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进一步图谋华北.1935年,华北危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浪潮,促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当时中国时局的最基本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从这一实际出发,确立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策略、总方针.12月29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华北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决定派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1936年春,刘少奇到达天津,积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辟了党在华北抗日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1935年,已侵占东北三省的日本侵略军不断制造事变,侵凌华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时地提出了停止内战,共同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采取了有力措施,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中国人民忧心如焚,广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至民族资产阶级都积极要求抗日救国。甚至一些开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天津建立了第一个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共河北省委就在平、津领导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同时,根据党中央《八一宣言》中提出的方针,有重点地领导开展了反日斗争。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主要负责人有许德珩、张申府、杨秀峰、黄松龄、刘清扬等。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外围组织。1937年11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河北省委将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改为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简称“自卫会”)。参加“自卫会…  相似文献   

4.
<正>70多年前,中华民族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在这场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华北事变后,随着日本侵略者的不断蚕食,在民族危亡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1935年8月1日正在北上长征途中的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宣言指出:"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积极倡导并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领导中共提出并制定正确的抗日战争指导方针。首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进入华北抗日战场,并  相似文献   

6.
余丽莎 《世纪风采》2008,(10):43-44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外族的欺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携手并肩共赴国难。随即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改编后不久便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7.
张祁锁 《党史文汇》2017,(12):55-56
正日军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占领了京、津地区。为此,国共合作抗日,全民族抗战全面开始。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这一方针政策深得人心,受到全国各抗日阶级、党派和团体的热烈拥护。随即,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统率3个师挺进华北抗日。  相似文献   

8.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进一步图谋华北。1935年,华北危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浪潮,促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当时中国时局的最基本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从这一实际出发,确立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策略、总方针。12月29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华北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决定派刘少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它“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逼蒋抗日”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阐述党在提出、贯彻、实施“逼蒋抗日”方针的各个历史环节中,民主党派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借以阐明民主党派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要内容,由全国各抗日派别和团体、各阶层爱国人士参加的共同反抗日本侵略的政治、军事联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于团结一切民族抗日力量,发动和取得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11.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和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序幕。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经历了由"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相似文献   

12.
《唯实》1982,(Z1)
一、《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发表的历史背景这篇著作发表于1938年5月。当时的形势是,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由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斗争策略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强大压力,蒋介石被迫宣布抗日。为了共同抗日,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国人民和军队总动员的全面抗战的路线,国民党实行的是反共反人民的消极抗战的路线。两条路线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向来是超群出众和发挥神威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凸现得尤为显著。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联合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发展对内、对外统一战线的政策。在这方面,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就留下了感人的故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朱德:回赠教士《什么是法西斯主义》,送给史迪威抗日相册抗日战争时期,大力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对外国教会组织、外国传教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个表明抵抗日本侵略的鲜明立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立即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立场。第一个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1936年12月,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5.
<正>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利用了华北农村开展冬学的传统,宣传抗日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冬学运动在创建华北根据地与调动民众抗日热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冬学运动从初创走向发展的4个阶段,可以从授课内容、方式、教师来源,以及通过华北地区民众抗日实践说明冬学运动来说明其社会效果。兵燹之后的荒凉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以国共两党第二次携手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并进一步分割华北,以实现其灭亡全中国的美梦.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民族利益为重,逐步地改变了自己的策略路线,提出了"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七·七”事变的爆发,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主张坚决抗日。根据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先后发表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致国民党闽赣浙皖边区主任公署和闽浙两省当局的快邮代电》、《为团结御侮、共赴国难以及和平谈判破裂告各界人民人士书》和《呼吁各界人士要求闽浙两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  相似文献   

18.
1935年发生的华北事变,是一次重大事变。日本借口天津日租界发生汉奸卖国贼《国权报》社长胡恩溥、《振报》社长并兼任"满洲国中央通信社"记者自逾桓被杀事件和所谓热河义勇军孙永勤进入遵化"非战区"、得到遵化县长接济的事件,强迫国民党政府从华北撤走有关机关、人员和军队。这引起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关注。中共认为,在日本加快侵华步伐妄图吞并中国的形势下,华北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尽管国民党政府封锁了中日交涉情况,但是中共清楚地发现了日本的步步紧逼。1935年7月6日《何梅协定》出笼后,中共中央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中获悉了实质内容。中共认识到,在日本加快侵华步伐的形势下,华北事变必然发生,《何梅协定》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基于这一形势,中共调整了自己的政策,号召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伟大的中国民族革命战争"反抗日本的侵略。  相似文献   

19.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东征。时任东征主力部队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的萧向荣所写的日记《东征琐记》,详细记录了红军东征的过程。这部日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出东征决策的原因和目的,即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记录了东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战斗;披露了毛泽东为团以上军政人员会议所作的报告和关于大麦郊政治局会议决定的报告,两个报告都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了思考。通过《东征琐记》可以看到,红军东征壮大了抗日力量,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坚力量,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东征。时任东征主力部队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的萧向荣所写的日记《东征琐记》,详细记录了红军东征的过程。这部日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出东征决策的原因和目的,即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记录了东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战斗;披露了毛泽东为团以上军政人员会议所作的报告和关于大麦郊政治局会议决定的报告,两个报告都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了思考。通过《东征琐记》可以看到,红军东征壮大了抗日力量,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坚力量,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