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表明观点之前,笔者先做一种极端的假设:在某个小县城只有一辆消防车,某天这辆消防车接警去救一只受"困"于树上的小猫,与此同时,另一户居民报警,家中起火,里面有老人和孩子。如果你是消防员你会怎么做?另一种假设:县城有两辆消防车,同时接到了需要去救猫和救人的报警电话,一辆消防车就可以救出人,但两辆车同时去营救的话更有把握和胜算,你是消防员你会派车去救那只猫吗?  相似文献   

2.
微观察     
《乡音》2013,(11):1-1
靠什么纾解"公平焦虑"《人民日报》:只有让人们在各项涉及自身权益的事情中,依靠规则而不依靠关系,依靠努力而不依赖背景,改革才能获得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今时代,"公平焦虑"已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毋庸赘言,从教育、医疗到住房、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当前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多与公平正义有关。"我们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既是对群众"公平焦虑"的及时回应,更为继续深化改革标注出"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但如果红利难以体现到群众切身利益上,改革如何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发展是硬道理,但如果成果不能惠及广大群众,发展如何获得持续的内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公平正义"不仅是推进改革的目标,更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正开展"救急难"工作,让突遇不测者得周急之助、因病因灾者去生存之虞、创新创业者无后顾之忧,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生存危机,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不仅是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2015年7月,民政部、财政部确定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等11个地级市、天津市河西区等288个县(市、区)为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  相似文献   

4.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也是价值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价值的本质和源泉,人民群众还是价值评价的主体。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司法规律作为人类司法实践活动的规律,凝聚了人的需要和价值目标。"我者"之所以接近司法规律,本质上是源于自身的价值需要。这种价值需要驱使"我者"去主动地认识规律、能动地把握规律、创造性地去利用规律,让司法规律的作用由自发转变为自觉。司法价值的实现也总是受到司法规律的支配。司法价值的实现过程本质上是司法规律在起作用,司法价值的实现即司法规律的实现。司法规律和司法价值作为司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都无外乎是司法实践的产物——他们生成于实践之中,存在于实践之中,作用于实践之中,最终在实践中实现统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体制安排和政策选择的一个重要与关键问题,也是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的基础所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包含丰富的内容,在体系与结构上应该包括基础价值、比较价值与关联共融价值等,是一个多层次、宽领域和立体式的理论体系,对此加以分析有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开展残疾人证"跨省通办",为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上门服务,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做到"应救尽救",扩大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残联组织从残疾人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拿出实招硬招,集中解决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广大残疾人群众切身感受到实践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源于三重价值诉求:群众需求、生活需求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求。这三重价值诉求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这就是"理论掌握群众",使马克思主义变成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下的生活追求,创造和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9.
江传月 《理论月刊》2004,1(8):19-20
邓小平的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具体包括三层含义: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享有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孙志刚 《政策》2003,(10):4-6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既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也充满着诚挚的亲民之情,给人们以强烈的震憾力。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进一步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深厚意蕴,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更广、领域更宽、数量更大,同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具体尖锐,任务也更加艰巨。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关系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直接关系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直接关系推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发展。一、在思想上要坚定地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共产党人的内在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相似文献   

12.
党群关系是当代中国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关于党群关系,在经典作家和革命领袖那里有着诸多脍炙人口的比喻,例如将党群关系比作"种子与土地"、"学生与先生"、"安泰与大地"或"儿子与母亲"、"鱼与水"、"游泳者与水"等。这些比喻将政治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将抽象的大道理转化为形象的小道理,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口耳相传。它们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微观案例。这些耳熟能详的比喻都有其文本渊源,需要我们去追溯;都有其丰富涵义,需要我们去分析。这些比喻主要是在价值期许的层面上而言的,我们应该设法促使其从"应然之期许"转化为"实然之状态"。  相似文献   

13.
你有病啊!     
忽然听到湖里有人喊:“救命!救命啊……” 唐汉急忙奔过去,一眼就看到了落在水里的女孩。唐汉来不及脱衣服就要往湖里跳,却被一位年轻人制止了:“你不能下去救!”唐汉急着说:“我不下去救,那你快下去救啊!”年轻人回答:“我也不能下去救。”唐汉火了:“我不能下去救,你也不能下去救。这女孩,你让谁去救?”年轻人就说:“领导去救。”  相似文献   

14.
冯志飞走了,为了挽救一名轻生女子,他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然而,他的英勇、他的善良、他的不顾一切,却给人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当那个落水的女子向周围的保安员说到“他凭什么救我”时,许多人开始质疑,保安员冯志飞到底该不该去救,值不值得去救?这不由得让笔者想到了另一个相关的事件,八十年代的时候,一位大学生因为救了一个农民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去培养一名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价值,显然应当比一个农民更“珍贵”,因此当时社会上也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到底该救不该救?同样是救人,虽然年代、角色转换了,可道理是一…  相似文献   

15.
范明英  卢杨 《长白学刊》2004,1(1):13-16
"三个代表"蕴涵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从历史的维度看,"三个代表"人民主体思想主要表现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从价值的维度看,"三个代表"肯定了经济价值的基础性地位,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合理价值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三个代表"价值主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逻辑引申,也是人民主体思想最根本的价值指向.从历史和价值的主题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主题的高扬,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雷海良 《当代广西》2007,(13):36-36
理论来源于实践,必须回到实践、指导实践,理论的价值、作用和物质力量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我们党的理论来源于群众、动力在于群众,所以必须回到群众中去,指导群众实践,接受群众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和发展。因此把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的地点搬到基层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各学科都有关于以人为本的诠释,当把以人为本纳入到行政立法中予以考量时,我们所面临的困惑首先就是其价值选择是什么。法是公意的体现,它本来就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但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强调公意,而不去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利益的话,那与我们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也是背道而驰的。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以人为本更应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18.
群众文化是有史以来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现象,在当前文化建设领域中,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的群众文化也逐渐体现出了它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将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政治价值是人类政治生活的一般准则和终极意义。政治价值的本质是利益的集中体现,是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的综合表达。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内涵"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取向;科学地对待中西两个传统;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的有效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公共政策的出台,无不涉及到群众切身的利益,其制定也必须充分征求民意,使群众的意见得到切实反映。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在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中作出的权威性公平分配。政府机构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公平分配是通过机构和机制实现的,如果没有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和制度平台,那么,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