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与小事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 :当你拿着报告去找一些领导时 ,他看后总会说 ,“我签个意见后你去找×× ,我不管具体事。”这里讲的“具体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事”。久而久之 ,它便在人们的大脑中形成一种固定概念———“当官的不办小事”。官不办小事的原因很简单。从客观上讲 ,他们确实很忙 ,要腾出时间 ,集中精力去办一些一般人干不了、干不好的正事、要事、大事。从主观上讲 ,他们认为“官干小事”有损形象和威望。是不是每个官都不干小事 ,干了小事的官就变小了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有一年的秋季 ,一个外地来的学生背着大包小…  相似文献   

2.
眼服何物     
李承志 《奋斗》2011,(8):55-56
眼服何物?这个题目似不通.人之五官各有分工,嘴为进食之处,与眼何涉?此言谬矣。古人有云:“秀色可餐。”说的是端雅秀丽之色可餐:又有云:“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只要眼睛有劲拔摇曳的翠竹可餐,比吃肉还重要。眼睛吃什么,能说是等闲小事么!?  相似文献   

3.
人生在社会上,总要与人交往,总要结交朋友,为官者也不例外。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人的生活细节;实质上,它却与人的正邪、与为政的顺逆关系重大。对此,古人就有深刻认识,主张交友必须谨慎。明代的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说:“取友必须端,休将戏谑看。”意思是说,交朋友必须详审、谨慎,不可把它当成儿戏。清代的张延玉在《杂兴》中也说:“君子慎与择,休与毒兽伍。”意思是说,君子在结交朋友时要注意选择,不要结交心地狠毒、品德不好的人。  相似文献   

4.
话说廉洁     
康国平 《共产党人》2009,(19):54-55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诗人屈原的《招魂》一诗中。古人把廉洁解释为“不受日廉,不污日洁”:明人顾炎武说,“廉耻,立人之大节,人之不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古人讲的是对廉洁一词的高度概括,我们现在讲的廉洁,就是作为领导干部不谋私利,清白为官。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这才是廉洁自律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居官当慎始     
始:开头,首次。“慎始”就是不可有第一次。这是古人的告诫,细细想想,确实是很有道理。明代做过都察院长官的王廷相,一次接见新任御史张瀚时说:我昨天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开始小心地寻找干净的地方落脚,生怕脏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里,从此便不复顾惜,便什么地方都踩下去……这虽是生活小事,但在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所以,许多事情是不可有始的。王廷相居官一直以“慎始”自警,后来官至吏部尚书,成为一位颇有政声的清官。确实,有了第一次之后,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破罐子破摔”,一发而不可收拾。如曾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先进工作者”,抓获  相似文献   

6.
别放纵自己     
古人云:“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欲壑难填,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放纵,一旦不加控制,必然会后患无穷:工作上放纵,就会使自己变得疲塌和马虎;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修身好,才能齐好家。有齐家之能,方可具备治国平天下的本领,这是一个递进的量质互为因果的规律。我们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把个人修养与党的事业结合起来,个人修养中努力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廉洁从政意识,这就必须做到“五慎”。   一是做到“慎独”   据史书记载,清初,山东巡抚曹鼐曾捕获一绝色女盗,那女盗屡以色相诱之,曹鼐不为所动,并把“曹鼐不可”贴于墙上。曹鼐的慎独精神受到当时朝野的赞佩。“慎独”精神不仅为我们古代贤人志士所追求,对新时期共产党人尤为重要。古…  相似文献   

8.
“小事糊涂”辨析□司马牛生活中,确实有人大事糊涂,小事精明;也有人在微观上辎铢必较,而在宏观上缺少谋略,尽干一些拣芝麻丢西瓜的事。不过,能不能据此便得出结论说,“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糊涂”。不错,每个人的精力时间总是有...  相似文献   

9.
廉洁·清明·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洁、清明、公正,古人对此是很注重的,《书·洪范》云:“无偏无私。王道荡荡。”《荀子》曰:“公生明,偏生暗。”方孝孺《杂铭·牖》言:“大其牖,天光入;公其心,万善出。”成语有“正大光明”、“公私分明”、“弊绝风清”、“两袖清风”等词,也是形容为人为政的廉  相似文献   

10.
人之形象,重在五官。领导干部或大或小都是一定范围内的公众人物,其地位观、人才现、利益观、亲情观、品位观犹如人之“五现”,“五观”端正与否,不但关系着领导干部能否经得起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的考验,还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干部自身的形象,决定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进行作风锻炼,根本的还是要从端正“五观”做起。  相似文献   

11.
慎无败事     
“慎”,即谨慎、小心之意。语本《老子》有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对“慎”,历史上曾有不少记述。明王溥在广州任参政时,胞弟从家乡来,途中与王溥下属官员同船。这位官员为讨好王溥,送给他胞弟一件锦袍。王溥知道后,严训胞弟,令立即送还。王溥说:“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人,皆有自己的个性、追求和爱好。在人生道路上,人人都会遇到一些考验和选择。倘若选择不当,就会越走越歪斜,以至走上歧路,坠下深渊。对于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在金钱、权力面前,更是不可不慎。否则,一旦思想防线有了缺口,继而…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有些人,对于眼皮底下的小事,往往置若罔闻。问之,则振振有词,古人陈蕾曾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 且慢,君岂知古人恭勤又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警世名言。 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世间凡事必须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如果按陈蕾讲的去做,势必使人成为好高鹜远之徒,妄大才疏之辈,成为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庸才。 “一屋不扫,何以打天下?”此语反问是何等巧妙。天下乃人民大众之天下,人人都应有扫天下之大志,一屋乃一己之地,自己更应有扫一屋之行动。天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领导干部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身居要职也好,在基层默默奉献也罢,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好人,正确把握好人生方向,必须时刻牢记“五慎”。一是慎始。古人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失之千里。”少数人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在尝试、侥幸和“下不为例”等心理的支配下,冲破第一道防线,一步一步  相似文献   

14.
文人者,”爬格子簇“之谓也。 文人不可无行,也不可无文。这正如工人要出产品,农民要种粮食,科技人员要出成果,演员要进入角色一样,文人当然要有文。然而,时下很多文人无文,成了“空头文人”,“皮包文人”,给人“第一印象”如何,不用我来多说。考其无文原因,大概有二:一日“二难”(出书难,卖书难),二日不值钱(文人  相似文献   

15.
古人把面对金钱美色不受诱惑的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这个分类颇有些见地,就是今天也不过时。先说“不妄取者”,他们道理看得明白而不胡乱获取,也就是说真正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世界观上解决了问题。因而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厌恶并进行毫不犹豫的抵制,孔繁森、李润五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6.
“一把手”,是人们对领导班子中“班长”的形象称谓。决策上,最后要由他们拍板;用人上,最后要由他们定夺;小事爱谁管谁管,可大事却非有他们点头不可。特殊的角色,特殊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特殊的权力。绝大多数“一把手”把自己定位为挑重担的“一把手”、攻难关的“一把手”和爱民、助民的“一把手”,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推功揽过,先忧后乐,把“公仆”的涵义诠释得淋漓尽致。然而,人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难免良莠不一,何况上万上千”,社会上总有那么极少数的“一把手”忘了“公仆”身分,甘做谋私的“一把手”、享乐的“一把手”和整人的“一把手”,自恃权高,专横跋扈,以势压人,霸气十足,人唤“一霸手”。综其霸气,可以归纳为七类: 第一类:百事包办一肩扛——大权小权“一把抓”。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班长”与“一班人”的关系,自矜其能,大权独揽,小事全管,“包打天下”,对其他班子成员不放权,不放手,不放心,专权、集权、揽权、越权,大事小事都要管,大权小权一把抓。人事权自己握,财务权自己拿,连派小车的权力也要死死抓在手中,凡事自己说了算,一天到晚签不完的字,开不完的会,陪不完的客。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什么都想管,什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要多积尺寸之功。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管好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引用南宋诗人吕本中《官箴》原句,“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即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清廉、谨慎、勤勉。“清、慎、勤”被后人称为“千古不可易”之道。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文中引用此话并作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一要清,公正廉洁,两袖清风;二要慎,周密考虑,谨言慎行;三要勤,勤奋好学,刻苦上进。”并进而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春蚕到死丝方尽。”可无奇不有。——日前,报端载一奇闻,说是有一种春蚕只顾埋头吞食主人的桑叶,却终生不为主人吐一缕丝。春蚕到死不吐丝,岂不怪哉! 转而一想,也不足怪。何谓也?现实生活中,人之为“不吐丝”之“人”  相似文献   

20.
拒绝与廉洁     
“拒绝”这个词挺生硬的,一点也不温柔。何谓“拒绝”?《现代汉语词典》上释为“不接受”。“廉洁”呢?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不贪占”。 从上面对“拒绝”与“廉洁”的诠释不难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微妙的联系。凭直觉我斗胆断言:廉洁者,必须包含拒绝;不拒绝,就不能廉洁。 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金钱的、美色的、物质的、精神分……等等,无一不对人们闪着世俗的媚光。面对种种诱惑,有人拒绝了,也有人接受了。我以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