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生活会上,一位同志针对领导的错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会后这位领导不是认真反省思过,而是恼羞成怒:“这小子当着上级领导和这么多人的面揭我的短,丢我的‘面子’,以后也别怪我对他不讲情面”。类似这种要“面子”不要真理,要“面子”不要原则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何谓“面子”?“面子”即脸面、情面也、不愿丢“面子”,这本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应该怎样理解和看待“面子”。有了过错,是勇于认错,改过自新,还是文过饰非,死不认错?这不仅是怎样对待“面子”的问题,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高低和党性原则强…  相似文献   

2.
瞭望哨     
《瞭望》1999,(44)
缘何饿死也不扫马路为了更好地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南昌市最近在全市范围内面向下岗职工招聘三千名环卫人员。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只有150人报名。就是在这150名报名者当中,有人得知是干环卫工作后,还气愤地说自己是被单位“骗来的”,表示“宁可饿死,也不扫马路!”何以“饿死也不扫马路”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面子上觉得过不去。一些下岗者过去在国有企业或者是比较体面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现在则要从事扫马路的体力活,被熟人看见了,面子上不好看,心理上有障碍。二是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总以为自己曾是国…  相似文献   

3.
舒瑜 《理论探讨》2006,(2):117-118
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使他们获得和失去面子又有着与普通群众所不同的特点。当权力成为刻意追求面子或谋求一己私利的手段时,就会在挣面子中无形的失去面子;当权力成为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目的时,就会在打破少数人利益的均衡中得到更为宽泛意义的面子。因此,领导干部对权力的使用方式也就转化成为他们对面子资源的选择。现实中,面子的获得和失去由于无法通过一致性的行为标准来衡量,且带有较大的灵活性,领导干部也很容易在“挣面子”和“给面子”中导致自身行为的偏差,因此,必须对他们的面子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原金春 《侨园》2013,(8):21-21
<正>在韩国留学了几年,我对韩国人特别"好面子"留下了很深印象。作为整形医师,经常有朋友问我:"韩国真有那么多人想整容吗?"在我的印象里,韩国人对"面子"的要求近乎执著。在他们的国家里,有一种说法叫做"外貌至上主义"。一个人的容貌甚至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收入甚至前途。有熟悉的韩国朋友对我说,在韩国,女性尤其是年轻女孩在出门前,至少得化妆半个小时。如果不化妆就出门,会被人"另眼"相看。如果真的来不及化  相似文献   

5.
人生贵从容     
施兰芳 《党政论坛》2009,(10):18-19
从容,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态度,特别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一些突发事情面前的沉着冷静和自如,从容显然是一个褒义词。  相似文献   

6.
1985年整风时,被鲁迅称为写杂文“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的老作家舒展,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春联絮语》,文中有两副专门赠给党员干部的春联:其一是:“才要真爱,名要厚爱,总之自己要自爱;党不可欺,民不敢欺,实于良心不忍欺。”其二是:“为政惟求于民便,国事常如家事;公务皆可与人言,民心即在吾心。”老先生赠此两联,对干部勤政廉政寄予厚望,至明至衷,至善至诚,读来不由不感动。清明廉政,这是人民的向往。自古以来,清官就为人民所千古传诵。明代的海瑞,平时靠自己刨地种菜补贴家用,其母做寿仅市肉二斤,…  相似文献   

7.
罗家坪 《各界》2010,(5):2-2
孙悟空被擒后,斩妖台的十大酷刑都拿他没办法,太上老君主动请缨将孙悟空放到八卦炉中,也许是之前他的金刚琢将孙悟空放倒让他有些膨胀。但是,孙悟空反倒踢倒了八卦炉,这下他在天庭系统就丢了面子。孙悟空从八卦炉中逃出后,反倒修炼成了火眼金睛,甚至喊出了“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的口号,最后只得请如来才将他降伏。作为道教的最高领导人之一,太上老君又使道教系统丢了面子。  相似文献   

8.
落位不落志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企业中,受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像我这样原来专职从事政治工作的人了。党委办公室“拆庙散和尚”,干事被调整做了其他工作,我被受聘为厂办主任的一名副手。起初,我确实有想法:这不是明摆着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吗?这不是明摆着让我避长扬短吗?何况,自己以前一直是组织上重用的干部,如今下来丢了位子、面子事小,说不准哪一天厂办主任不高兴,炒我的统自也未可知!然而,思想不通归不通,大势所趋,我觉得,作为个人,如要不被改革的大潮所淘汰,唯一出路只能是转变观念,在新的主战场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的1998年2月,深圳一个自称“爱国港商”的彭海怀,由于跟他有关的几起骗案被人捅破,竟有恃无恐地以其所属一公司名义,状告罗湖区消费委员会干部杨剑昌名誉侵权,要求杨个人赔偿1734万元——真是“亿万富翁”的口气,财大气粗,他的“名誉”也格外值钱!其后经一审二审再审的反复曲折,两年后的2000年1月末,当地中院宣布“驳回起诉”,据说法院认定原告“不具备法人资格,其以法人名义提起本案诉讼不符合法律规定”。躬听这一宣布的只有被告杨剑昌和他的律师,原来  相似文献   

10.
抛弃"面子"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确实,面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的尊严地位和名誉,但是为了事业的长足发展,领导干部们应学会抛弃一些“面子”。 矛盾面前不碍“面子”。工作中难免有分歧和矛盾,有些领导认为妥协就是丢面子,以至于矛盾越积越深,不仅严重影响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稳定,而且会使下属无所适从,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因此,矛盾面前,领导者要有维护大局的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给个台阶下”做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个给台阶下的艺术。如果台阶设计得巧妙得体,会使较难的思想问题因有台阶下而得到解决。所谓设台阶,是指在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工作对象的心理需要!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设计一条使工作对象保全体面的*路道*.从而使思想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入人都有个面子,特别是思想工作对象在特定的思想矛盾或人际纠纷中,往往为了顾及面子而固执一死理一,使原本简单的思想政治工作复杂起来,处于尴尬的相持境地。这时,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顺势设计一个得体的台阶,就会使思想工作对象就阶下坡…  相似文献   

12.
从HDTV争霸战看科技致胜的战略韩西平在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争霸战中“举手投降”,可能是战后日本人所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失败了。而后来居上的美国人在此领域初尝胜果,不仅显示了其高水平的科技实力,也挽回了当年彩电大战中惨败于日本的一点面子。早在197...  相似文献   

13.
本雅明对于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充满了极具个人的回忆韵味,它用一种犹太神学的对过去的回溯和挖掘一组组打断现代进步锁链的都市意象,对诸如巴黎都市人群、拱廊街、收藏室等各种被现代性浪潮吞没的意象进行追溯,用传统马克思的辩证方法来揭示常被人所习以为常以至忽视的现代性的破坏特质,以此达成启明世俗当下,辩证批判现代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论编辑写作     
编辑常被人认为是耍笔杆子的,言外之意,此人是能写的,或者说是有能写的功底的。在进编辑部或出版社之前,编辑大凡都有几篇像样的文章作荐本,但奇怪的是,进了最近水的“楼台”之后,反而往往不再“得月”了,甚至一字不写。编辑是一种很消磨人的锐气的职业,它的消磨是一日一日、不现形的。除非天份极好、控制力极强的人,谁也不免被它改造成专替人“做嫁衣裳”的“缝补匠”。所以,自救之道,也为了做一个更好的编辑,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倡编辑勤于写作。  相似文献   

15.
周涛 《瞭望》1998,(16)
好好治治这些“大肚子”陕西周涛南昌市郊区塘山乡公园村几位主要村干部一年仅在一家酒店用公款吃喝就达17万元,并因拖欠吃喝费被告到法院。这一事件在南昌市引起强烈反响。这件事“多亏”惹了官司,才得以捅破几张“公嘴”。要不,他们大吃海喝到何时休?17万元,即...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0,(10):54-55
1940年底,我(即杨尚昆)到延安时,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情况十分困难,原因有三个:一是抗战初期,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国民政府按4.5万人的编制拨发经费,3年后,八路军、新四军已发展到50万人,经费却分文没有增加,连外来的援助也常被国民党扣发;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09,(18):5-5
第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消费率将会降低,储蓄率将会提高。过去美国的高消费率、低储蓄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过去金融体制下,存在巨大的金融泡沫,形成高杠杆率、高负债率的一种极端的结构失衡现象。现在危机捅破了泡沫,人们看到了过去金融体制下的问题,再次重视监管,因此美国的储蓄率会相对提高,消费率会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18.
要“面子”,并不一定是坏事。面子者,人格、品性、尊严之谓也。因此,在骂街粗口里,“不要脸”常常是对挨骂者火力最猛的攻击。 “人有脸,鼠有皮”,对于丧失人格、尊严者的批判,早在二千多年前便已开始。《诗经》有云:“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便是对不要“面子”者的严厉而又比较文雅的批判。时至今日,这种“无仪”、“无礼”、“无止”的丢脸事,仍时时  相似文献   

19.
信任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我常常在无意间享受着这种幸福。当我在偶然间被一个陌生人信任时,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在拉近,我感到这世界的温暖与美丽。我情不自禁想对每一个人微笑──相识的与陌生的,我渴望把这种美好的情绪传播给周围的人,让他们与我一起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暖意。那天,为了找一份资料又走进那家我常去的书店。书很贵,而我又不需要这本书,我只是为一篇文章查些参考材料,于是我打算同卖书的先生借阅这本书。我在柜台前徘徊了许久,终于等到人少了,我很不确定地走上去,红着脸说:“你能不能把那本书借我看几天…  相似文献   

20.
刘汉杰 《党政论坛》2014,(18):34-35
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