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猫儿当官     
猫被主人任命为捕鼠小组组长。虽然这个官级别不高,但确实是一个中层干部。为了取得这一职位,猫历尽艰辛,所以它格外珍视这一职位。  相似文献   

2.
杜玉先 《党政论坛》2008,(21):63-63
从前,在一所大房子里面住着一只灵巧的猫,它经常抓住来这里偷吃主人东西的老鼠。它的存在对老鼠们的生活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张晓刚 《学理论》2011,(25):15-16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著名论断即"猫论"。这一理论并不是急功近利式的实用主义,而是包含了极为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它是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亲民唯实思想的一种深化和生动体现。"猫论"用最朴素、最平民化的语言道出了深邃的哲理,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作为理论家和思想家而独有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括囊 《党政论坛》2009,(12):44-44
在非洲和南亚一带,生活着一种叫狞猫的动物,它们身手十分矫健又极善跳跃,能跳起好几英尺高捕捉刚起飞的小鸟。特别是有个地方的狞猫,为了能捕获更多的鸟类,还常把自己装扮成麝的样子。因为那儿有种鸟主要靠吃麝身上的虱子为生,跟麝长得有几分相似的狞猫,便模仿麝的样子低头吃草,还将麝的粪便涂在自己的身上,等鸟寻着麝的气味来吃虱子时,狞猫便突然跃起将鸟捕住。  相似文献   

5.
修庆 《党政论坛》2010,(16):15-15
在非洲和南亚一带,生活着一种叫狞猫的动物,它们身手十分矫健又极善跳跃,能跳起好几英尺高捕捉刚起飞的小鸟。特别是有个地方的狞猫,为了能捕获更多的鸟类,还常把自己装扮成麝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从前,在一所大房子里面住着一只灵巧的猫,它经常抓住来这里偷吃主人东西的老鼠.它的存在对老鼠们的生活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黑猫之死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我特别 喜欢猫,在我的记忆深处有 一只大黑猫。有时看到别人家的猫眼前便浮现出那只黑猫的影子。它之所以在我的大脑中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是因为它十分勇敢、十分优秀,可惜它正当壮年便意外死去,死得很惨。我家和邻居由一堵高高的墙相隔,在墙的底部  相似文献   

8.
我的童年,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奥马哈。伴我成长的房子建于20世纪初,1958年父亲花费31500美元买下了它。房子是很普通的独栋小屋,没有围墙,从厨房的后门出去,就到了别人家。我们养了两只猫,还有一条叫汉密尔顿的狗。外祖父母住在只隔两个街区的房子里,我总是步行到外祖母家,等待我的是加了糖果的冰激凌。  相似文献   

9.
瞭望哨     
《瞭望》1988,(34)
“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早为群众所熟知、所喜爱,并被概括为“猫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那种不从实际出发,不重视实践标准,一头扎进老祖宗的教条里,空谈姓“社”还是姓“资”之类的不好风气,“猫论”实在是一付清凉剂。它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一种通俗、生动、形象的概括,对解放思想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任何真理都有其赖以成立的条件限制,离开那些限制就会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4,(18)
《猫不理杂记》这个名字,是照着天津包子“狗不理”来的。后来,朋友说那招牌不过是沿用老板的乳名而已,并无多少深意,好象颇为我扫兴。原来不怎么有意思,后来又有点意思的事倒是常有的,时空变化赋予了它新的光彩。“狗不理”包子就是一例。我这个《猫不理杂记》的名字,只是图个好玩。作为猫来说,“理”的只是区区几只老鼠,再奢侈一点,不过一碟猫鱼。论德行,跟“狗不理”包子铺可就差远了。  相似文献   

11.
从维熙 《民主》2005,(5):40-40
前些天,北京电视台的综合频道播出了一个让笔者惊异的镜头:某建筑工地施工时,从地下挖出来一只硕鼠,工人们从附近居民家中抱来一只肥猫,将其与老鼠同放在一个土坑之中。工人此举,不外观赏一下猫抓老鼠的游戏,聊以消解劳动之寂寞。但不知是哪一位有心人,用摄像机录下了这场猫鼠游戏,并将其拍摄下的镜头交给电视台,最终让观众看到了一场猫不捉鼠、狗拿耗子的精彩演出。  相似文献   

12.
茹今 《党政论坛》2010,(22):64-64
猫长期威胁着鼠的生命财产安全,于是,老鼠们决定想办法解决,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讨论以后,达成了共识——给猫挂铃铛。那么谁去挂呢?经过投票表决,大家一致决定,让那只地位最低下的小老鼠去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不少人说曹今奇画的猫跟他的名字一样,占个“奇”字。奇在哪里?一是他画的猫,无论是写意或工笔,也无论是写实或变形,突出了猫的“神”和“情”,千姿百态,超逸流宕,且富哲理性;二是他没有大学学历和文凭,完全靠自己的勤学苦练,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4.
过去就听说过,由于猫养得太肥,以致“猫不捕鼠”;后来又听说过,由于老鼠与猫勾结,终致“猫鼠一家”;现在又新听说,由于老鼠力量强大,出现“猫不敌鼠”。   手头有则消息说,西南某地有股余××为首的黑恶势力,多年来在地方上用“黑道”手段垄断砂石生意,恐吓竞争对手,偷税漏税等等。对这样一个“带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之所以未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的原因,据说是因为“他们的武器装备比我们还好,我们打不过他们。” 难道在共和国的朗朗乾坤之下,地方政府居然保护不了百姓,有关执法部门“打不过”黑恶势力…  相似文献   

15.
新寓言三则     
本期的“新寓言”讲述了三个故事,《青蛙鼓气》中,青蛙为了能够与牛的身体一样大,就开始膨胀起自己的身体来,结果会怎样?《狼与猫》中的狼每天吃一只猫,没过多久就把这一群猫全给吃完了,有一天当它碰到一只老虎,结果会怎样?《小鸟迁徒》中栖息在沙漠中的一棵树上的小鸟,有一天,一阵骤起的沙漠风暴,刮倒了这棵枯树,小鸟的命运有将如何?相信读者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刘迪 《学理论》2014,(3):146-147
针对《格列佛游记》和《猫城记》两个不同的文学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在情节设置、叙事手段等方面发现两部小说的诸多相同点,从而看出英国小说《格列佛游记》对于老舍《猫城记》创作的影响。在这一比较的过程中,也发现老舍在小说中熔铸的新的元素,而这些不同之处也使《猫城记》成为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出名的窃贼     
三十窃贼公开挨骂,反而成为出名的窃贼。三十一贞操是男人给女^的钉铐。如果真那么可责,男人自己也该珍惜。三十二“不可随地小便”的条子贴上后,四顾无,他自己首先就小便一次。 你可千万别指责他,这种人特别脾气大。十三踩着猫尾巴,必定狠狠回敬一爪。它譬告你,即便是家畜,  相似文献   

18.
翟崑 《瞭望》2006,(10)
进入3月份以后,发现感染禽流感的欧洲国家又添上了瑞典、瑞士和塞黑,其他国家的疫情也在不同程度地扩大。而令人感到害怕的另一条消息是,在德国发现一只猫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而死亡。猫是哺乳类动物,是人类关系最为亲密的动物之一。猫感染禽流感,是又一个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9.
<正>在非洲和南亚一带,生活着一种叫狞猫的动物,它们身手十分矫健又极善跳跃,能跳起好几英尺高捕捉刚起飞的小鸟。特别是有个地方的狞猫,为了能捕获更多的鸟类,还常把自己装扮成麝的样子。  相似文献   

20.
李兴濂 《各界》2013,(10):2-2
南宋时,有个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崇国夫人","崇国夫人"有一只"狮猫".这只猫毛长且卷,长得像狮子,她特别宠爱,视为珍宝.但不知何故,有一天,这只心肝宝贝突然不见了.崇国夫人的猫丢了,后果很严重,她像丢了魂似的,吃不香,睡不稳,立即命令临安府,限时限刻替她找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