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美苏对抗的冷战时期,军事安全是各国最重要的问题。但,冷战的结束使各国相继调整了本国的安全战略,确立了包含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安全观。在这样的背景下,综合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各种双边的、多边的综合安全对话已相继展开,综合安全  相似文献   

2.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对抗为中心的冷战正式结束。十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冷战思维依然盛行,冷战给国际关系造成的阴影并未消失。因此,在冷战结束十年之际认真思考一些问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冷战时期,中国和韩日分属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政治上相互敌对,军事上相互对峙。尤其是中韩关系,自朝鲜战争以来,相互隔绝,长期冷淡。冷战结束后,集团政治宣告瓦解,建立在多极化和力量均势基础上的中日韩三角关系日现雏形。 冷战结束给东北亚各国的发展与变革创造了有利时机,中韩两国的变化最为显著。韩国以强劲的经济增长为基础,以积极的外交  相似文献   

4.
古巴导弹危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可以说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最严重的一次直接的对抗。两个超级大国继在欧洲的紧张对抗(1959—1961柏林危机)之后,又于加勒比海地区走到了战争的边缘。因此,古巴导弹危机是分析冷战时期东西方冲突的性质、美苏处理危机的方式的一个典型事例,对于我们理解冷战史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和前苏联把大批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秘密档案文件解密,其中据有的学者估计,美国已把大约80%的所有有关这场危机的秘密文件公诸于世。①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也在1992年就该事件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5.
美国与伊朗是当今世界一对头号冤家,美国视伊朗为"邪恶轴心",伊朗称美国是"大魔鬼",两国关系充满了敌对、威慑、挑战和对抗,对峙长达28年.这是美苏冷战结束后持续时间最长、对国际局势影响最广的21世纪版的冷战.  相似文献   

6.
北约是西方国家集体防御的 一个军事同盟组织。在长期的冷战时期,它主要是以对抗前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为根本使命,并以确保盟国的军事安全为存在理由。但在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华约和苏东集团的垮台,北约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没有了存在的名份,因而在一段时间内它曾面临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趋势对外国共产党和社会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对峙局面结束,开始了美国单极超强的局面,世界政治力量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分化、大混乱和大重组。世界局势的这种巨大变化无疑给各国政党包括各国共产党和社会党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龚伟 《当代世界》2008,(2):42-44
八国集团(G7\G8)创立的主旨是协调各国经济政策,但随着美苏冷战的出现,其主要功能转为统一西方以对付苏联。冷战后,伴随着市民社会(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等构成的松散组织)在峰会中作用的加大,其角色地位的逐渐提升,参与峰会角色模式的多样化,对峰会、市民社会自身及其国际体系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是为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重点讲授自1989年以来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冷战的结束及其原因;冷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状态和特点;各国为适应冷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外交战略调整;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紧迫问  相似文献   

10.
前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丹麦海军的作战理念一直在转变。冷战期间,丹麦皇家海军的主要作战使命是和华约组织对抗,其作战舰艇包括大型布雷舰、护卫舰以及快速攻击艇和潜艇等。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大规模远海较量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在美国海军引领下,世界各国海军都更加重视远距离濒海地区的力量投送能力。苏联海军威胁消失也导  相似文献   

11.
一、东亚地区有必要加强经济合作苏联东欧的巨变,"冷战"结束,不仅没有加速国际一体化的发展,相反,却加速了以各国利益为核心的分散化趋势,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争夺未来国际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加强了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竞争。但是,这种竞争与过去有显著的不同,仅凭一国的力量无法取胜,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领头建立区域集团,企图以集团对抗集团。目前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自从二战后形成"冷战"体制以来,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的集团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激烈争夺。在地区冲突中,美苏之间进行对抗。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美苏两国第一次携手合作。本文试图探讨美苏处理海湾危机的新特点及其原因,并对美苏处理地区性冲突的前景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前,当东西方冷战结束、世界战略格局重组时,许多人曾预言,人类社会正在从非理性的对抗走向建设性的对话,从无休止的冲突走向互利性的合作,世界可能比以前相对安全。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一度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国际问题专家的共识。然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现实无情地昭示人们:国际形势空前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8日美国http://mrzine.org网站刊登了詹姆斯.M.塞弗题为《从军事凯恩斯主义到全球新自由主义的军国主义》的文章,分析了美国军事支出对美国经济的重大作用,认为战后以来军事开支已构成美国政治经济结构的重要部分,冷战时期这主要表现为军事凯恩斯主义形式,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15.
通常所说的世界格局多极化,简称世界多极化,或者就叫多极化.世界格局是指具有世界影响的力量(国家)或力量中心(国家集团)的布局及其相互作用的战略结构状态,多极化则是当今世界格局表现的主要特征.所谓的世界影响,其构成包含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而不仅是政治因素.冷战结束前曾经出现的所谓美苏两极,就是指美国和苏联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综合实力加之各自控制的经济和军事集团在世界上产生着其他任何力量都不可企及的巨大影响.今天,在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美国仍强调和鼓吹它领导下的"一极世界"("单极世界"),就是凭借它这个惟一超级大国所拥有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原是冷战时期西方阵营组建的一个军事、政治组织,是与苏联、东欧集团建立的华沙条约组织相对抗的工具。冷战结束后,东欧集团瓦解,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北约的命运如何也成为国际舆论频频询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冷战时期,美苏核军备的发展与竞争给这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控提出了紧迫性。尽管美苏在核威慑、核军控的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分歧,但双方共享对避免核战争、实行核军控的共同利益的观念或认知。这是它们在控制战略武器问题上合作的前提,并在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及其成果中体现出来。然而,战略武器谈判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随着美苏战略态势的消长、新武器技术的发展和各自的军事及政治需要,美苏共享的核军控观念和认知不断演进。利益、观念与理性选择在此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核军控合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卓伦 《工会博览》2008,(10):103-104
美苏冷战已结束近二十年。然而,从北约东扩到科索沃战争;从西方推动的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到东欧国家部署反导系统;再到近期,格——俄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颠倒黑白”(——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语)的谴责,我们发现西方国家自始至终都将俄罗斯作为战略假想敌。如果说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是源于意识形态层面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今天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对立则十分耐人寻味。本文旨在揭示俄罗斯与西方对立的原因,并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相似文献   

19.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中国的安全环境及战略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生 《当代世界》2010,(10):4-8
冷战结束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渐突显 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是在欧洲。1989年美苏冷战结束,国际战略格局、美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全球和亚太地区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大国都加紧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伴随着欧洲苏联集团的崩溃,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逐渐由重视欧洲大陆而变为东移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20.
<正>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国家普遍认为,乌克兰危机削弱了冷战后甚或二战后构建的国际关系体系。通过比较分析,更能强化该观点。曾几何时,国际关系体系的核心是二战后美苏在欧洲的博弈。现在转变为美俄在原苏联地区的争夺,特别是争相拓展在乌克兰的影响力。冷战时期,地缘政治冲突主要是势不两立的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间的对抗。在沉寂了20年后,意识形态对抗卷土重来,不过对立的意识形态变为俄罗斯保守主义和西方自由主义(提倡同性恋、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