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总结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这个基本结论作为“总要求”明确规定下来。反映了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深化,说明我们已经正确认识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我国过去僵化模式的矛盾,并决心用改革的方法,改变过去照搬苏联模式的作法,改革那种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和若干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固有观念,揭示了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纲领性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一再指出:改革、开放、搞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这就是说,我们的改革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的。要把我们的改革胜利地推向前进,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和僵化的观点。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来看改革,认为要搞改革就得抛弃社会主义,搞“全盘西化”,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用僵化的观点来看改革,怀疑改革是搞资本主义,这也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的改革究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回答是肯定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而不是资本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有力地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中兴之路。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没有中华民族的强盛,没有亿万人民的幸福。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前进,在改革的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今年以来,小平同志反复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其它现行政策决不会因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改变。最近他又强调指出:“我们不但要继续实行改革和开放政策,还要搞得更勇敢一些”,“当然我们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十六大对25年中国改革中新兴社会阶层的新称谓。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对这张“身份证”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分析,对于我们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坚持改革方向,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立足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理论由来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党根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说过,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改革已进行十年,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举世公认的。党的十三大在总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近40年来正反两方面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已形成并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轮廓,为我国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但由于我国的改革是在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旧的传统习惯和僵化模式影响又比较深的这样一个国家里进行的,开始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因此,改革的实际进程显得极其复杂。特别  相似文献   

6.
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的编辑出版,是一件大好事情。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正在开展。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结合改革的实际,对广大党员和群众进行关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的生动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充满活力,既区别于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又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自觉投身于改革的伟大实践。”小平同志的这本书,正是这样的一本最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7.
走什么道路进行革命和建设,是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能否取得胜利的极为重要的问题。在现阶段,为了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把我国建成为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为之开辟道路。只有实行改革,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因此,实行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任登第当前干部和群众思想上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就是究竟什么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排除“左”和右的干扰,放开手脚搞改革。不是马克思模式的社会主义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正确回答这个...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创新表现:在党的思想路线,强调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并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一同当作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我国改革道路上,强调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上实行“一国两制”;在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人民群众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改革中出现的多层次所有制结构,不仅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而且突破了事实上存在的社会主义只能有两种公有制的固定模式,在实践中找到了从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的“中间环节”。我党创造性地提出的多层次所有制结构的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丢掉僵化的模式,充分发挥多层次所有制形式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改革与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指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为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这一观点是在克服了“左”的僵化思想影响和旧的习惯势力束缚之后脱颖而出的。新的观念的确立,标志着思想上的进步和理论上的深化,但绝不意味着全社会的理性思考已经完成。由于“僵化思想仍然束缚着一些同志的头脑”(赵紫阳:《沿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13.
阳惠 《求知》2012,(12):6-8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发展得益于对内实行改革和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也受惠于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的改革探索中艰辛地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独立自主参与、适应和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中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和积累所取得的根本成就就是:开辟了实践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理论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制度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展开,我国长期形成的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所存在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此,邓小平同志多次明确指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我国政治体制上存在的种种弊端的总病根,就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全面概括与总结建设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突出地评价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这一实事求是的评价,既反映了我们深刻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及其意义的需要,同时也要求我们从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关于改革我国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的思想,是他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成果。多年来,我们党主要是采用“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提法来概括它。这样是否恰当,我认为尚可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既然我们要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正确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的“十二大”是与“七大”具有同样历史意义的会议。“七大”的纲领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十二大”的纲领则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七大”为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十二大”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道路。因此,各行各业、各单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应当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大题目,来自觉安排自己的活动,使自己的工作服从于、服务于这个总目标。离开这个大题目,轻则得小失大,事倍功半;重则南辕北辙,迷失方向。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探讨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我想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完全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冲破"本本"、"条条"和"模式"的束缚要根治"恐资病",打破对社会主义的僵化理解,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去闯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的这段话,一方面,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更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就应当以"中国特色"为座标. 要坚持"中国特色",首先必须根治"恐资病",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观念.十多年来,经过改革开放,人们的观念已  相似文献   

20.
改革的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工程的强大动力系统。邓小平紧紧抓住我国社会的内部矛盾,全力探求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明确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革命性的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扬弃、自我革命、自我完善和自发发展。邓小平所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