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形态概念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从其产生到现在一直是一个复杂和多变的概念。在其演变的过程中,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论争一直是意识形态问题争论的焦点。分析意识形态的概念应该坚持总体的方法,界定意识形态概念包括几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它属于思想社会关系的范畴;第二层次,它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第三层次,它具有维护阶级统治的功能,具备了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它就是意识形态。由此,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反映一定阶级意志的思想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出现 正如在"食物"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我们也没有一直饿着肚子一样.实际上,早在特拉西提出意识形态概念之前,意识形态早已存在于生活之中了.我们可以把柏托图的"理念世界"看作意识形念概念的雏形,在西方进入中世纪后,哲学成为神学的侍女,柏拉图高雅的"理念世界"幻化为全知全能的上帝,人类的灵魂和精神陷于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面临机遇,也遭遇挑战。从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发展,普世性与民族性,科学性与阶级性等几个方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哲学理路,可以让我们深层次挖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丰富内涵与理论实质,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全媒体时代到来,推动微传播成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开辟了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路径。有效实现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微传播,应努力做到适应“微特质”,转变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传播体系;挖掘“微内容”,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日常化大众化;重视“微受众”,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群体;运用“微媒介”,培养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代言人。  相似文献   

5.
崔静勇 《学理论》2009,(17):39-41
得其一而思三,死而后已,永无止境的权势欲,是全人类共有的皮鞭倾向。我国现行的国家权力体系内,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都可依法实施监督。政府法治监督就是具有法定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合法性、适当性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政府法律监督属层级监督,行政监督属专门监督。其监督是法治而不是法制,法治与人治相对立,法制可为人治服务。法制并无人民监督政府的意义。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权行为实施全方位监督,是依法行政的保障。一部行政法,将构建为行政组织、行政行为以及对行政组织和行为的法制监督三部分法律规范的总和,足见监督法制在行政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林辰 《理论探索》2024,(1):73-80
人工智能与大众传媒的深度联姻重构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环境,改变了传统的话语权利生成逻辑,拓展了新的社会政治空间,正在形成并不断演化的智媒时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场域产生了冲击影响,如“信息茧房”“算法黑箱”等加剧群体区隔化,“把关人”缺位失效引发价值偏离风险,“致瘾性”机制导致群体生活疏离,“泛娱乐化”消解主体的理性认知等。这些冲击影响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效应对这些现实挑战,须采用畅通传播途径、优化传播内容、加强网络治理、创新传播方式等措施,稳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领力、穿透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张晓晨 《学理论》2020,(10):117-119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要赢得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就需要从意识形态工作的对象、主线、载体等几个方面把握"微时代"的基本特征。同时,我们应增强忧患意识,认识到"微时代"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形成的风险挑战有:话语机制转变对高校师生舆论安全的冲击,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高校师生政治信仰安全的冲击,"去中心化"对高校师生价值观念安全的冲击",泛娱乐化"对高校师生思想文化安全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可以从利用"微平台"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抵御和防范西方意识形态"微渗透",构筑校园"微文化"建设,依法加强高校的网络空间"微治理"等几个方面思考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7)
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性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的稳定,当前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时代重点尤为可贵。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重点是要突出时代性。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在考察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否实现时,要坚持关系思维、知行合一以及动机探析.笔者认为,某一意识形态只有在得到社会中大多数民众自觉主动的认可和践行时,才真正获得了领导权.意识形态主动权以及意识形态话语权与意识形态领导权在强调的重点、实现标志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均不相同,但是,三者又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化科学技术的变革,为新形势下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构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安全构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要科学和创新地引导其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牢牢掌控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始终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关于意识形态,笔者想提出一个这样的概念,用以形象化地说明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意义,这个概念就是"社会大气层”。第一,意识形态就像自然界的大气层一样,是一种虚体的存在。对于地球来说,大气层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是地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将突破"一种模式"的僵化,更加紧密地与本国国情和民族特色相结合,与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相结合,与时代特征和潮流结合,呈现出多样化、时代化、开放化、全球化的发展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落后腐朽的意识形态在网上传播,西方国家加紧意识形态扩张,全媒体渗透成为新形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直面现实,必须强化意识形态主阵地,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努力做到:强基固本,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积极转型,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方式转换;主动出击,拓展意识形态话语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刘霞 《理论导刊》2013,(8):38-42
"意识形态"概念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入而为国人所知的。考察《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两篇重要文章在中国的传播,尤其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有关用法的翻译,我们可以发现,今天所讲的"意识形态"概念并不等于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认可的"意识形态"概念,也不存在意识形态概念泛化的倾向。考察早期译著以及早期学界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回顾和分析意识形态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生成和流变,对于正确把握意识形态概念内涵,廓清各种有关意识形态的纷争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和谐价值理念与意识形态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价值理念中内涵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拓展和延伸。意识形态工作对社会和谐价值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形势下,必须着眼于和谐价值理念的服务渗透,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科社概念使用中一词多义、多用的现象对学科定位造成严重干扰,不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深刻分析科社概念的使用乱象及其起因,区分概念使用背后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对于厘清学科定位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科社学科建设既要尊重历史又要与时俱进,坚持学科的科学性、独立性、开放性、实践性,努力提高学科的地位和声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就是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条件下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意识形态"并没有像各种终结论所预言的那样"趋于一致",相反,意识形态正在通过核心价值得到重构。意识形态的变革1967年,《美国政治学评论》中的文章提及意识形态的频率开始超过提及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频率,当然,政治学家在运用这一概念时,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一变化部分源于"意识形态的终结"这一争论以及人们在界定该术语方面所做的大量努力。这次争论与行为主义的出现巧合,与其说它导致了该术语核心内涵的变化,不如说它对学科前景的转变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界共识于马克思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革命完成了意识形态术语革命,多数学者也都相信存在一个马克思终身抱持的意识形态观,却争论于这个观念有何本质规定。这既是因为马克思没有提供关于意识形态的明确定义,更是因为研究这个问题本身就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实际上,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和批判工具,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主要轮廓和基本内涵还是比较清楚的:贯穿着从副本到原本、从抽象到具体的批判逻辑,在否定性上是“颠倒的世界意识”,在肯定性上是“意识形态的规律”,在整体性上是“观念的上层建筑”,在具体性上是“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  相似文献   

20.
伴随时代主题的重大转变,自1978年开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开始发生重大转向,其主要内容包括:一、从革命斗争型向社会合作型转变;二、从计划经济型向市场经济型转变;三、从一元同质型向多元异质型转变;四、从封闭内敛型向开放发散型转变;五、从单向传播型向多重传播型转变;六、从农业文明型向工业文明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