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定结论,是人民法院交由法定鉴定部门或指定的鉴定部门对专门性的问题,运用专业知识,根据案件的事实,作出的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结论性鉴定意见。它作为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审判之中,如产品质量检验鉴定,建设工程决算,企  相似文献   

2.
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判决作出前,为了保证判决的执行,或为了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的标的物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正确适用诉讼保全,不仅关系到案件判决后能否顺利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3.
行政审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大部分是围绕着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是否予以某类生产许可、土地山林所有权及使用权争议等财产及与财产直接相关的行政争议。法院通过审理这些行政案件,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目前,有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因法制观念不强、或因经济利益作怪,滥用职权或超越职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的经营活动横加干预,滥施处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积极开展行政审判工作,通过审理行政案件维护行政机关促进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审判委员会对所讨论的刑事案件握有生杀予夺大权,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起到审批案件的把关作用,保证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央的这一决策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产生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从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十三大提出的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到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审判技巧?审判技巧即审判对策,也称审判艺术,是审判活动技术性方法的概括。 审判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审判人员能否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但是,也往往受到审判人员审判技巧的直接影响。统一的法律,雷同的案情,不同的审判人员往往会作出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处理结果,其审判质量、效率、效果的差异甚大。从一定意义上讲,审判技巧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因而我们有理由认为,审判技巧不是可有可无的抽象意念,而是保证审判质量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自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七日在京召开经济审判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十一个高级人民法院,十六个中级人民法院和两个基层人民法院,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共约六十余人。会议交流了经济审判工作经验,讨论了收案范围、程序和其它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经济审判有没有一个可以遵循或参考的标准,为什么当前经济审判工作困难重重?这其中当然有法制环境的不健全,审判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等原因,但是在我们的审判观念上,经济审判意识上是否也是有因可寻呢?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经济审判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文章提出的角度及所涉及内容还是能给人启发,令人深思。经济审判开展二十年了,从程序到实体,向什么方向发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和标准,才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正的审理,才是真正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审理,这是广大经济审判人员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经济审判工作是一项新的司法实践活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经济立法的日臻完善,各种经济法规的相应颁行,各类经济纠纷会更多地通过司法途径加以解决,目前经济审判工作开展不久,不少问题值得研究探讨。本文试就经济审判工作的特点以及如何做好经济审判工作发一点议论。经济审判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积极开展经济审判工作,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各地人民法院已经调处了不少经济纠纷案件,惩办了一批经济犯罪分子,受到了有关各方的重视和欢迎。本期选登了几篇这方面的材料,供各地参考。我们都知道: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制度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又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11.
所谓经济审判中的诉讼经济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在经济审判工作中,遵循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标准出发,以尽量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来实现诉讼的价值目标─—客观公正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由于我国经济立法在这方面的规定尚欠明确、具体和规范,以及某些法官对此原则缺乏认识和理解。人民法院的经济审判中常常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有的甚至给诉讼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此,笔者就经济审判中的诉讼经济原则谈点浅见。一、经济审判中诉讼经济原则的内涵经济审判的目的在于通过审判手段解决经济纠纷,依…  相似文献   

12.
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这不是一句空话,是市场经济成熟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在中国社会由人治向法治转型时期,在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方面,推动全社会观念的逐步转变是一种历史性的使命。这种观念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句话应理解为“以法律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条文为准绳。”而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客观事实不等于法律事实。因为,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之间是永远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8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作为诉讼参与人,在法庭调查后依法发言,是刑事审判中的一个重要程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刑事审判中,被害人发言的程序尚未予以重视和实行。被害人在法庭调查后发言,有着充分的必要性:(1)有利于揭露犯罪,制服罪犯。被害人是犯罪分子侵害的具体对象和犯罪后果的物质承担者。刑事犯罪分子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通过被害人所受到的实际损害表现出来的。被害人在法庭发言,是对犯罪分子面对面的声讨,将大大打掉犯罪分子的抵赖、狡辨心理,戳穿犯罪分子编造的种种谎言,收到制服罪犯的实际效果。(2)有利于对人民群众进行现实的、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被害人本身法制观念不强,或在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4.
法院工作如何适应形势要求,进行改革?这是大家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本刊今年第8期编发了一组文章后,陆续收到了不少探讨文章。这些文章从整个法院体制到法院工作的某个方面,从审判业务到人事制度,从宏观到微观,都积极进行了探讨。 本期我们选登了“经济纠纷案件审判方式应变革”和“应当加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两篇文章。文章从近年来经济、民事纠纷案件急剧增加,种类繁多、关系错综复杂、案件大量积压的现状出发,对现行的多年一贯制的审判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其中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某些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 当然,这些意见仅供参考、借鉴,也许,其中会有不完善或待商榷之处,但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 本刊将继续在“读者论坛”栏中留出“二亩三分地”,望改革者前来耕耘、播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审判制度的改革问题,刑诉学界讨论得已较多。本刊集中刊发以下两篇文章,基于这个问题在修改刑诉法中系一复杂且歧义甚多的难题,有必要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认为,今后若能更多地借重于实证的方法,将会使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因为这个问题似乎不再是个学术问题,甚至可以说主要应是个实践的问题。学者们更需要做的是:司法实践中的关于审判方式改革的试验,其经验、教训有哪些,导致其成功与否的因素究竟如何等。当然,这个问题只是刑诉法修改中遇到的问题之一,对其他有关问题,包括刑法修改中的问题,本刊希望学者及司法实际部门的同志也能来稿,以作更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所谓经济审判中的经济效益观,就是指人民法院的经济审判应遵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从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商品流通、技术的发挥出发,为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明确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经济审判正面临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即经济审判工作中经济效益观的强化.笔者试图在本文中对此课题予以探讨,以求教于法学界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17.
审判方式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方式和方法,是法院的主要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是否符合审判实际,是否便利群众诉讼和法院审判,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高办案的质量、效率和社会效益,关系到人民法院能否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审判工作开展时间不长,而且一直沿袭刑事自诉、民事审判模式,很不适应经济纠纷的特点和规律。突出表现在办案方法陈旧,效率低,审限长,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案件多、任务重与人员少、素质差的矛盾日益突  相似文献   

18.
先行给付是人民法院在审理请求给付财物的案件过程中,为了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在判决交付之前裁定义务人先行交付权利人一定款项或特定财物,并立即交付执行的一项诉讼措施。先行给付是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之一,由于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与审理一般民事案件在诉讼程序上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因此,在经济审判中,对于给付之诉,必要时同样可以适用该法第95条的规定,采用先行给付措施,以及时而切实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反不正当竞争与经济审判邓辛求,王天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993年12月1日正式生效施行。如何在经济审判中贯彻执行这部法律,这是我们经济审判工作必须要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反不正当竞争与经济审判的有关问题有些探讨,以与大家商榷。一...  相似文献   

20.
一、经济案件执行难的原因当前经济案件结案后难于执行,是个相当普遍的新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执行难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债务方没有偿还能力。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虽无资金但有积压产品。这种情况大多是经营者生产的盲目性,造成产品积压。如果单位发现某种产品一时畅销,便投入全部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