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欧盟第三次领导人会晤 10月23日在北京举行。就 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中欧建交25年来,尤其1998年中欧领导人伦敦第一次会晤以来,中欧关系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建立中欧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全面伙伴关系,是双方共同的政治愿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置于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中欧领导人第一次会晤中,朱镕基总理就曾指出,欧盟是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必将成为多极…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今世界上两股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中欧关系经历了一段总体平稳中间略有曲折的发展历程。回顾中欧关系的过去,正视中欧关系的现状,以创造性思维发展中欧关系的未来,对中欧双方及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欧之间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关系的模式成为大国关系的独特典范。金秋时节,第八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今年时值中欧建交30周年,双方领导人有机会再次在一起总结双方关系发展历程,规划未来,意义重大。期间,中欧双方还举办了第二届“中欧工商峰会”。中欧双方参会企业代表阵容庞大,商界巨子精英荟萃,共商“和谐发展一共享繁荣”。工商峰会成功地为中欧企业搭建起开展深入对话与交流的高级别平台,必将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界间的互惠双赢合作。在中欧工商峰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五方面具体建议,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自2008年12月法国总统萨科齐罔顾中方苦劝,执意以欧盟轮值主席国名义在波兰会见达赖后,中欧关系跌入低谷。然而,寒意仅仅只笼罩了一个多月,中欧在相互认识与再认识过程中,就跨过了低谷,正如钟摆疾速掠过低点一样,一切又朝着更富有成效的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水胜 《学理论》2012,(30):31-33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欧关系取得长足进展,给双方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中欧已互为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迈向"不惑之年"的中欧关系,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但仍存在不少阻力。其中",美国阻力"便是影响较大的一个,它的形成与演进蕴含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中欧关系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美国阻力"将继续减弱,并最终在中美欧三者间形成相对平衡与稳定的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欧关系的积极步骤施鲁佳最近,欧盟决策机构外长理事会正式批准了《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新文件。这是欧盟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的又一个积极步骤,必将有助于促进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文件认为,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关系不断调整的情...  相似文献   

7.
9月9日,温家宝总理启程前往欧洲,对芬兰、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进行访问,并出席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九届中欧领导人会晤,以进一步推动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中欧关系的迅猛发展,已成为近年来大国关系变化和调整的一个重要特点。中欧构建战略伙伴关系,对双方来说,均不  相似文献   

8.
《侨园》2021,(Z1)
正(接上期)第三,中欧两协议的合作程度深。中欧双协议的达成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的,它们对于双方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双协议对于解决以往中欧交往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创新尝试,它们是基于双方认同的规则,更进一步接近全面开放市场,在巩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经贸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增强中欧双边政治互信,共同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的提升,深化后疫情时代中欧的全面合作。双协议的达成意味着中欧合作已经从具体的经济基础逐步向上层建筑领域合作过渡,它们将进一步扩大中欧广泛合作的基础,增进中欧间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陈玉刚 《党政论坛》2008,(20):51-51
一位美国同仁曾告诉笔者,在应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上,欧洲远远没有美国调整和准备得充分。从中欧关系这一年所经历的磕磕绊绊来看,这话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0.
正中欧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它联结了世界两大经济体,对于世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借助中国-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伙伴国的参与来推动中欧关系向好发展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里,我们就中国与拉脱维亚的关系发展历程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新 《瞭望》2016,(29):17-17
7月12日至13日,第十八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双方领导人在会晤中积极评价中欧关系发展,并就欧洲一体化建设、中欧经贸关系、欧盟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会晤后,中欧领导人共同见证了有关合作文件的签署。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冷战的结束对中欧关系的冲击而言,2008年中欧关系的波折对人们的观念冲击并不逊色。而对近年来中欧关系中出现的挫折与困难局面,较多的学者将其归结为"认知"错位。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这种内外认知的不平衡状态并非是仅出现在中欧关系中的独特现象,而成为中国外交中的普遍困局。而国际社会只有在接受中国"和平崛起"的客观事实的情况下,才能对中国有正确的认知。而领导人出访通过创新公共外交的模式,在塑造国际社会的中国认知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中国和欧盟迎来了双方建交30周年。9月5日,中欧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北京举行,中欧关系进入了“最具有活力和卓有成效的时期”。作为国际舞台上两支不断上升的力量,中欧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作用与日俱增,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双方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立场。在双边关系方面,中欧相互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自明的。2004年,扩大的欧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跃升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与欧盟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中欧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中欧各自针对对方政策文件的发表、“伽利略计划”等合作协议的签署、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实行14年后出现松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表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走向成熟、走向务实。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关呈远大使感慨万千。在他略显简陋的办公室里,关大  相似文献   

15.
"共乘一艘船,同过一座桥"。12月7日,当参加中欧思想库圆桌会议的代表在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前夕与温家宝总理座谈时提出中国与欧盟目前的关系究竟是在同一条船上,还是在同一座桥上时,温家宝总理如是说。这不无风趣,极富哲理的话,准确描述了今天中欧之间既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双边合作,又需要通过加强对话解决分歧的关系现状。  相似文献   

16.
熊炜 《党政论坛》2009,(4):28-29
中欧关系的“竞争性”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关系:1980年代的逐渐升温:1998年构建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2001年确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达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年的祝愿     
《瞭望》1999,(1)
欧盟主席展望中欧关系新年到来之际,欧盟委员会主席雅克·桑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为亲笔签名。我对中国,并对香港、澳门进行了一次非常富有成果的访问。这次访问是在最近欧盟和中国关系得到加强的背景下进行的。未来的岁月将以新的模式发展我们双方的关系。1月1日欧...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三大国——德、法、英领导人相继更迭以来,对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动向,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中德关系出现紧张和欧方趁中欧峰会之机配合美国在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问题上向中方施压的情形下,人们对中欧关系的前景感到担忧。  相似文献   

19.
2014年3月《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从欧盟以及中亚的回应态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接受性还是很高,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亚又处于中国和欧盟的中间地带,所以如何在中亚地区找到中欧战略对接可能性,探寻双方的战略对接基础,对于在实践层面运行"一带一路"倡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21,(5)
正双边投资条约(Bilateralinvestmenttreaty,简称BIT),是资本输出国同资本输入国签订的有关保护投资问题的条约,目的在于促进并保护国际投资,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又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该协定将为双方相互投资提供更宽泛的市场准入、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更有前景的合作环境。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正式达成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以下简称《中欧投资协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