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而第三部门的发展对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还不成熟,还无法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必须加快对第三部门的培育和发展,其路径是:一是政府要处理好与第三部门的关系,营造适合第三部门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第三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琪 《学理论》2014,(5):5-6
第三部门是政府在转型时期还权于民,构建合理科学的政治制度的有效介质。虽然在我国第三部门慢慢地开始成长,但是面临了许多问题,比如人们对于第三部门的观念,法治不健全,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国情所引起的,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党和政府应加强对第三部门的重视和指导,给予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充分给予第三部门信任与权力,这样便能最大化地发挥第三部门的功能,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三部门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存在失灵现象。我国第三部门缺失的原因既包括潜在的营利动机和责任监督的困境的内在因素,也包括社会因发展程度的一致性不足、组织生成机制的偏颇、资源投入的不足、社会道德约束的失范的外在因素。构建公民社会、培育第三部门,强化监督、创设外部责任约束环境,优化内部治理、加强自律规范,是构建和设计我国第三部门的主要方略。  相似文献   

4.
第三部门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社会的转型,政府逐渐从社会领域退出,市场也没有办社会的能力,社会权力结构由政府一元向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方向发展,第三部门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社会转型也带了利益格局的分化、价值观念的多元、矛盾冲突的增加,这些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第三部门作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社会自治组织,它的发育和成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三部门失灵及其矫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三部门失灵”是组织行为偏离志愿性公益机制,而出现资源配置的低效或价值取向的非公共性现象。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发展程度的不一、营利动机的驱动、责任监督的困境、自我发展能力的不足、道德约束的失范。第三部门失灵的矫治对策则主要有:构建市民社会,培育第三部门;强化监督,创设外部责任约束环境;优化内部治理,加强自律规范。  相似文献   

6.
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第三部门,其体系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学总论,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决策、执行、监控与效率,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制,公共事业管理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伦理,公共事业管理改革与发展;其研究途径有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实验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全球化公民社会的兴起,第三部门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力量和范式追入到学术领域,第三部门以志愿的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相对于政府的层级控制和市场的私益属性,更适应于后工业化社会的需要,本文要探讨的是,第三部门作为政府和市场的替代性模式,是否也存在着治理失败的可能性,以及第三部门的治理失灵因何存在“可补救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第三部门的研究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第三部门的概念是T·列维特等人提出的,即非公非私:既不是国家的政府组织,也不是市场领域(私人领域)的产业组织。这些部门不是热衷于营利,而是致力于公益目标。第三部门的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不同于以往人类祖先的宗族、部落、村庄、教会、行会等,它是现代化过程中人们生活日益形成国家和公民社会二元化结构的结果。对第三部门的真正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美国霍布金斯大学赛拉蒙教授主持的非营利性部门国际比较项目使得对第三部门的研究伴着全球性的社团革命而兴起。第三部门组织的发展几乎卷入了现代社会(尤其西方发达国…  相似文献   

9.
许艳 《行政论坛》2004,(4):40-42
相对独立性对于第三部门具有重大意义,如果没有了相对与政府和企业的独立性,第三部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与理由。二十一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带动了第三部门的蓬勃发展,它在世界范围内已逐渐成为最有生机和活力的领域。然而,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却滞后于世界,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此,政府和第三部门应一起努力,提高第三部门组织的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三部门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大多数的第三部门是自上而下的组织,受到政府和企业等其它力量的束缚,失去了独立性,使其在提供公共品等方面的优势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在转型时期如何提高我国第三部门的独立性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第三部门与社会管理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期的中国需要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但并不意味着政府是社会管理职能发挥的唯一和最好主体 ,文章阐述了第三部门参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具有的功能、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进而原则性地提出了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社会管理职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建立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互动机制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的需要。但这种互动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如合法性问题、中国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两难困境以及中国多元化社会结构的不成熟性等等。第三部门与政府的互勤是一个渐进过程,笔者提出通过排除第三部门与政府互动的障碍,完善政府权威和社会第三部门相互之间的合作互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3.
市场能有效地调节经济运行和各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成为配置资源的方式,但市场却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和失灵的可能。而政府干预也非万能,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可能性。由于市场与政府的非零和关系导致人们将目光投向二者之外的"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第三部门成为学术界探讨较多的话题。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分析东西方第三部门在缘起、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借此讨论第三部门在中国发展的独特性并提出使其在中国得以顺利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受歧视和污名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与第三部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健  李强 《行政论坛》2007,(2):17-20
社会视野中的歧视和污名现象虽然在任何时候都一直存在,但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进行,这一问题的逐步减少有助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在对这一群体构建支持网络中,明显地显现政府和市场力量的不足,而使新兴的第三部门介入该领域成为必要和可能。通过对目前该领域中第三部门的经验获得、问题所在、未来发展和建议意见等方面的探讨旨在促进我国歧视和污名现象的减弱和第三部门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第三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思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之间存在的矛盾迫使世界各国对公共服务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第三部门的公益性、志愿性、非营利性以及灵活性决定了其在提供某些公共服务时比政府更具低成本、高效率和灵活多变的优势。因此,第三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就成为解决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完善我国第三部门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与营利性经济组织之间的以公共利益或团体利益为目标取向,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民间捐款和会费收入为资金来源,以组织成员志愿参与为运作机制的正式自治性组织,近些年来,我国第三部门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分担政府责任、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促进社会公平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组织发展资源不足、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模糊、第三部门发展法制缺乏等。正确处理政府和第三部门的关系,放松对第三部门的管制并完善法制建设,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是完善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治理结构的转型,促进了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催生了以维护公民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己任,有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组织,其产生将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带来影响。本文就此从我国政策制定主体——政府、政策制定、政策客体和政策执行四个方面分析了“第三部门”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并对其负面影响和改进措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第三部门与政府的关系,应以国内外综合性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不能过于看重西方有关淡化或否认政府对第三部门进行管理的主张。第三部门接受政府的管理和指导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要,是由其机构性质所决定的;在与政府进行共同管理的领域中,第三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带有辅助性;政府对第三部门的管理应有松有紧。  相似文献   

20.
曾婉玲 《学理论》2013,(17):314-315,373
引入"第三部门"的真正含义不仅仅在于寻找高职教育研究中的新领域,而在于找到了一种理解现实高职教育问题,尤其是职教集团制度创新的"新的眼光"。从我国职教集团的第三部门特征分析出发,指出影响职教集团的发展面临的问题。要实现职教集团的有效运行管理,首先应确立职教集团有效运行的合法性,优化其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并通过明确其身份,实现"增权赋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将职教集团创造为成员间的"事业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