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从旧报刊上看到一则故事:解放初期,一位翻身农民特地进城,到书店买了一张毛主席像,又要求买一张共产党的像,营业员说:"只有主席像没有党像。"他就是不走,唠叨着:"哪能没有党像?"经旁人再三解释,他才带着迷惘的表情离去。在这位农民的心中,共产党与毛主席一样都是穷苦人的大恩人,有"主席像"就有"党像",而且"党像"应是与主席像一样高大、魁伟、英俊的。虽说这是一个故事情节,但它表现出的劳动人民对党的情感却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2.
工人运动与西方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民主是历史的产物,它不仅是近代资产阶级仅对封建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近代社会确立以来两大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产物。西方民主的产生和发展大抵有两种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模式,分别代表了近代以来两大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不同历史作用的两种基本轨迹。无论哪一种轨迹都显示出,工人运动对西方民主的构建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变革。西方民主的演进正是这种变革的重要体现,忽略了这一点,就忽略了工人阶级伟大历史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周云 《党政论坛》2009,(4):42-42
只要稍加了解以色列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就会发现戈兰尼旅已经成为以色列军队的一个符号:只要有战争,戈兰尼旅一定在最血腥、最前沿的地方。但是,在以色列的军队序列中,也没有哪一支部队拥有像戈兰尼旅一样复杂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周荐 《民主》2008,(11):42-42
语言是社会、生活、文化、现实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轨迹。语言印证了历史,也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社会生活是鲜活的,永远像浪潮般奔腾向前,因此语言也是一个生命体。在语言这个生命体中,最能折射出社会风貌、人间百态的就是词汇.  相似文献   

5.
正初识高泽宇,是通过他的作品。见到高泽宇,则是一次邂逅。通过作品想象它的创作者,本来就是一件充满玄妙的事情。看见作者再来验证他的创作,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古语有云:"文如其人",其实绘画也何尝不是如此。但在高泽宇这里,这一至理名言似乎失去它的绝对真理性。很难想象出,像高泽宇这样一个纯朴安静、充满了文艺气息的人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6,(1)
正平淡的日子过去也就过去了,但红火的岁月经久不忘、历久弥新,一旦被人提及,依然会激动。去年,我到沈阳铁路地区办事处造方一位昔日领导,办公室里只有另一人,此人恰巧认得我,并马上说到他还保存了登载我作品的一张报纸。他一边说起我那篇品《渔船神曲》一边去翻找那张报纸,我大吃一惊,且不说眼前这张泛黄了的报纸,单说阔别多年还能如此迅速地把我早年的作品拿出来,足以使我感动了。这篇报告文学,当年发表后我并未看到,也没有特意去找,没想到15年后才与报纸见面。我忙说:"原件你还留着,复印一份我带走。"他摊开报纸,复印了两张A4纸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7.
帕斯捷尔纳克说过一句话:没人知道时代如何变迁,就像没人知道草是怎么一点一点枯黄。大多数时候,历史的演变确实非常缓慢,往往很难被察觉。但是也有例外。历史上存在一些关键性时刻。在这些时刻里,世界骤然变化,其变动之剧烈,影响之深远,一直波及到千百年后的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8.
彭苏 《各界》2013,(1):14-18
一个人的一生,做完三件事就可以回去了。哪三件——自欺,欺人,被人欺。南怀瑾曾经这样感慨。  相似文献   

9.
一张邮票之小,一般只能盖住掌心。但在这方寸之间,却常常反映了大干世界的变化,印证着社会的进步、变革与文明。正是这个缘故,一时看来它也许不值几文,待到若干年后,却每每身价百倍,甚至被人们当作稀世之珍,梦寐以求,多方寻觅…… 邮票与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邮电部的一项统计表明,一九八一年我国邮局投递的邮件是三十三亿八千万件。万国邮联公布的一则材料更为惊人:一九七九年全世界六十五万多所邮局为四十四亿居民投递的信函竟达二千八百五十亿件。每年,数以千亿  相似文献   

10.
进入观世纪之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逐步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越来越快。当历史车轮即将驶入21世纪之际,对一百年来各个领域所发生的变化与进步,作一些回顾总结,我以为是十分必安的。中国教育的百年发展,正好可以划分两个阶段,即前半个世纪与后半个世纪。但“中国教育”这个因目太大,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可钻对它的百年发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找只得在纷繁复杂的教育领域内,抓住一条发展缓素,找出一个传点,以便能“钢举而目张”地进行梳理。这一线素与特点就是以…  相似文献   

11.
在紫檀博物馆参观时 ,馆长陈丽华女士指着一把扶手靠背椅让我试试 ,看能不能搬动。我腾空双手 ,运足了气 ,居然纹丝不动。这就是紫檀 ,其色如铁 ,其硬如铁 ,其重如铁 ,号称“木中之王”。一般的木头都能浮在水面 ,惟有紫檀 ,入水便沉底。1994年纽约索思比拍卖行出让一张清中期的中国传统红木桌 ,结果被美国一家博物馆以3545万美元的高价收购 ,按今天的汇率折算 ,将近三亿元人民币 ,顶了天也就是一张紫檀木八仙桌。而在陈丽华女士创办的中国紫檀博物馆里 ,以紫檀为主的传统家具和工艺品 ,大小近千件 ,其中200件为明清两代的收藏品 ,余皆近20多年来 ,陈女士出资出力出设计 ,大量仿制的清宫家具及工艺精品 ,随便举出哪一件 ,都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尤其是其规模 ,用明清古典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先生的话说 ,超过了清乾隆大内造办处的贡作 ,“不是绝后 ,确是空前”。  相似文献   

12.
张云逸教子     
萧珊 《党政论坛》2009,(6):50-50
一个并非独居的小院,二层普通的楼房,几件寻常百姓惯用的家具,这便是开国大将张云逸的家。其实,张云逸住的楼房早该装修一下了,可他不肯,说这么住着挺好,破费钱财修它干什么。军委办公厅主任王兴纲来看望张老时无可奈何地说:“唉,一位歼国大将,住这么破的房子,让别人一看像个什么样子!”张老听了沉下脸说:“怎么,大将就得住好房子?平民百姓能住的,我也能住。”  相似文献   

13.
杨昊成 《各界》2013,(3):15-18
1961年,在最终入选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庆祝展的9件美术作品中,有一件是中央美术学院侯一民的油画《刘少奇同志与安源矿工》。此画问世后很快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962—1965三年之内,印数总计达172077张,为树立刘少奇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形象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本来,在刘少奇已被明确指定为“接班人”的时候,这样的宣传也并不算过分。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 ,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 ,都是以价值观的形式来突出和表现出来的。价值观所涉具体方面甚多 ,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则是其中居于中枢位置的基本问题。它之被了解为价值观问题 ,乃是最为熟知的理解。事实上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也只有突出表现为价值观问题的时候 ,才会在社会层面上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注意和重视。这确实是一件习见的事情。在价值观的意义上来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实际上是把问题转换为关于二者意义和价值的询问与选择这一形式。其中 ,在个人与社会之间何者为本位 ,何者有价值 ,像这样的问题都要…  相似文献   

15.
相信哪一个陈独秀林修敏传记作品贵在真实。一失其真,便会影响到读者对作品的信任,也会影响到读者对传主立身行事的理解。读吴晓所著《陈独秀一家人》,因作者在后记中有“作者并非历史学者,由于水平有限和学识浅陋,以及资料之限等客观条件,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多元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呈现出一幅多彩的历史画卷,人类由低向高纵向演进的社会历史发展形态,被中国少数民族在同一时空中横向展现出来。这种历史景观就构成了中国少民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的多元特征,造成这一历史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因素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随着民族社会发展,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中国少数民族多元结构的传统行政制度,在经过新制度改造升华后,被纳入社会主义民族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6,(6)
正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煌煌二十四史为世界所独有,但是在这些巨著身后的某些不为人知的小物件同样印证着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历程。在这里要为读者介绍一张已经残破的喜报,以及在它背后的共和国的那段尘封记忆。这张喜报长38厘米,宽27厘米。题头为毛泽东主席侧面像,像的两侧各有3面红旗。题头下印有"喜报"两字,红色。喜报的正文为"XXX同志在一九六七年作战中成绩优异荣立三等功特此报喜"。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七○一部队,日期为一九六七年八月一日。在人们的记忆中,1967年共和国似乎  相似文献   

18.
近些日子来,我常常想起那一年,费翔唱《一把火》的那一年。《一把火》是春节唱的。到冬天大兴安岭真的烧了一场大火。这件令人遗憾且痛心的事发生后不久,新闻传媒又发布了远在千里之外首都工作的林业部长引咎辞职的消息,说是这叫“领导担担子”,做哪一级领导,就有那一级该挑的担子。这解释也很有道理。可不是,官大担子就重,官小担子就会轻一点。不管怎么样,一当上官,肩上大小就压着一副担子。既要当官,又不肯挑担子,这等便宜事世界上是不会有的。 “领导担担子”何其好!如果全国大大小小的领导(亦即官员)都能认真地对自己职…  相似文献   

19.
一、从对一个命题的论争谈起科学研究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很长时间里被当作是常识的命题后来反而成为争论较多的问题。“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就是这样的命题。以前,大家把它看成是一清二楚的,但是现在人们对它的看法却不那么一致。一些人认为,所谓创造,当然就已内在地包含着“有目的、有计划”这一类东西。这些正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性,是自觉性的表现。因此,原有的命题就被理所当然地理解为:人民群众自觉地创造历史。但是,如果稍加推敲,疑问就出来了。“在世界经济中,每一个生产者都意识到自己给生产技术带来了某种变化,每一个所有者都意识到他在用一些产品交换另一些产品,但是这些生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之变迁与启示司马汉1995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自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主义政权覆亡以来,人类又匆匆地走过了50年。这是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50年,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总结和研究这些变化对人类探求未来的发展道路会是大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