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裴学进 《求实》2016,(11):21-29
主导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由统治阶级所倡导、推行,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为支撑占统治地位的,对社会其他价值观及其发展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主体是统治阶级,基本作用机制包括规导和灌输。主流价值观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里,由绝大多数民众即主流民众认同、遵从的,在各种价值取向互动过程中汇合而成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体系,主体是人民群众,共识和认同构成其主要作用机制。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的本质在于统治阶级(国家)的倡导转变成人民的行动,呈现出四个特点:转化时限的模糊性、转化前后存在状况的特殊性、转化过程的双向性、转化过程的动态性等。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内在机理为驱力与张力的辩证统一。以上述分析为框架,在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就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自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进程;适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科学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形态相适应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价值观是反映社会利益、规范社会秩序、引导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社会价值观具有多样性和非等值性,其功能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要求。社会价值观需要刻意的培育与塑造才能健康成长,其得以形成并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特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一在社会价值观建设中要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旧”与“新”的关系,在扬弃旧有价值观与吸纳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符合自己时代需要的新型价值观;二是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在存在着多样价值观的社会,要有效地维护社会核心价值,形成一种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苏玛 《奋斗》2005,(8):37-37
面对当今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我们应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以及现代生活的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出发,确立一种适应和反映现代社会本质要求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进行价值观念的整合与构建。  相似文献   

4.
生态价值观:一种新的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的价值观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物质需要当作判断自身行为是否合理的标准。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价值观,就是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首先决定于它的有用性,其价值的大小则取决于它的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每一代人究竟应当怎样衡量自己创造的文明成就,又应当如何评价自己决策行为的功过得失,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自然价值的认识和价值的取向与判断标准。解决好环境和资源的价值问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在青年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价值观,促进青年主导价值观认同,将广大青年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杨兴林 《学习论坛》2006,22(9):64-67
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科学发展观对这一理论的许多方面都作出了重要发展。科学分析、认识这二者之间的深层关系,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它们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宗良 《前线》2008,(2):19-21
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十六大以来最重大的理论创新。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定位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很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科学性突出表现在把共产党人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转型,说到底是文化的转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整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为现代化事业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05,(23):33-33
社会和谐是指一个社会各方面整合与协调运转的状态。它是由社会的公正、平等、合理、协调、稳定等方面的价值内容所构成的,是和社会发展的畸形、不和谐的状态相对而言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意义,它是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在社会主义运动的不同时空,人们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有一定差异的,实现共产主义当然是社会主义的最终和最高价值理想,但是,所有这些价值追求中都包含着一个核心的基本的价值观——社会和谐。这正是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根据所在。因此,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全国人民认同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努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当前迫切需要在多元需求中塑造主流精神,以正确、清晰的主导价值引领官兵,从根本上筑牢官兵经受各种考验的思想防线。一、包容独立思想需求和主流思想需求,以肯定主流思想需求为主导价值。当前,80后、90后官兵是当代革命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发展"的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认识论,"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论,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论。这三方面既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精髓、基础和灵魂,也是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三条主线,它们分别回答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三个层面上的问题。把握这三条主线,对于我们认识和实践邓小平理论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涌汶 《理论学刊》2006,4(4):48-51
作为特殊意识形态的自然科学技术,无论从社会演进的宏观动力机制看,还是从其微观动力机制看,都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意识形态虽然在宏观动力机制上处于从属的地位,但从微观动力机制上考察,对历史进程发展的迟速则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有着深刻的价值底蕴。在价值内涵上,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是首要和决定性的因素,经济发展在发展的复杂系统中必定成为其他诸方面深厚的物质基础。在价值诉求上,发展是时代的最强音,不仅要牢牢把握发展才是硬道理,还要认真总结发展的历史经验,注重讲求科学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在价值实践上,坚持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将进一步促使我们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奋力拓展第一要义的伟大工作永不动摇。  相似文献   

14.
发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的发展论,它是我国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是我党发展理论的新成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稳定的理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将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不断发展实现社会稳定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6.
新发展观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期盼。新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理念是当代中国的国富论,它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新发展观作为一种文化选择,是对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结。新发展观作为一种文化自觉,体现了可贵的人本精神、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思维:解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彰显着中国社会发展实现转型的标志和契机,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维方式层面对发展进行总体性反思,从而规范和导引发展。战略思维契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特质和发展要求,成为规划当代中国发展的主导思维范式和解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视角。战略思维规约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表征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发展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和麦克库洛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动价值论发展史表明,马克思科学地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而麦克库洛赫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走向解体。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像马克思那样,始终前后一贯地坚持价值、劳动等基础的科学概念,才能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9.
从价值视角判断,法治的全新理解是:“众人之治优于一人之治”,在于尊重了由多元社会文化决定的多元价值判断的“重叠共识”;正义性的“良法”,在于所确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符合了客观规律和社会需求;“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在于法律作为人们行为评价和规制标准得到了普遍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在于该价值判断标准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相对稳定性。法的制定、法的实现和法律监督,其意义在于法律如何确定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并使之得到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