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全面吹响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号角。“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使命,是统领云南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是4600多万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美丽蓝图”要求各级干部尤其是新一届村干部拿出“美丽行动”,宏伟目标才能变成美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成为人们聚焦的热点词汇。理性解读"生态文明",分析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现实可行性的路径选择,可以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构充满生机的美丽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展望了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中,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提出,要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打造美丽春城、美丽县区、美丽社区和美丽乡村。推动绿色增长是建设美丽春城的现实选择如何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坚持走以人为本、推动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新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重要保障。乡村振兴需要切实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准确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科学内涵、价值向度和现实困境,从"护住乡风、抓住乡情、守住乡土、汇聚乡贤"四个方面思考创新路径,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我们的重大问题,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产现代化、生活富裕化、环境生态化及个体文明化的转型过程。"美丽乡村"建设要以治理现代化为依托,没有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乡村的美丽。目前,美丽乡村建设从治理现代化角度看,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要引起重视。要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中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沈阳市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一定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有利于更好的提出对策。做好规划、做实产业、健全机制、促进升级等对策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沈阳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而加快实现生态沈阳、美丽沈阳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法治乡村整体建设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法治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为法治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法治必须同行。目前,法治乡村建设依然面临许多困境: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法治方式没有成为解决问题的首选方式、法律人才缺乏等,阻碍了法治乡村建设进程。只有发挥法治的独特优势,才能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破解当前我国法治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探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民主体缺位问题是贯穿中国乡村建设历程的实践困境。对于这一长期以来存在于我国乡村建设实践中的农民主体缺位问题,基于反思性意识的解释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而乡村振兴激发的批判性认识,使这一困境真正从主观归因转向客观归因,行政因素成为焦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典型代表,中西部基层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实践发现,通过农民去参与性、农民被客体化以及农民被边缘化,导致农民主体缺位。该问题形成于“行政替代自治”,包括行政包办取代社会动员、行政本位虚化农民参与,并由此造成了社会责任缺失、治理成本增加以及治理能力弱化等后果。基于此,乡村振兴阶段,需重新审视“谁的乡村建设”这一问题“,找回农民”,重建乡村建设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乡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民主的发展也是衡量我国民主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分析和观察我国民主未来的直接切入点。农村地区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空间。然而,乡村协商民主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平等困境、成本增加和参与者理性、能力有限性的困境。化解乡村协商民主的困境可以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发展协商民主的经济存量、加快农村协商民主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注重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塑,培育蕴含理性、平等、责任的协商文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重大任务。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为什么要建设、建设什么、怎样建设"三个基本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从理论上回答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怎么看”的问题,重点在于充分认识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工农联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个"农民国度"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在找到并确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革命新道路之前,毛泽东也曾受到"城市中心论"的影响。在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向乡村转移的过程中,毛泽东积极探索并正确处理好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城市与乡村的关系,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工农联盟思想,最终催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建设让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要让中国美,关键是要乡村美;要让乡村美丽,关键是要让农业的生命力在乡村得以延续。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青山绿水,还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以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一体化经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途径,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唯此,才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旨在于探索践行群众路线视角下如何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文章以福建省大田县蓝玉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蓝本,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与践行群众路线之间的关联,诠释了应如何让美丽乡村建设满足践行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为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主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基于农村基础薄弱、乡村治理存在不少短板等现实因素,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尚存诸多问题。将其综合归类,主要表现为制度执行力、理念引领力、精神推动力、方法支撑力、科技运用力的不足。因此,地方政府要想实现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通过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结合、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与乡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来提升以上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安全困境"被视为大国崛起道路上的重大障碍与现实阻力,中印两国之间的"安全困境"一直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发展。2011年10月12日,越南国家主席访问印度,两国签署了南海油气合作项目,并极力推进南海问题国际化,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印两国的安全困境。本文从印越油气合作项目出发,探讨了中印"安全困境"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在南海问题上印度对中国的制衡政策,最后指出了两国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井研县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坚持群众路线,集思广益,汇集群众智慧谋划美丽乡村;坚持群众主体,凝聚群众力量建设美丽乡村;坚持积极作为,坚信群众魄力发展美丽乡村,深刻诠释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含义,建成了"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配套完善、产业联动"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7.
美丽乡村建设是十九大报告中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随着精准扶贫工作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外来工业污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等。通过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环境治理的问题,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18年7月召开的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全面提升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做到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统筹推进八大重点产业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加快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  相似文献   

19.
新乡贤作为新时代特有的乡村内生权威,因其与乡村的天然联结而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失落的乡土文明的呼唤、乡村善治的现实需要以及人口流动周期的隐性推动,促使新乡贤由内而外生出“告老还乡”的动力。在实践中,新乡贤却面临着村民自治组织的有限接纳、“熟人社会”的消逝、乡民的质疑以及相应政策的缺失等困境。积极落实政策托底、平台培育和制度激励有助于破解该困境,提升新乡贤“告老还乡”后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性,是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发挥乡贤力量的现实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民主党派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是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生动体现,是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延伸和拓展。民主党派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能够进一步发挥独特优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更有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