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9年陕西省三县区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性别失衡治理政策、乡土文化圈和男孩偏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现阶段人们的男孩偏好是性别失衡治理政策的弱化作用和乡土文化圈的强化作用相互博弈的结果,性别失衡治理政策通过宣传倡导政策的深入推行能够改善乡土文化圈,弱化男孩偏好,达到真正持久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男孩偏好与性别失衡:一个基于需求视角的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性别比失衡是在生育转变过程中、具有男孩偏好的国家和地区不可避免的一个社会人口现象,反映出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下,女性个体利益与家庭和群体利益的矛盾、错位和冲突。本文从需求视角出发,阐述了男孩偏好赖以生存的基础,提出了基于需求视角缓解男孩偏好的初步设想。文中指出,群体层面性别差异的固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个体层次的人身安全、保障安全、地位安全、自我价值实现。为此,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必须缓解主体对儿子的需求,从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剥蚀,集中攻坚:首先找到需求的薄弱环节,并利用性别敏感的替代模式和替代物品来满足主体多方面的需求;然后整合力量,有效动摇儿子需求的根基,缓解男孩偏好,最终达到降低出生性别比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雷洪  史铮 《中国青年研究》2004,(11):118-128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已经成为了我国人口结构失衡的新问题,本文基于湖北省农村的实证研究认为,农村青年较之中年在家庭性别平等观念、对不同性别孩子的价值判断差异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对生育男孩偏好呈现出弱化的趋势,这为根本解决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图书推介     
《性别歧视与人口发展》由美国费尔德曼著,李树茁、姜全保译,2006年12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指出,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中长期存在男孩偏好和对女孩的各种形式的歧视,目前表现为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女孩死亡水  相似文献   

5.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与制度失调密切相关。具体言之,外在制度的不协调以及内在制度的文化堕距致使人们的生育意愿仍以男孩为主。因此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就需要从制度入手。这就需要发挥制度的奖惩功能;制度在制定、执行时应通盘考量;必须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苏梅花 《岭南学刊》2008,(4):119-121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且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违背了生理规律和自然平衡法则,给未来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形成性别偏好并导致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必须通过倡导新型生育文化、努力提高妇女地位,加强管理监督、严格生育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法律保障,完善利益导向、形成长效机制等措施统筹应对,方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1994年以后有迅速攀升之势,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省际间很不平衡。由于传统生育观的驱动,农业生产对男性劳动力需求的偏向,监管乏力,《刑法》立法缺位和性别选择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等原因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十分重要,必须以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完善《刑法》立法、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等举措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8.
关于出生性别比治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有关出生性别比的含义及现状所谓出生性别比 ,通常是为了便于观察与比较所定义的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数。出生性别比对某一人口一定时期内出生的婴儿总数而言 ,可有人口出生性别比 ;相对孩次而言 ,可有分孩次出生性别比 ,如一孩性别比 ,二孩性别比等。所谓某人口出生性别比 ,是指该人口某一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 ,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在大多数国家 ,出生性别比约为每 1 0 0个女婴对应 1 0 5或 1 0 6个男婴。随着年龄的增长 ,性别比会因男女性别死亡和迁移模式的不同而发…  相似文献   

9.
我国一直实行严格控制人口的战略,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20年来全国少出生人口3亿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成功的,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失调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愈加严重。造成人口比例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新制度主义三种绩效分析范式的诠释以及对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研究现状的评述,阐发了新制度主义绩效分析范式对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研究的意义,据此构建了一个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分析框架,包含了微观个体行动者、中观制度结构和宏观制度环境分析,并运用陕西省神木县的案例对研究框架进行初步的验证,初步揭示出生性别比治理绩效是由个体行动者心理机制、政府治理中的制度结构和宏观的制度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从而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研究框架的解释力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实践社会学视角,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利用对一个亲属群体生育实践的访谈数据,从时空两个维度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男孩偏好生育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机制,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生育政策对男孩偏好文化再生产机制的影响,发现在生育政策背景下,部分农民因为偏离传统的例行性生育路径而陷入"生育困境",并从两个方面引发男孩偏好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1.在生育困境的压力下,一些文化要素伴随生活事件不断的卷入生育实践之中,使得直接遭遇生育困境的行动者在日常生活的互动中领会到男孩的社会意义;2.亲属网络将所有亲属卷入到当事人的生育困境之中,从而引发出对生育实践的集体性反思。正是这些日常的生活事件与亲属网络使得男孩偏好文化在广泛的时空向度上延伸。  相似文献   

12.
吕昭河 《思想战线》2003,29(6):10-14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学科,有着广阔的理论拓展空间和实践应用领域。“人口资源环境”具有稀缺资源属性,必须对其合理配置,但是“经济人”命题在解释“人口资源环境”行为时,存在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非均衡性,因此在理论和方法论上必须超越“经济人”命题,在宏大的理论范畴内,进行“人口资源环境”行为的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对其核心要素资本、劳动力、技术、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变迁的需求 ,都受着人口问题的制约和影响。人口增长、老龄化、剩余劳动力、体能素质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问题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五大人口问题。因此 ,必须致力于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而最根本的则在于解放生产力 ,依靠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口流动是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现象。浙江省绍兴县的流动人口有四大发展趋势,其中,迁徙和居留自由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规模仍将持续扩大,跨境跨国流动和"逆向流动"将快速增长;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的时间将持续延长,家庭化、城市化、市民化进程将不断加快;流动人口将从以劳动力为主向以人才为主转变,总体结构将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市场经济改变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并显著地影响了我国政治生态环境.我国正经历着许多工业化国家在历史上曾经面对的挑战和选择.本文从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的视角对多党合作制度发 展的社会生态环境作出量化分析,阐述了多党合作制度已经形成的规模性成果及面临的不利因素,指出要从观念和制度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China has achieved almost double‐digit annual economic growth since Deng Xiaoping launched market‐oriented economic reforms and open policies in 1978. Nevertheless,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lagged behind.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Chin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Guangdong Province. Having benefited by the open and reform policies since 1979, Guangdong Province has experienc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especially i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spectacular development in its economy, social advancement in Guangdong has, however, appeared to remain far behind.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the province, especially the peasants in rural areas, and those who serve as contracted workers in factories, construction sites, or for the private sector in cities, are not protected by any systematic form of social securit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alpractice of local governments is the major factor leading to these divergent process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男女两性寿命差距不断扩大,老年人口中女性老人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由于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晚年阶段形成的女性老年人问题将更加严重。本文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0.95%的原始数据对北京市老年女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描述,结果表明,北京市女性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在业率低于男性老人,而丧偶率、经济依赖性则较男性老人高。最后对北京市女性老年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在就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保护老年女性实现晚年的平等权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加强,甘肃未来五年的发展将迎来许多难得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甘肃产业结构与全国性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相吻合;国家的农村政策有利于甘肃转换二元经济结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产业梯度转移的势头越来越强劲,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建设将得到长足发展;劳务经济将最大化拓展……只有敏锐地捕捉机遇、夯实基础、创造条件、改善环境、突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关系,处理好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中央精神和甘肃实际结合起来,把研究现实情况和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自觉地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眼于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大问题的研究,努力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才能有力地推动甘肃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为公证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完善公证制度和公证模式,加强公证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梦",是急需思考和求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