称的百年老店应运而生。品牌意识发展的趋势受多方面的影响,如近代企业家的推动、商品市场的扩大以及西方商业文化的作用等,以上诸多影响具有联系性、复杂性、持久性等。同时,它又渗透于我国近代商业模式、近代百姓生活等多方面,丰富了我国近代的商业文化,并最终为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1)
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代以来,广大妇女同胞和男同胞一起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妇女思想,分析新时期我国妇女在自由全面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寻找妇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的途径。习近平强调我们要重视妇女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保障妇女的受教育权,为妇女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保护好妇女的合法权益,让妇女拥有更宽阔的舞台大展身手,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中国的进步文化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不仅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救亡和启蒙双重使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而且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还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民族化进程和中国精神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开辟了光明前景。一、洗雪百年耻辱,终结任人宰割历史有着5000年连绵不断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然而到了近代,由于清王朝的腐朽没落,曾经不可一世、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王朝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1,(12):24-25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1.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引领和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创造"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核心竞争力,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虽然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但大多为垄断行业,吸纳使用科技创新的应用技术远远多于其自身的技术创新,难以在科技创新上担当重任。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进行梳理,是研究这一理论问题的切入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经磨难,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获取胜利并建立了新政权,为新的文明形态的创造提供了先决条件;随后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文明新形态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文明新形态的创立开辟了快车道;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集“五个文明”为一体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实践在近代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技术的资本利用性质却使其消极社会后果走向极端,导致了技术与自然、技术与劳动者、技术与社会的分裂和对立,唯一的出路在于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去除技术利用的资本主义社会性质。我国的技术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体高度自觉的实践,它包含了社会的价值导向和现实的操作手段。总体而言,它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现实着力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内在规约,以技术进步与社会建制良性互动为现实特征。  相似文献   

15.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是惊天动地的伟业。它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范例,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同时也为我们今天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留下了许多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是惊天动地的伟业。它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范例,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同时也为我们今天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留下了许多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上的三大事件,看党领导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壮丽史诗,深刻领会渗透其中的精气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深刻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5)
民族主义作为近代产生的重要政治思想理论,不仅对西方,而且对我国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民族主义在唤醒民族意识、反抗民族压迫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作为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其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堪称是我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其民族主义先后经历了"排满"革命、"五族共和",最后到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是不断补充和发展的民族主义。他对于中华民族构建的思想,从最初狭隘的汉民族至中华民族,是不断补充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成功的实践之一,它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本文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的性质、衡量标准和历史经验,提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20.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紧接着,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同时,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这个转变是经过革命的转变而实现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