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幸美 《学理论》2010,(7):133-134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如何创建和谐校园,是我们将要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孙炳海 《求知》2013,(12):15-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执政党的最高标准。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看家本领,能不能做群众工作、会不会做群众工作,是个政治问题,也是个良心问题;是个感情问题,也是个能力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领导干部只有把"根"深深往下扎,工作计划才能更贴近实际,工作标准才能更严更高。  相似文献   

3.
实现经济社会"好"的发展,不单纯是一种事实描述,也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在内涵上必须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理性和自律的发展,是对市场机制扬长避短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意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的意义理论是意向性的意义理论。意义理论是意向理论的范本,意向性理论是意义理论的基础。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意向性包括:意识是意义理论的基础,意义是意识表述的本质,意义是意向内容的核心。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本质是,被表述的意向行为的意向内容就是语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一万年太久,只争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是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生态伦理的科学概括。人类必须“自为”地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实现统一,这种统一是以人为本的,是全面的,是协调的,是可持续的,核心是强调公平,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一、新型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 传统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一直沿用的城市化基本模式。它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空间聚集经济、比较成本理论、效率第一理论,以及工业主导理论和城市支配理论,其产业基础是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的发展。所以,城市化的出发点是城市、立足点是城市,其目的仍然是城市。  相似文献   

8.
第一根软肋是人在名利的追求上没有止境。不管是古是今都是如此。乾隆曾问金山寺的老和尚,每天江上来来往往有多少条船,答曰两条,一条是名,一条是利。也就是说,求名求利的心永远不会断绝。所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集中要求。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突出要求。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包括党委、政府与各部门、各行业、各项工作在内的一项系统工程。认识是落实的前提,政府是落实的主导,改革是落实的动力,科技进步是落实的关键,群众是落实的主体,制度是落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张国艳 《学理论》2010,(10):58-59
马克思确认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同时确认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体。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延续了苏联哲学对实践的理解。在许多哲学著作尤其是哲学教科书中,实践主要是作为认识论的范畴加以阐述的。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实践的概念。一是把实践概念理解为一个涵盖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统一的概念。二是生产劳动是构成马克思实践的概念中基础性的层面。三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质是生存论的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本质上是"本体论解释框架内的实践概念"。最后,对传统实践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生命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盲区和薄弱点。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的质量,提升生命价值。加强生命道德教育是回归教育本质的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3.
邓伟志 《民主》2006,(3):17-19
今天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村长,像是见到了亲人。因为我从小是在一位又一位村长的呵护下长大的。在战争年代,我的家乡是“拉锯地区”,上个月是国民党统治,这个月是共产党领导,白天是“黑暗的旧社会”,夜里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因为父亲参加革命,共产党来  相似文献   

14.
田作庆等的着力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一文指出,群众诉求表达,是社会问题的风向标,也是社会管理的动力源;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是社会矛盾的平衡器,也是社会和谐的减压阀。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机制,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党和政府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5.
张英姣  孙启军 《学理论》2010,(16):26-28
人权、主权、球权是当今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三项权利。三者中,人权是核心;主权是人权的延伸,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权;而球权则是人权和主权的让渡,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主权和保护基本的人权。因此,可以认为人权是目标,主权和球权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一是超高福利与政治体制的矛盾。西方政治体制表面看核心是"三权分立",真功夫是竞选。竞选靠四大台柱,第一是竞选实力;第二是自身形象;第三是高能辩才;第四是利益许诺。为了选举的需要,不管有无财力,各参选党派竞相承诺提高福利价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有四个基本内涵。一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所有东西都当成真理看待,二是正确的东西就是真理,凡是真理都应该坚持。三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四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不怕批评,它是批评不倒的。认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对于我们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干群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柱石。干群关系从根本上是和谐的,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基。但是,当前干群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强干群关系建设,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其中改革是动力,政策和制度的落实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创新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在人的能力体系中,创新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创新发展与人的创新能力是辩证的统一,二者互为前提,互为表征,相互促进,其中,人的创新能力构成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而人是生产力的主体方面,因此,人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动力的关键因素。人的创新发展既是创新发展的目的,也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因此,创新发展要求加强人的创新能力建设。人的创新能力建设包括主体建设和环境建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长存的强大动力和支撑。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在文化上的自知和觉醒,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不懈的追求和美好向往,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可靠力量,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所以,进一步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