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9年9月1日,26岁的毛泽东撰写了一个<问题研究会章程>,提出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71项大大小小共144个问题.他把这个<章程>寄给各地朋友,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邓中夏此前曾到湖南发动学生响应北京的五四运动,和毛泽东交往甚密.他把这个<章程>拿到10月23日刊印的<北京大学日刊>上公开发表,同时还写了一段说明: "我的朋友毛君泽东,从长沙寄来问题研究会章程十余张,在北京的朋友看了,都说很好,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掌新中国政权之初即意识到了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萌生了执政党意识,并力图实现党的任务和职能的转变,由于其革命党思维方式的强大惯性作用,最终没能牢固确立起执政党的自觉意识.革命党的思维方式执政使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党色彩日益浓厚,党的执政实践遭受严重挫折,给后人留下深刻教训和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眼于论述毛泽东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指导下的包括植树造林、治理江河、清洁环境、计划生育、节约资源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系统地梳理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民 《世纪桥》2008,(5):32-33
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和谐”,它的持续发展动力源于积极成熟的生态文明意识。积极成熟的生态文明意识将成为整个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灵魂与源动力。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及面临着一些困境与难点,提出完善我国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生态与发展的全球意识石中元世纪之交,人类发展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人们越来越超越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从全球协调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生态问题,从而形成了生态的全球意识。当今时代,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爆炸、资源危机,人类已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足”。天文、地...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和谐",它的持续发展动力源于积极成熟的生态文明意识,积极成熟的生态文明意识将成为整个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灵魂与源动力。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及面临着一些困境与难点,提出完善我国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五大重点之一。如何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则是领导者和理论工作者都应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 ,要想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必须率先提高高层次骨干人才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也就是提高领导者和决策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本文就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虽然是根源于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主观力量 ,是领导行为的内在动力 ,但是这种内在意识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它需要稳固的社会支持 ,需要有适宜于生态…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6,(9)
毛泽东思想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其中关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兴修水利加强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我国的人口发展以及社会协调发展而提出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于卫生运动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各项内容蕴含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内涵。为我国生态建设理论的不断完善提供了经验借鉴,为实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后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以及"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慧杰 《世纪桥》2014,(3):39-41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起步阶段的奠基人和开创者,本文从植树造林、勤俭节约和资源利用、控制人口均衡发展、兴修水利的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梳理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论述,这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精华和成功实践,成为新中国生态文明理论框架的基石,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对地球自然承载力的新认识,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探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提倡简约生活的实践先导,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蒙文《内蒙古生活周报》3月1日头条发表的镶黄旗翁根苏木73岁牧民老“额吉”(母亲)额尔敦格日乐在今年农历正月初三为草原生态建设捐款三千元的新闻,是一篇以小见大,特点突出的好文章。文章用百余字扼要地介绍了老人一家四世同堂、生活幸福,子孙们为老人祝寿的情节,而用较多的笔墨,突出地描写了额尔敦格日乐老人从辛勤的劳动果实中拿出三千元,交给前来参加祝寿的旗人大和苏木领导,用于草原生态建设的感人事迹。老人意味深长地说:“托党和国家的福,我现在什么也不缺,生活过得很好。只要草原还绿着,我们的子孙就能享福”。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农民生态意识在我国的生态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文章着重从生态伦理、哲学和宪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民生态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的有效途径。这对中国当前的环境现实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但由于受传统思想、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生态道德意识薄弱、生态知识贫乏等问题突出。树立和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既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参与,同时也需要公民的自觉。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加强生态公民权教育,有利于弥补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内容的缺失,构建生态意识教育体系,增强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实效性,实现更高水平人权保障的目标。高校可通过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园环境建设、社会实践等加强生态公民权教育。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学说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要求全党增强降地意识,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领导的理论在当前新形势下仍然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分析了毛泽东降地意识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在现阶段用该理论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年毛泽东对留学问题的思考,蕴含了两个具有关联性的核心问题意识,一是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探索改造中国的有效路径。毛泽东对这两个问题的认知开启于全球化进程推动下传统向现代转换的时刻,并深植于中国近代以来各种思潮和争论的知识网络中。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上述两个问题意识开始融合,认识和实践层面完成统一,成为其独立自主意识形成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的根本宗旨的确立与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群体意识的批判与吸收是分不开的。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样一种价值取向为毛泽东创立党的根本宗旨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是公民尊重自然的基本观念,也是公民基于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整体化的角度来认识社会形态的伦理意识,因此,可以用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快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同时,还要面临着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山清水秀,碧海蓝天,清新福建是最靓的名片。时在三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体现了中央要求和人民期待,是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当前,我省干部群众要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确保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前列、作表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这就需要强化农民生态意识。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滞后,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边缘化,使得农民生态意识比较薄弱。为了提升城镇化进程农民的生态意识,应该加强农民生态意识教育,注重农民生态道德实践和增强农民环保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20.
解决生态危机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培养“生态良知”的道德意识。生态良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种良知直接地表现为人对自然万物的良知,最终折射出人对自身的良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