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加剧,对世界经济增长和稳定造成严重冲击。全面化解和战胜危机需要全球行动、合力应对。亚欧国家是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们要齐心协力,向世界展示信心、团结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有蔓延加剧之势,受危机影响最重的韩国,却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这主要是政府措施得力、全体人民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努力的结果。但是,由于一些重大的内在问题没有解决以及一些外在因素的挑战,预计明年仍将是艰难关键的一年。危机爆发以来,韩国上...  相似文献   

3.
曲孝丽 《求知》2002,(5):18-19
一、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正确的权力观,首先体现为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特别是体现在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上。对领导干部而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年轻干部没有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经历的政治斗争和政治考验少,容易出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心不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仰信念危机,以致被享乐主义、悲观主义、实用主义所左右,迷失人生道路的方向,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败坏了党的形象,危及党的事业。因此,这既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世界经济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历史告诉我们,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要靠科技的力量。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5.
底气,指的是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只要心中有底气,不论你表现得多么谦卑、多么客气,别人都能感受到你的自信.人没有底气,就会表现在处理问题、战胜困难时信心不足、勇气不足,不自信.没有底气,人就会没有骨气;没有骨气,面对诱惑时,就会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6.
艾芸 《党政论坛》2009,(8):12-12
“在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第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温家宝总理在谈到美国金融危机时曾说。为此,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新浪网等进行了题为“危机悬疑调查:中国人信心有几何?”的调查,共有5436人参与。  相似文献   

7.
论金融危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薇 《学理论》2009,(8):178-180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而且也给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殊主体是当代大学生。努力做好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有重要意义。金融危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内容取向方面来说,除了继续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外,主要点可以概括为正确认识金融危机的本质、注重化解学生的心理危机、树立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拓宽知识结构和提高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面对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党的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线”的作用。本期特别策划推出“当前经济形势与思想政治工作”,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深入探讨当前经济形势下,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以及加强经济宣传,稳定人心、凝聚人心和振奋人心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期坚定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战胜困难、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决心,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防线。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湖北的部分线路和江西、福建全省铁路,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做好职工心理疏导服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减压阀"作用,用关心关爱凝聚起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力量。完善工作体系,构建服务网络1.上下联动满怀爱心。  相似文献   

10.
张玉敏 《求知》2009,(6):10-12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都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广泛深入地在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这项活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我们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取得良好成效.应当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20,(18):1-1
不违科学,尊崇科学,严格遵循科学规律开展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用科学红利不断增进人类福扯,这是当代人类发展进步的大逻辑。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向世人展示了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图谱。对科学技术的认知与把握,是人类战胜病毒,走出危机的力量之所在。阻击新冠肺炎的全球行动,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对人类科学理性和科学伦理的一次全球科普。  相似文献   

12.
刘明 《党政论坛》2009,(2):18-19
从目前情况看,国际金融危机的“震中”在美国,但财富损失和经济衰退最严重的地区却可能是新兴经济体和传统大国。这场危机在进一步演变之中,各国力量此消彼长,展现出宏大的国际关系画卷。  相似文献   

13.
加强经济宣传 坚定发展信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全球性经济衰退日趋显现和加深,我国也未能“免疫”,遭受其累。由此而引发的人们疑惑不解、悲观失望、惊慌失措等心理情绪,逐渐滋生与传染,使萧条不振的经济雪上加霜。中央强调指出:“在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第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李长春、刘云山同志相继提出“加强经济宣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危机和危机管理理论,然后通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危机事件,归纳出企业危机管理失败的原因。最后对于企业应如何规避风险,成功地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提出了一些启示。主要包括: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警、监控机制,防范于未然,快速反应,防止危机蔓延,尊重事实,主动承担责任,注重运用媒体、网络的力量化危机为商机等。  相似文献   

15.
王敏 《党政论坛》2008,(2):53-53
第一,境外投资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从整体上看,美国次债问题尚未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事态发展仍在掌控之中,但美国次债危机却远未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次贷问题的风险会进一步显现,并会延续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信心的不利影响,近日美国股市动荡说明了市场信心还很脆弱。  相似文献   

16.
董丽娇  宋刚 《学理论》2009,(20):73-74
从2008年秋天起,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面对危机,中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表现出色。这主要是源自于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源自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视人才世纪争夺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年伊始,江泽民同志在2000 年的新年贺词中说:“一千年 来,人类文明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推陈出新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中实现的。”把社会变革同科技进步并列为推动历史进程的主要力量。他在谈到人类未来的前途时,又说,“进步终究要战胜落后,科学终究要战胜愚昧,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这是历史不断昭示人们的科学真理。”又一次强调了科学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与此同时,从全国各地的报刊上也不断传来重视科技的信息:省长与博士生座谈科技创业、科技顾问团为开发大西北出谋划策、老科学家向年轻一代科学家祝贺新年、岁…  相似文献   

18.
文尚卿 《学理论》2009,(25):154-155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目益加深。如何应对这场危机的挑战,对各级领导干部是很大的考验。尤其对中部地区而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中部地区要战胜危机,把危机转化为机遇,必须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于SARS危机的发生和举国上下抗击SARS的社会行动,目前国内知识界有两类重要的反应:一是自然科学家们为战胜SARS而积极进行的科学研究,二是人文社会学者对SARS危机的社会反思。前者力图探索医治SARS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后者试图检视我们民族现有的生存价值、机制和体系。这两个方面的努力相辅相成,都是重要的。但我在这里不得不指出,当前人们更关注自然科学的研究而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从这次自然危机中可以反映出我们民族在科学与人文关系上的观念误区和行为偏颇。我的观点是,战胜SARS既要靠自然科学也要靠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0.
王坚红 《求知》2002,(10):4-6,19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这是我们的事业成功的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引导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开拓创新的源泉。统一思想,这是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凝聚智慧和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向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