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照镜子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而以党章为镜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却是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照镜子"看似平常不过,其实并不简单。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懒得照镜子;有的人明知有问题,却怕照镜子;有的人只愿意看到华彩光鲜的一面,愿意化妆后再去照镜子;还有的人喜欢拿着镜子照别人,对花容月貌视而不见,单对缺点瑕疵指指点点。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有明确要求,就是要拿起镜子照自己。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13,(10):18-19
"我们要把杨善洲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自觉用这面镜子照一照,与杨善洲同志相比差什么,认真查找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差距,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提出的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在云南,就有这样一面闪光的镜子——云南土生土长的党员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3.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第一句就是"照镜子"。从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宝库取来十面镜子,这些镜子虽然已有多年,但每一面仍然那么锃亮,足以照出我们面部和思想的灰尘和瑕疵。请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每一面镜子前多停一会,细照一照,反思一下,看看我们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解多深,执行得怎样,看看我们与群众关系处于一种什么状况,给自己的思想"洗一次澡"。  相似文献   

4.
正古时候,衙门常挂"明镜高悬"之匾;现如今,让党员干部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照镜子",十分耐人寻味。在"照照镜子"的过程中,有很多种"意思"需要明确。"照照镜子",要"照一照"自身的差距。每个人,无论官职大小,无论岗位轻重,工作的终极意义就是为群众服务。工作不可能尽善尽美,那么,有没有差距?怎么缩短直至消除差距?而认识差距、正视差距,就是"照镜子"的过程,就是对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的"刷  相似文献   

5.
有句话说:"丑人莫照镜,照镜气死人。"我看这话有失偏颇。要我说,不拿镜子照一照,就会根本不晓得自己长啥样子,自己丑在哪里。"丑媳妇迟早要见公婆。"丑人照镜子其实就是敢于亮丑,通过亮丑,让衣冠正起来,让心灵更美好。但我们身边有些人,因为自己有缺点、错误而不愿照镜子,甚至怕照镜子。这很不对。战国哲学家、思想家韩非子告诉我们,知之难,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的人每天都是要照照镜子的,因为照镜子可以及时发现和清除面目上的污垢,整理好衣冠,以良好整洁的形象示人。会照镜子的人还懂得在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摆上镜子,这样便可以透过折射,全面修饰整理自己的仪表。最早将谏言作为镜子的,大概是唐太宗李世民了。他有一段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以人为镜”,就是将人们的谏言当作镜子,并尊那位直言敢谏的魏征为“人  相似文献   

7.
西尧 《奋斗》2008,(3):54-54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同身边的朋友比,同心中的榜样比.同自己的过去比。可以说,我们大都是在比较中生活,在比较中发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比较意识”深深扎根于人们的脑海。  相似文献   

8.
照清自己的“真容”,不要敷衍了事“。照镜子”不仅照优点和成绩,更要照缺点和问题。光明磊落地亮出问题,对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不可轻描淡写、避实就虚。照正自己的“身子”,不要东瞅西瞧。“照镜子”须以党章、法律、道德规范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横不攀、竖不比,见诸行动。照透自己的“病根儿”,不要讳疾忌医。照透“病根儿”,找出问题,不要为了所谓“面子”“乌纱帽”而漠视问题,否则就会从不屑医发展到不肯医,将“小病”拖大、“大病”拖垮,直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相似文献   

9.
孟若萍 《新长征》2013,(12):64-64
<正>"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其中"照镜子"是前提,通过群众这面镜子,才能发现身上是否有灰尘,才能正衣冠、树形象。"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只有以群众为镜子,才能知不足,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首先要愿意照。愿意,是前提、基础,要提高"照镜子"的自觉性、主动性。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着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免不了要和镜子打交道,揽镜自照,整理仪表。照镜子不仅能察看面容,去污涤垢,整理衣冠,使人面目清爽,衣着整洁,精神抖擞,从而增加自信,而且还能察颜观色,及早发现疾病的征兆,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照镜子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每个人都不妨常照照镜子。此外,照“镜子”的引申意义还在于,照镜子不仅要照面容仪表是否整洁,肌体是否健康,更要照自己的思想和心灵是否纯净。  相似文献   

11.
秋榛 《学习导报》2013,(15):42-42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实践活动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很普通很简单的习惯,然而,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真正照好镜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认真对待,敢于照,勤于照,善于照,真正照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12.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那么,共产党人要照什么镜子呢? 一是以历史为镜。历史是一面镜子,从政者应该从中汲取振兴中华民族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以群众为镜。民心是一面镜子,唯有常照群众之镜,听民声、知民心、察民情、顺民意,常念百姓之苦,常思己之不足,常记养育之情,常怀感恩之心,才能真正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相似文献   

13.
以己为镜     
唐太宗擅长照"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太宗照镜子照出了门道,照出了真知,照出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盖缘于此,开创了后世帝王难以望其项背的"贞观之治",成就了一朝盛世。近读唐朝吴兢著《贞观政要》中关于"唐太宗亲修国  相似文献   

14.
所谓干部意识,是指干部的各种观念、态度、情感、意志、信念的总和。干部意识是干部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个人习惯行为的基础,也是干部个人的习惯行为转化为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在规范干部行为,调整干部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三讲”精神为指导,自觉加强思想意识修养。当前,领导干部应着力培养和增进以下各方面的思想意识。 一、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 领导干部要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是由我  相似文献   

15.
刘章  玉栋  于水 《党建文汇》2000,(3):38-38
人生来就有知道自我形象的欲望。远古时候以水为镜.发明制铜工艺后,便以铜制镜。现如今.制镜工艺更为先进,有了玻璃镜。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多,精神生活日渐丰富,现代的人们更加注重展示自身形象,镁开变得多起来,不仅家里放着.购物、健身、办公等诸多场所也都备镜待照。人们对照镜子不断修饰自己,美化自我,生活也由此变得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6.
正镜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人们通过照镜子来梳妆打扮,整理仪容。仪容是否端正,折射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照镜子正衣冠,既展现了个人的整洁、端庄的形象,彰显个人的自律意识,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古人就从镜子中感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墨子·非攻》中云:"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相似文献   

17.
正上了年纪,很多老人变得不爱照镜子,怕看到自己衰老的模样。其实,对老人来说,没事更应该多照镜子,不仅能够增强自信,还能及时察觉五官和全身的一些疾病的蛛丝马迹。照心态。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老人常照镜子能够使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告别负面情绪。老人可每天笔直站在镜子前,修饰下外表,对自己微笑,让积极向上的感觉传递到全身,这种良好的心态十分有助于老年健康。照面部。一般情况下,健康人  相似文献   

18.
镜子     
镜子是一件极其微妙而又毫不起眼的生活用具,又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天照照镜子,整理一下容颜,塑造一个满意的形象,是人之常情。  相似文献   

19.
在"三讲"教育中,许多同志按中央的要求,把自己摆进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整改。以"三讲"为镜子,照一照自己的思想纯不纯,查一查自己的行为端不端。那么,当前在领导干部队伍中解决思想上的纯洁性,还有哪些障碍呢?我看还应具体克服以下五种心态:首先要克服隋性心态。有的人虽然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但不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无兴趣,工作不进取,反而以不看书不看报照样当领导的隋性心态自我安慰。有这种隋性的人,在群众中威信很低,想靠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值得怀疑了。二是自由主义心态。有些人总爱犯自由主义,热衷于三三两两背后议论,捕风捉影,无事生非,只图自己嘴巴痛快。不顾影响,不讲原则,破坏团结,干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圣陶先生认为:"习惯是一种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具备更多的能力."养成教育就是通过长期培养,反复训练,使学生把学校及教师所传授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变他律为自律,成为自觉的行动并养成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