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动物王国”的神农架,飞禽走兽达57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名录的珍稀动物就有30多种。野生动物是人类最珍贵的朋友,是国家的自然珍宝。在神农架采访,我们耳闻目睹了山民们许多感人的“护宝”事迹。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有野生动物2100余种,占全球总量的10%——有充分理由说,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地球上濒于灭绝的野生动物有1700  相似文献   

3.
陶海柱 《学理论》2010,(5):90-91
人类维护动物的权利,从伦理学角度来审视,至少有两个重要理据,其一,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动物本身的存在价值,更是为了维护人类自身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其二,人类独有的“同情心”是保护动物权利的核心推力。如果前者是保护动物权利的功利性目的的话,那么,后者则是保护动物权利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捉狼记     
《侨园》2017,(Z2)
正小时候,我居住的偏僻小山村,四周林深树密,野兽众多,狼是那里常见的动物,有时还能看到狼群。由于人类不断侵扰、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人和野生动物的冲突难以避免。一天,隔壁二叔来找我父亲,他家圈里的小毛驴不见了,让父亲帮助寻找。结果在离村头二里多地的林边发现了被野兽吃得只剩下驴头和四肢的毛驴残骸。看来是群狼所为,二叔气坏了,发誓捉狼为小毛驴报仇。我问父亲,二叔家的毛驴在圈里,怎么死在了林边呢?父亲告诉我,狼是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猎杀大型动物时,总是联合作战。"赶驴"是它们的拿手好戏。狼群少说也有五六匹,它们  相似文献   

5.
“一刀切”式的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在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方面,德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尤其是《捕猎法》,对于对野生动物的捕猎、宰杀和食用等全过程作了系统性的规范和控制。以野生动物的规范捕猎宰杀作为制度构建的关键抓手,厘清在捕猎和宰杀野生动物中各方所承担的法律义务,加快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相关立法,可从源头上有效防控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日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条例中明文规定:从7月1日起,明知是非法加工的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或其产品而食用的,最高处以1万元罚款。此种用经济手段来保护野生动物的做法,着实令人称道。  相似文献   

7.
周鑫妍  孙牧 《学理论》2010,(24):58-59
转基因食物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会带来福祸相倚的两重性后果,因此有必要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利弊的权衡。应该将转基因食物是否是解决全球饥饿问题的最佳良药,及战胜人类疾病的关键武器等问题交给时间去回答。  相似文献   

8.
徐欧露 《瞭望》2020,(8):27-29
来自黑猩猩的艾滋病病毒、来自禽类的禽流感病毒、蝙蝠带来的冠状病毒,无不在提醒,大多数恶性病毒传染病都是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跨界”传播给人类的。2019年10月,来自20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撰写了一份题为《全球健康安全指数》的报告。报告称:“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为重大传染病或流行病的暴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这个全新的传染性致病微生物全球流行时期,任何一个国家失守,都可能带来世界范围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是人类主要疾病之一,现在可用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全球有20亿以上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其中35亿人是病毒的慢性携带者。仅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就有12亿。这些慢性病毒携带者面临肝硬化和肝癌死亡的高度危险,每年世界上因此病造成100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0.
刘彬 《学理论》2009,(20):159-160
动物词语是人类社会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语言生色的同时,开拓了人类对词语本身的思维想象力,传递着说话者的某种情感态度,反映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本文从动物词语产生、联想和使用等方面,解析这些词语所承载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物的保护、利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野生动物保护、利用的主要问题入手,基于生态系统和法益理论,检视我国现行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缺陷,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8,(11)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习近平指出,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管理,提出更多中国方案,以中国智慧为建构全球灾害治理体系建言献策。针对全球灾害治理,特别是核安全与全球气候变化,习近平提出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全球灾害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国际实力的对比日趋均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各层次命运共同体迈出坚实步伐、“一带一路”倡议逐渐走深走实等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备新的基础。与此同时,世界公共卫生的新特点、大国政治博弈的新样态、全球经济发展的新问题、人类文明冲突的新表现也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出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加强全球卫生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依托全球安全倡议,构建安全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构建发展共同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文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世 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公布的1999年度全球环境指数报告显示 ,从1970年到1995年 ,全球环境指数约下降了30 % ,这意味着在短短的25年间 ,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骤减了3成 ,消耗数量相当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该报告还表明 ,在这25年间 ,全球森林面积减少约10 % ,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希腊的国土面积。100多年后 ,天然森林有被采伐和消耗殆尽的危险!鱼类等水产品 ,是人类动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 ,由于人口剧增后的大量需求 ,人类的狂捕滥捞、过度开发乃至“竭泽而鱼” ,以…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已经开始,在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6.
动物多了也麻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许多地方得到改善。于是又出现了新矛盾:动物的生存环境好了,人的生存环境却差了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03,(7)
今年冬春之交,非典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全国人民乃至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经过几个月来艰苦顽强的斗争,抗击非典已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但是,防非抗非的任务依然艰巨。最近民进宁波市委会召集会员中畜牧兽医工作者以“从非典流行看动物疫病防治”为主题进行调研和座谈。大家认为: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疫病病源体的病源库和携带者。因此。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是遏制病原体传播的基础工作,是抗击非典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一、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动物疫病防治的紧迫感首先,从非典的病源看。科学家已证实非典的主要病源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科学家推测该病源体可能来源于动物。冠状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呼吸道感染,一类是肠道感染。动物也难逃此劫,如猪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等,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犬冠状病毒病在成年犬常为隐性感染,外表难以诊断,其危害更大。科学家发现,还有猫肠炎冠状病毒,它和猪  相似文献   

18.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文章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郭力 《瞭望》2001,(34)
尽管人类与癌症的斗争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但战胜癌症真正的进展差不多都发生在20世纪。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癌症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肿瘤控制任重而道远,但从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21世纪战胜癌症是有希望的。这是中国肿瘤专家在回眸过去,瞻望未来的肿瘤防治时,为我们描绘的美好蓝图。 全球新增癌症 中国占五分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996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1000多万,我国  相似文献   

20.
孙清廉 《党政论坛》2010,(22):15-15
世界上的动物、植物有千万种,但绝大多数生物的生长、生存规律,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对于人类来说,秋季也是养“收”的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