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李竞 《瞭望》1984,(18)
五四运动初起,年仅十五岁正在天津读书的邓颖超参加了爱国学生组织,上街头讲演,慷慨陈词,有时声泪俱下。她还参加演剧募捐活动,在剧中扮演男主角。她是“觉悟社”第一批社员之一。在游行中,她率领女同学走在前列,机智勇敢地与警察搏斗。“觉悟社”主要骨干被捕或离津后,邓颖超等承担了领导天津学生运动的主要工作,为营救被捕同学进行了胜利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陈联 《瞭望》1987,(38)
《邓颖超影集》最近面世。这本影集,真实而生动地纪录了邓大姐为中华的振兴,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奋斗不懈的辉煌人生。也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现代史的珍贵图片文献。 《邓颖超影集》选入的最早的照片是邓大姐1916至1919年间在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念书时和同学的合影。最近的则是她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后的照片。全书共513张照片,大  相似文献   

3.
假如爱情真象诗人赞誉的,是“一种相似的灵魂联盟”,那么,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结合正是这样。本刊从这一期起将连续刊出记叙周恩来与邓颖超恋爱始末及婚姻生活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2,(30)
1992年7月11日,是个令人心碎的日子。那天上午,噩耗传来:敬爱的邓颖超大姐,因病于当日清晨在北京医院逝世。 邓大姐去了,但是她的革命风范长存我们心中;她对《瞭望》周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英籍女作家韩素音访问我国时,收到胡耀邦同志给她的一封复信,邓颖超亲切会见了她。本刊发表专文介绍两位领导人与韩素音的交往。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8,(18):32-33
1979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任命邓颖超为组长,廖承志、罗青长为副组长。 1980年元旦下午,邓颖超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在中南海西花厅开会。在她的建议下,工作立即开展起来:当天决定搬进中南海,2号看房子,3号便搬到新址办公。领导小组每周二固定开会,每周至少开会两次。讨论专题时,还根据需要邀请有关部门参加。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四年七月四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天津友谊俱乐部会见了天津原红桥区服装二厂七十三名普普通通的青年工人。 六月十五日邓颖超同志一到天津就提出要见见这七十三名工人。天津市委的同志考虑到她年事已高,又正值酷暑天气,建议只会见其中的几位代表。可是,邓颖超同志坚持一定要亲眼见见这七十三位工人,实现自己的夙愿。  相似文献   

8.
力平 《瞭望》1992,(30)
邓颖超同志去世,我和许多同志一样,心中充满哀伤和怀念。 邓颖超同志是革命的老前辈,是长辈,但是大家都习惯地称她为大姐。邓大姐这个称呼,即包含有十二分的敬意,又含有非常亲切之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中的老鼠精在镇海禅林寺连犯两案:一桩是“吃人案”,她以“到后园中交欢配鸾俦”为诱饵,吃掉寺中6名和尚;另一桩是“风月案”,她将唐僧摄入陷空山无底洞,要和唐僧成亲。  相似文献   

10.
1974年12月,党中央开始筹备召开四届人大会议。鉴于“四人帮”一伙明目张胆地要官、要权的做法,毛泽东把组阁的大权仍然交给了重病缠身的周恩来。12月21日和22日,周恩来抱病主持有叶剑英、李先念以及“四人帮”等在内的中央政治局在京委员会议,讨论四届人大人事安排问题,并拟定出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人选名单共王套方案,在这些方案中就有安排邓颖超为副委员长的建议。12月23日,周恩来抱病飞赴长沙,当面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会议的筹备情况,毛泽东批准了有邓颖超为副委员长的方案。一贯对毛泽东十分尊重的…  相似文献   

11.
张福山 《学理论》2008,(12):77-77
1928年,周恩来作为党的“六大”代表,与邓颖超同志一同从上海出发,前往哈尔滨。一路上,周恩来夫妇引起了日本侦察员的注意和盘查,情况十分危急,但周恩来同志的机警、果断与沉着应对,使他们平安到达哈尔滨,赴莫斯科参加了“六大”会议。  相似文献   

12.
1976年4月15日,邓颖超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会见杨振宁博士及其家人。邓颖超说,恩来同志患心脏病已经十年了。不过,使他致命的不是心脏病,而是癌。她告诉杨振宁:1973年恩来同志见你时,他自己已经知道得了癌症。杨振宁说,既然已经知道得了病,为什么不让他休息,还让他继续工作?邓颖超说,谁也没有强迫他,是他自己乐意的。一位美国记者报道说,周恩来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不要睡眠而能生活的人。这是夸张的说法。没有人能够不要睡眠而能生活。不过比起一般人来,他的睡眠时间确实少得多。也有人说,周恩来工作起来不知疲倦,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传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新信息:邓颖超在全国政协新年茶会上的讲话。从一九七九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告台湾同胞书》到邓颖超讲话,不过五年。时间不长,变化日著。特别是叶剑英的“九条”,邓小平对杨力宇的讲话,已经在海峡两岸,海内海外,引起强烈反响。和平统一之声,渐成汇流之势。即使在台湾岛  相似文献   

14.
丁东 《各界》2011,(8):35-35
1973年9月,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最后一站是上海,周恩来夫妇陪同。在沪期间,邓颖超抽空到康平路看望上海市委领导人家属。她先后走访了王洪文、姚文元、徐景贤、王少庸几家,却没有搭理住在王少庸家隔壁的张春桥夫人文静。这件事让张春桥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辞世的当天,邓颖超即向党中央提出了周恩来生前的最后一个请求:骨灰不保留,要撒掉。三天后,邓颖超把当时的西花厅党支部书记、周恩来生前副卫士长张树迎和支部委员、周恩来生前贴身卫士高振普叫到她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6.
杨颖 《求知》2020,(3):56-58,F0003
邓颖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天津,她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确定了一生追求的目标,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掀开了她70多年革命生涯的序幕。年幼志高,谋求国家进步邓颖超(1904—1992),祖籍河南省光山县。1904年2月4日生于广西南宁,乳名玉爱,后取学名文淑.  相似文献   

17.
《各界》2012,(6)
在同时代学人中,章太炎(1869-1936)是最难定位的一个。时人多称赞章太炎的学问,章太炎十分不满,自认为政治胜于学术。他的弟子周作人在《谢本师》里就说,先生“自己以为政治是其专长,学问文艺只是失意时的消遣”。  相似文献   

18.
王乾荣 《民主》2011,(7):51-51
谢军小姐作文《促人成长的公选》,发于近日《北京日报》。她说,她2004年参加北京市公开选拔干部考试,是“响应组织号召.接受公选考验”.“也好奇公选是怎么回事.想看看自己在大考场中能排到什么位置”。她失利了,却表示“下次公选,还会参加”。  相似文献   

19.
1979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任命邓颖超为组长,廖承志、罗青长为副组长。1980年元旦下午,邓颖超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在中南海西花厅开会。在她的建议下,工作立即开展起来:当天决定搬进中南海,2号看房子,  相似文献   

20.
每天翻阅《纽约时报》、《纽约每日新闻报》、《纽约邮报》或《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和《世界报导》等报纸刊物,是目前客居在美国的宋美龄女士平常最主要的消遣内容。除此而外,空闲时她也画画国画、写写毛笔字或到庭园及海滨去观赏游览,但很少看电视和听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