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水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防水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只要在施工中设计合理、细部构造处理恰当、材料选择合适和配料施工完善准确,那么在混凝土渗水漏水现象是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的.本文就混凝土施工中防水技术进行阐述和浅析,为日后同行施工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
刚性防水屋面在当前屋面防水工程中是主要的施工方法,是居民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多的工艺方法.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设计不当、施工不良和温差等因素引起混凝土张缩以及结构变化,容易造成细石混凝土裂缝和渗水缺陷的形成,造成室内渗漏.本文结合过去多年工程实践,谈谈如何做好细石混凝土刚性屋面.  相似文献   

3.
隔墙依其构造方式,可分为砌块式、立筋式和板材式.砌块式隔墙构造方式与黏土砖墙相似,装饰工程中主要以立筋式和板材式隔墙为主.立筋式隔墙骨架多为木材或型钢(轻钢龙骨、铝合金骨架等),其饰面板多为人造板(如胶合板、纤维板、木丝板、刨花板等)、板材式隔墙采用高度等于室内净高的条形板进行拼装.本文现就隔墙施工工艺做简要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4.
钢纤维混凝土是当前众多混凝土施工中的一种特殊方式,是通过在普通的混凝土中掺入大量的短钢纤维形成的一种新的具有高硬度、良好整体性的混凝土材料.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其中存在着诸多钢纤维,使得混凝土整体性大大提高,同时这些乱向分布的钢纤维能够有效的阻止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的扩展以及有效的减少了宏观裂缝的产生,还改善了在普通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着的抗拉能力地、抗弯力度小和抗冲击疲劳能力低的缺陷.本文通过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提出有效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能用土地面积不断缩少,为了能够合理充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积,高层建筑结构和地下建筑形式不断涌现,成为当前建筑工程的主流.本文通过地下工程施工中漏水缺陷和问题的影响,就地下工程在施工中的防水措施、做法和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进行合理分析,提出有效的控制理念.  相似文献   

6.
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也称作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由混凝土包裹型钢形成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各国有不同的名称,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将这种结构称为混凝土包钢结构,在东亚某岛国则称为钢骨钢筋混凝土.在苏联时期则称为劲性钢筋混凝土,我国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也沿用了这种名称.本文现就劲性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轻钢围护技术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应对建筑漏水问题上,轻钢围护系统显示出了它的强大作用.本文就建筑防水节点的构造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结合水的物理性质,对节点渗漏问题的本质进行了揭示.  相似文献   

8.
由于存在决定认知,刑法解释学要平息方法论上的争议,就必须转向本体论,关注刑法的意义如何存在。在本体论范式上,传统刑法学的预设范式是主客间性,将刑法意义视为使用者意识之外存在的客体,但该范式无法合理说明刑法的解释实践。从诠释学原理和刑法解释实践出发,刑法解释必须遵循主体间性的本体论范式,这意味着:刑法意义是使用者与文本主体间对话的产物,使用者天然是刑法意义的创造者。据此,刑法的解释目标应是:在文本的意义界限内,立足于读者全部的案例经验,最大化地实现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可的罪刑等价关系。  相似文献   

9.
蓝学友 《法学》2023,(11):88-106
秩序法益是主体间性法益。以人身、财产、公共安全等主体性法益为原型的“主体/客体”二分的法益界定模式,并不适用于秩序法益。在界定个罪所保护的秩序法益时,立法者和司法者应当关注主体间互动过程,而不是特定或不特定主体的利益。无论是将秩序法益具体化为管理制度、公共利益或正常状态的实务做法,还是将秩序法益还原为个体法益的理论观点,都忽略了主体间的互动过程,最终都会加剧秩序法益泛在化。从主体间性视角出发,可以推导出界定秩序法益的先在性原则、情境性原则、迭代性原则、去主体化原则、功能导向原则以及网络结构原则。这六项原则共同构成对秩序法益的体系性限制,有助于遏制秩序法益的泛在化。  相似文献   

10.
庞标  何磊 《天津律师》2003,(6):24-2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的旧城改造的开展,以及大量的城市的道路拓宽工程的进行,需要拆迁大量的旧房屋建筑,因此由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及法律问题日显突出。为了解决好这一现实问题,现就拆迁中常见的拆迁法律纠纷作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公共政策协调现状的分析,提出在两型社会和十一五有利条件下,应遵循考虑长株潭地区共同的公共利益、注重效率和公平、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地方政府间公共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房屋拆迁主体间的利益分析与衡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房屋拆迁是一连串行为的交错和组合,拆迁三方主体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在复杂的拆迁制度设计下,本着各自的利益立场和利益诉求,追求着各自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利益冲突。应该让政府公权力回归本位,同时重新配置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私权利,从权力和权利方面着手使得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利益达到动态平衡,促进城市房屋拆迁的和谐进行。  相似文献   

13.
政府间合作是政府各部门为解决‘抗解问题’以实现公共价值而共同执行某些任务和管理活动的过程。抗解问题是政府间合作的起点。合作的跨界性是政府间合作的核心特征,而政府间合作的本质是跨部门协调。不管多么成功的合作行为,都可能产生外部性问题以及催生合作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无疑是对合作最大的挑战。只有在良好的冲突解决机制和稳定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重复博弈的合作关系才是可持续的。合作不等于合作主体承担同样的义务,完成一致的任务量,而是依照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合作协议完成各自所能及所需完成的事项。科层管理与合作治理的矛盾不可避免,政府间合作与治理理论的脉络相互关联,政府间合作与政府间竞争的关系交错复杂,如何协调这三对关系将是未来政府间关系的研究重点。此外,论文就如何在中国情景下讨论政府间合作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尹姝 《法制与社会》2012,(22):129-130
地方政府间关系包括基于上下级关系的纵向地方政府间关系以及各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横纵交叉的关系网络。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在竞争与合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地方保护主义和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失灵。对地方政府间关系进行法律重构的路径有修改我国宪法、地方组织法,对地方政府间关系作出规定;制定《地方政府关系法》,调整地方政府间关系;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地方政府间关系作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5.
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体间性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人的主体性.教育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必须置于主体间性的视域中进行考察.主体间性要求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学生既是占有教育内容的主体,具有主体性,又是师生交往的主体,具有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6.
魏建国 《法学杂志》2007,28(5):117-119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其中包括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水平关系到各地政府的财政能力,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面对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均等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有必要改革目前的有关做法,提高转移支付均等化水平,同时加强相关的机构和法律保障,以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古德诺在其经典著作《政治与行政》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政府间关系”这一术语,但他对国家控制与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与行政集权进行了一番辩证思考。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建立但还不完善,行政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但还不成熟,政府间关系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与问题。虽然古德诺的这些思想是在一个多世纪前提出的,但对我国政府间关系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股东诉讼制度作为股东权益的主要救济路径,是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公司法修订以来,我国开始涉足以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为基本内容的股东诉讼制度。在涉及公司内部纠纷的诉讼中,虽然很大部分是公司侵犯股东的合法权益或公司怠于行使权利而损害了股东的权益,但是股东之间的纠纷还是时有发生。因此,股东间诉讼问题的研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主体间性哲学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不同的哲学家基于不同的视阈,导致主体间问题出现纷繁混乱的局面。主体间性哲学是从批判主体性哲学中发展起来的,主体间性理论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自我("我思")。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型立法的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间型立法是在自主型立法与压力型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内涵包括立法代表之间的立法辩论、立法与"立法性"司法之间、与公民直接立法权之间,以及与行政立法之间的交互作用。主体间型立法对于维护法律的安定性、扩展立法的信息来源、填补成文法的漏洞,以及构建权利信任权力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