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立波 《党政论坛》2009,(12):18-18
喂猴。儿子吃东西,不会像人那样吃完,更不可能去珍惜。比如儿子抓苹果吃,抓到爽甜的,吃上几口,就忙着抓下一个。抓到不爽甜的,吃一口后,就丢了,回头再抓。等到没吃的了,才又捡回刚才丢掉的来吃。  相似文献   

2.
陈琛 《党政论坛》2009,(12):11-11
50年来,“三好”制度以固定的评选比例、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在中国所有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行,深深影响了无数青少年。  相似文献   

3.
杜丽 《民主》2013,(6):56-57
去黑城这天早晨,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我期待着一场甘霖洒落在这片需要浇灌的土地上。但云彩的聚拢只是为了让天空越来越肃穆威严,我终于明白,这是为了衬托今天的主角——黑水城的登场。  相似文献   

4.
“你的孩子真听话,今后一定有出息”,“那个人在单位很听话,一定会受重用”——这里所说的“听话”,就是顺从、服从,领导和他人怎么说就怎么做。“听话”的人一般给大家的印象是没有“刺”,容易驯服和驾驭,是人们眼中的“良种马”,好脾气,这样的人,人生道路就比较顺利,在事业上也应该是康庄坦途。  相似文献   

5.
杜广学 《学理论》2012,(27):171-173
文史大家程千帆先生非常重视单篇学术论文的写作.他强调创新,强调基本的学术规范,强调循序渐进,强调修改,强调论文的精粹与境界,这既是弟子们论文写作的“着力处”,也是弟子们论文写作的“得力处”.这些论述,对于后学,益处颇大.  相似文献   

6.
“要重视”,“要提高”,“要加强”,“要落实”,“要强调”,“要狠抓”,“要动员”,“要学习”……翻开报纸就可以看到,现在“要”成了某些官员的头号门头禅,常年“绕口令”。“要”让基层、让百姓、让受众,耳朵磨出了茧,眼睛长出了疔。  相似文献   

7.
李源田 《各界》2010,(7):28-31
为生计奔波,难有闲暇,况且多是苦力的干活,又常筋疲力尽。依养老金度日数年后,历年淤积下来的悲愤就经常喷涌,写些文字,兴许能让自己稍微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生前一直坚持不准给他写传。有人曾经想写,他知道后十分严厉地说:“我还没死,你们急什么!”  相似文献   

9.
“官心病”     
任炳 《党政论坛》2012,(4):33-33
同事神神秘秘地告诉我:李副主任得了“冠心病”,已请假休养了。  相似文献   

10.
陆士华 《民主》2004,(6):44-44
富于怜悯之心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去年,因北京西郊一个“天价葡萄案”,媒体上议论大发。“P-6—2”葡萄试验品种该如何定价?如何判罚?“一石激起千层浪”,题外许多激烈言词,透着怜悯之心。比如:  相似文献   

11.
陈亮亮 《党政论坛》2014,(24):35-35
你怎么理解"闷"与"狂"?有人评价你的新书《闷与狂》是"反小说"。 我年龄比较高了,除了沧桑,除了历史,除了时代,还有一大堆感受,同时和生命中切肤的酸甜苦辣、疼痛、愤怒和舒适堆在一块儿。我觉得它有潜能,这个能量始终没有发挥出来,这种潜能就好比是"闷"。  相似文献   

12.
汤礼春 《侨园》2014,(7):72-72
据5月28日《经济日报》报道,大连市近期出台会议管理办法,将一年中在本市召开的全部会议分成4大类,并推出相应的分类管理规则,简化会议程序,力倡勤俭节约。读罢这条新闻,我为该市的做法拍手叫好。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领导喜欢开会部署工作,以致会议多、费用多,其中有的会议铺张浪费严重,加重了财政负担。成为“四风”中的重点问题,不仅参会者有意见,老百姓对此也反映强烈。  相似文献   

13.
1918年11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撰文,声言反对“武术救国”。  相似文献   

14.
在《说文解字》中,“留”是“止”的意思,“余”是“丰饶”的意思,“留余”的本义是“止于丰饶处”,其弓I申含义即凡事都要有度,留有余地,适可而止。它最早出自南宋士人王伯大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因镌刻在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留余匾上而广为人知。在元明清代仍被世人奉为施政、修身、教子、营商的圭臬,由此足见“留余”思想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15.
李秋生 《民主》2010,(4):53-53
<正>《半月谈》刊登了一篇题为《我被"文山会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文章,副标题是一名县直部门"一把手"的无奈和困惑。某县"一把手"名叫赵文平。他说,他所在的县,各级各部门  相似文献   

16.
史春燕  张文婧 《学理论》2010,(1):142-143
作为岭南大地女神信仰之一的"龙母传说",自南朝刘宋年间被沈怀远的《南越志》所记载,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至于"龙母传说"的起源,更是可以上溯到秦始皇时期。"龙母传说"在其产生和发展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日益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广受封敕,使得"龙母"的地位得到了一步步强化。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龙母传说"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最核心的伦理思想——"孝道观"。"孝"自古就被历代儒学之士所推崇备至,历朝统治者更是将"以孝治天下"看作是其统治思想的根本,这种"孝道观"虽具有极大的两面性,但却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7.
“重典治吏”思想在朱明王朝立国执政的纲要中占据指导性位置,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明初社会的恢复和发展阶段,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广大民众肃腐惩贪的愿望。反思当下依然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明初的“重典治吏”思想有助于我们从思想根源上摆脱特权思想的牵制与羁绊,进一步提高反腐制度的执行力,在强化惩处的同时兼施奖励,做到德治与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18.
雄壮六盘山     
伫立六盘山巅,我努力寻找着一种感觉。确切地说,我是在寻找着一种霸气,一种雄壮、强悍、啸傲天下的王者之气。然我终是俗人一个,面对高山,我自觉特别渺小,尽管我内心深藏“山高我为峰”的豪放。  相似文献   

19.
四壁雪     
古时苏东坡曾有一间雪堂,绘雪于四壁之上,这是文人的一份雅致。我也有小屋一间,四壁粉刷,不曾铺饰瓷砖或墙纸,虽则同样雪白,到了咱这里,其实只是懒人闲致。  相似文献   

20.
王乾荣 《民主》2005,(7):45-45
有一句说“翻译之难”的象征性话,叫“翻译家都是叛徒”。太绝对了吧?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说两种语言的人的情感,根本就无法传递了。不过,要把一种语言准确译成另一种语言,的确不易,其中细致微妙之处,不可言说。当下就有一个例子。话说有一位从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