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德宗贞元中,南诏异牟寻致书剑南节度使韦皋,自言本哀牢沙壶之后。南诏八代,祖舍庞。据樊绰《蛮书》记载,南诏八代的世系是:舍庞、子庞独逻又名细奴逻,细奴逻子逻盛炎,逻盛炎子炎阁,炎阁弟盛逻皮,盛逻皮子阁逻凤,阁逻风子凤伽异,凤伽异子异牟寻,共计八代,以舍庞为祖。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然而,司马温公《资治通鉴考异》根据窦滂《云南别录》及《旧唐书、南诏传》对上述正确的世系提出非难,并且提出另外一种错误的世系:一世祖舍庞,二世祖庞伽独,三世祖细奴逻,四世祖逻盛,五世祖盛逻皮,六世祖皮逻阁,七世祖阁逻凤,八世祖凤伽异。异牟寻为第九世。另外,宋祁《新唐书,南诏  相似文献   

2.
南诏自细奴逻至阁罗凤,统一云南全境,自上而下建立了统治机构,摹仿唐制进行管理。到了异牟寻时期,与唐室和好,加强了同西川的关系及与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汉人(如郑回)参与南诏最高决策活动,汉族移民后裔杨、段氏等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加强,这对异牟寻放手强化封建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这不可避免地给南诏带来了新的危机,一是熟习封建关系,且极力推行封建制的贵族势力日趋膨胀,乃至形成能够左右南诏政治的力量,构成对南诏王族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南诏的建立及其对唐王朝的臣属关系(公元756—902年) 南诏归附于吐蕃后,吐蕃趁着唐王朝内乱,于756、757年命令阁罗凤与吐蕃合兵夺取巂州(西昌)、会同(会理)、台登(泸沽)、昆明(盐源),进据清溪关(大渡河南),直逼川西平原。使成都暴露在战线的前沿。南诏发动这次掳掠战争对今广大的西昌地区的社会经济破坏极大。在此后二十年间,唐王朝困于内乱,而吐蕃又集中力量夺河西、陇右地区,并一度攻入长安,南诏得到休整的机会,统一了云南,开始建立制度,修筑道路,设置城邑,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云南的经济文化发展。762年,阁罗凤亲率大军,“西  相似文献   

4.
南诏故都太和村位于下关与大理之间,西枕苍山,东临洱海,我曾两度到太和村西参观赫赫有名的《南诏德化碑》,却始终没能进入村中一睹民风村容,颇以为憾。今年有幸参加“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研究课题,我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太和村,多年的宿愿终于得偿。深藏国宝的山林沃土太和村中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有《南诏德化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级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物景区,是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的重要人文景观。太和村是唐代南诏国的故都。南诏太和城位于太和村西,是南诏第四代王庆逻阁统一六诏后建立…  相似文献   

5.
高适《李云南征蛮诗》作于唐天宝十二载夏,一些论者多引下列史料作为本诗事迹: 《新唐书·南诏传》: 会杨国忠以剑南节度使当国,乃调天下兵凡十万,使侍御史李宓讨之,辇饷者尚不在。涉海而疫死相踵于道,宓败于大和城,死者十八。《旧唐书·玄宗纪》: 十三载六月,……侍御史、剑南节度留后李宓率兵击云南蛮于西洱河,粮尽军旋,马足陷桥,为阁罗凤所擒,举军皆没。《新唐书·玄宗纪》: 十三载六月,……剑南节度留后李宓及云南蛮战于西洱河,死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七: 侍御史、剑南节度留后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阁罗凤诱之深入,至大和城,闭壁不战。宓粮尽,  相似文献   

6.
·背景· 1999年 12月· 云南巍山前新村 [南诏]:古国名。是唐代以鸟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唐初为蒙舍诏,公元649年细奴逻建大蒙政权,以巍山(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为首府。开元年间,其王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六诏,迁治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全盛时辖有今云南全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历传十三王,十王受唐册封,共254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为郑买嗣所灭。  相似文献   

7.
大唐天宝年间,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权臣杨国忠两次兵发南诏,均大败而归。吐善乘机而入,册封阁罗凤为“赞普钟南国大诏”。四十余年后,阁罗凤的利、子异牟寻继承南诏王位——南诏王城,沉浸在上元佳节里,高耸的彩楼上洋溢着观灯饮宴的喜笑声。南诏国师──异牟寻的叔叔举杯对邀两名吐善使吏。近几天吐善就要来册封异牟寻了。一吐蓄使吏遥指全城辉煌的灯火赞道:“王叔佐国有方,才有这样清子世界的良宵美景。”“我,算了吧!”国师林到嘴边,仿佛被什么硬了脖子;“诏王年轻有为,这历史的功劳薄由他来写,我为叔的也光彩啊!”国师的…  相似文献   

8.
《南诏德化碑》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研究唐史特别是南诏史的第一手资料。公元766年(唐大历元年),南诏阁罗凤立此碑于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表明南诏“世奉中国”,辩解他的“叛唐”是出于“不得已”;(《新唐书·南诏传》)后代“归唐”,“但指太和城碑及表疏旧本呈示汉使,足以雪吾前过也”(《蛮书》)卷3)。从而在他的继承者异牟寻时,南诏又归属唐王朝。《碑》文记述了南诏在唐王朝的扶植下统一  相似文献   

9.
扑朔迷离的杀子案□敖盈春手刃悍子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可是今年4月5日,江西省高安市筠阳镇凤凰村委会二队却发生了一桩令人惊骇、迷惑不解的生父手刃长子的恶性案件。案件的起因和经过似乎一目了然:该队村民邬经马因筹建住房与长子邬建和意见不合,始而争吵,继...  相似文献   

10.
原始社会晚期,在今大理县城附近就有人类居住,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龙等遗址的半穴居式房屋,是大理最早的民居。这些遗址中出土的石刀、陶盆、钵、罐等器物,则说明大理最古老的居民中有定居的农业民族。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置益州郡,该郡所辖叶榆县是最早的大理县,县治在今大理县喜洲公社,城址已湮没。东汉时期,叶榆县改隶永昌郡。三国时期,今云南省属蜀汉管辖,叶榆县隶属新设置的云南郡,入晋仍如此。南朝时置东河阳郡,下属二县,其一为叶榆。隋及初唐,洱海区域的少数民族“河蛮”(亦称“西洱河蛮”)在洱海西岸修筑了大和、大釐、羊苴咩等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诏首领皮逻阁逐“河蛮”,占据大和城,翌年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白族主要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近些年,旅游而至旅居,大理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能让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人融入这里的原因,除了自然环境之外,还得益于兼容并包的白族文化. 从唐代起,大理的政治、经济、文化就与中原内地保持着紧密联系.南诏王阁罗凤、异牟寻等都非常向慕内地,并身体力行地接受和学习汉文化,派遣了大量的人到成都学习.这一举措,对大理乃至云南全省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秦路考     
《释迦方志·游履篇》历数李唐前,往来于中印间的一些人士。在提到昙猛时说:“后燕建兴末,沙门昙猛者,从大秦路入,达王舍城。及返之日,从陀历道而还中夏。”由于我国古代称罗马为大秦,而中印间的往来,与罗马毫不相涉,,故《方志》所说“大秦路”的位置,一直就讳莫如深。前些日,因偶检张道宗《纪古滇说原集》称魁乐觉(皮逻阁)平五诏之后,曾西通永昌诸郡及“缅、鲜罗、大秦”诸国。则大秦路  相似文献   

13.
警官信箱     
编辑同志:我还没有满月时,生父即因犯罪被判刑入狱,生父入狱后生母改嫁,我靠继父抚养长大成人,现在生父年老体弱无生活来源要我赡养。请问:我已经赡养继父,是否还有赡养生父的义务?家旺家旺读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规定:“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方或母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来自法律的直接规定,是一种法定义务,这种法定义务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这种法定义务的承担不以父母对子女尽了多少抚养义务为条件,不发生权利对等的问题。因此,你的生父对你…  相似文献   

14.
唐代,在苍山洱海之间诞生的南诏国,是彝族在公元732年建立的。公元738年唐朝封南诏王为“云南王”(即云南郡王)确定了南诏地方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地位,一时威名显赫,不可一世。崇拜鲜花的彝族  相似文献   

15.
南诏是中国历史上与唐王朝并存200余年的西南边疆地方政权,南诏历史已通过正史的记录和学者的研究,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然而,从边疆妇女/社会性别的视角再审视这部历史,会发现妇女的缺席使得这部传统意义上的南诏史表述并不完整.南诏历史应由"大传统"的精英历史和"小传统"的民间社会史两部分组成.作为地方性知识,这一时期的妇女及其有关妇女的生活被排斥在传统南诏精英历史之外,而作为边疆妇女史的一部分,有关南诏妇女及其生活的知识却存活在"小传统"的南诏历史中.  相似文献   

16.
研究南诏的制度文化,不能忽视南诏的军事制度。因为在南诏文化积淀的过程中,由于军事活力的参予,源源不断地向南诏文化“母体”补充新的文化“基因”,促使南诏文化不断地更新,铸就了南诏文化的诸多特质。为此,本文将对南诏的军事制度及其文化作一全面的辨析。任何制度和文化都有一定的源和流。南诏的军事制度统属于南诏政治制度的范畴,又规定和影响着南诏的政治制度,和南诏的政治制度有着共同的源和流。我们知道,南诏是一个以彝、白两族为主体建立的军事奴隶制政权,策划、组织、创设军政,皆与彝族古史有关,同时又掺杂着对唐军事制度模拟、汲取的因素。因此,我们要探索南诏军  相似文献   

17.
《南诏图传》是南诏遗留至今历史最悠久的文物,我国古代民族瑰宝之一。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外学者陆续地对这一件文物珍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但各人对它的定名却很不一致:或称之为《南诏图卷》,或称之为《南诏中兴国史画》,或称之为《南诏中兴二年画卷》,或称之为《南诏史画卷》,或称之为《中兴图传》,或称之为《南诏图传》。由于《南诏图传·文字卷》(以下简称《文字卷》)的重新被发现,我们得以知道《南诏图传·画卷》(以下简称《画卷》)的绘制时间肯  相似文献   

18.
在南诏大理国的科技史上,医药学占有突出的地位,这是由于南诏建立以后,对外交通空前广泛,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南诏的医药学得以博采众家之长,迅速地发展起来.南诏大理国的医学来源是比较复杂的,它受到了周围各个文化圈医学的影响.既有南诏大理国本地的医学成分,也有从内地传来的中医成分,还有来自印度的佛教医学以及来自波斯的医学成分,甚至和西藏可能也有医药学交流.大体上说,南诏前期受外来影响不大,以本地的医学为主,巫医的成分已经很少了.南诏晚期至大理国时期则从内地传来了一些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例如脉学、针灸学等,这些治疗手段在南诏大理国取得了重要地位.南诏晚期以后还传来了印度密教医学和波斯医学,特别是印度的解剖学知识,使南诏大理国的医学受到了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异牟寻是南诏崛起后的第三代王。他在位三十年,政绩不少,而其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是实现了贞元年间南诏与唐朝的和盟,本文拟就此作一讨论。(一) 大历十四年(779年),二十一岁的异牟寻登上了王位。这时,南诏与吐蕃的关系正面临一个转折。南诏在天宝十一年(752年)走上依附吐蕃反唐的道路。至德二年(757年)以后的二十多年来,唐朝困于内乱,吐蕃又集中力量争夺河西、陇右,并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南诏文化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析了什么是南诏文化,南诏文化的内容、特征、文化类型的形成以及历代研究的著述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