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六事疏》的人才思想胡鸣焕《陈六事疏》是明代中叶改革家张居正向穆宗皇帝的一道奏折,它全面反映了张居正改革的思想理论和实施目标,人才思想是其精华部分。几乎所有的历史改革都涉及到吏治问题。无论是变法还是改革,都是在不改变原有剥削社会形态的前提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姜少勇 《唯实》2009,(10):96-96
张居正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明史》称他:“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他在担任宰相后,针对当时的军政败坏、财政破产的局面,大力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整理税赋,锄抑东南豪强。他又推行“一条鞭法”,把税赋、徭役及其他派办合并为一,按亩征银。  相似文献   

3.
范睢让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10):45-45
明朝晚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张居正。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学问广博,品行高卓,为人精明练迭,善于创新。明朝万历年间,他担任首辅(宰相)这一重要职务,积极协助朝廷整饬吏治,重视选拔贤者,改革赋役制度,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清代政治家、维新改革派梁启超将张居正列为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拱(公元1512—1578年),字肃卿,号中玄,晚号中元山人,河南新郑人。 高拱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在嘉、隆之际,特别在穆宗高度信任与重用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洗刷颓风、振兴朝政的一系列改革,在清整吏治、选用贤能、复苏经济、强兵安边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使穆宗时的内政外交局面有所改观,为张居正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高拱不仅是一位政绩卓著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代表作是《日进直讲》、《程士集》、《春秋正旨》、《问辨录》、《本语》等。  相似文献   

5.
自熊召政先生的《张居正》发表以来,张居正的改革,尤其是“一条鞭法”便重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但熊先生的所作毕竟是小说家笔法,是旧史料的放大,离历史的本真尚有距离。拨开岁月的雾障,追寻“变法”的过程,论以当时的效果,揆之今日的眼光,则发现:张居正的改革其实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这场改革本身的成败和得失。  相似文献   

6.
张居正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明史》称他:“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他在担任宰相后,针对军政败坏、财政破产的局面,大力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整理税赋,锄抑东南豪强。他又推行“一条鞭法”,把税赋、徭役及其他派办合并为一,按亩征银。同时还限制支出,淘汰冗员,减削军晌,从而稳定了封建统治,使原本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大明王朝枯木逢春,一时呈现出“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的盛世景象。  相似文献   

7.
近半年来,山西官场强震不断,山西省主动掀起了多次吏治整顿风暴。 2010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7天后,山西省委组织部推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6+7”组合拳。这项变革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是近年罕见的,标志着山西吏治改革进入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帝在位时间虽然只有13年,但他45岁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熟、最年富力强的一位帝王。雍正当朝以后,承上启下,兴利除弊,整顿吏治,猛刹贪风,奖惩分明,任贤用能,革除污吏,他反复强调,官吏的操守如何是治国的根本,“吏治不清,民何由安”。为此,他大力提倡“廉洁爱民,奉公尽职”。雍正强调廉政,是针对康熙朝后期官场的种种弊端而发的。康熙晚年由于实行仁政,政宽事省,吏治败坏,尤其是上下贪污纳贿成风,致使钱粮短缺,府库空虚。雍正登基之时,即雷厉风行地接连颁发11道诏令,严谕内外大小臣工,“奉公洁己,勤于职…  相似文献   

9.
清世宗雍正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鉴于康熙末年吏治腐败,他自即位之日起就注重对官员的严格选用,并在用人方面实行了一些改革,确立了“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的方针。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1,(5):82-82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明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以“苟利社稷,生死以之”为座右铭,惩治官吏,严惩贪墨,力主变法,  相似文献   

11.
高拱(1512年~1578年),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明朝嘉靖、隆庆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对人才的培养、使用、考核和赏罚方面都有详尽而深刻的论述和阐发,建构起较为系统的人才思想体系。而且,他在任内阁首辅兼掌吏部尚书期间,力图把他的人才思想运用于政治实践,对明朝中叶形成的腐败吏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试图结合高拱的吏治改革活动,对他的人才思想加以初步探讨。 一、先养后用,养以致用 高拱在入阁之前,曾任裕王朱载垕(明穆宗)侍读侍讲九年,并任国子监祭酒多年。他在长期的育才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育才经验,对育才规律多有体察。  相似文献   

12.
张居正用人的“六毋”原则石斌张居正,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总结张居正改革的历史经验,知人善任,选贤用能当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他在用人上提出的"六毋"原则,至今仍给我们以启迪和借鉴。这"六毋"原则,第一条是"毋徒眩于虚名",即选用人才不...  相似文献   

13.
关笑晶 《前线》2023,(11):78-80
<正>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中期名臣、著名书法家。他历仕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倡导礼制、整顿吏治、平叛安民、为国尽忠。同时,他的书法颜体开宗立派、自成一家,艺术成就颇高,世人誉之为翰墨亚圣。史书评价颜真卿“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是文之杰也”,这是极高的赞誉。  相似文献   

14.
北宋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两个著名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目的都是为补救当时千疮百孔的朝政,改革的道路同样多难坎坷,最后又都归于失败。但有一点是截然不同的。王安石被罢官后,仍得到朝野尊敬,即使同他的政敌,也有相当的友谊。而张居正则相反,死后两年,就被“追夺官秩,查抄家产,甚至要‘斫棺戮尸’”。二人结局因何如此不同?那就是王安石大权在握时自律甚严,一生廉洁;而张居正却与之正好相反,他在反人家腐败的同时,自己却起劲搞特权、捞好处,为政不廉。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15.
岳天雷 《学习论坛》2005,21(6):48-52
高拱是明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隆(庆)、万(历)大改革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在执政期间,针对当时法弛刑滥、司法腐败的诸多弊端,大力进行法治整顿,成效显著。同时,他还对法的价值、司法原则、司法实践以及礼法关系等问题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法治观点。高拱的法治思想不仅为其法治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于今天我们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在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时,对于官吏的选拔任用尤为严格。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朝廷为了推行新政,整顿吏治,要选派一批官员到各路去担任监司。"路"是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封建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变法改革。在担任宰相的期间,他起用一大批改革派人士,大张旗鼓地兴利除弊,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新法。王安石变法最终虽然失败了,但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影响,列宁曾称誉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第10卷第152页)  相似文献   

18.
<正>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他23岁进北京,从1572年当上内阁首辅,开始推行改革,即万历新政,到1582年死在任上,前后10年时间,万历新政堪称一场成功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说到王安石变法,人们总是认为那是一次失败的变法,因为变法横遭司马光等元老重臣竭力反对,各级官吏在执行新法时又阳奉阴违、随意曲解,百姓对变法也不甚理解、怨声载道,所以只能以失败告终。 但在我看来,那不仅不是一次失败的变法,而是一次成功的,甚至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实践。它的成功不仅表现在能让新法出笼,让宋神宗皇帝拍板通过,而且还付诸了实施。从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49岁的王安石为参政知事实行变  相似文献   

20.
明朝中期“宰相之杰”张居正 ,通识事变 ,勇于任事 ,以他杰出的政治才干 ,恰当运用施政的策略 ,妥善处理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关系 ,造成“宫府一体 ,百辟从风”的局面 ,大大加强了自己的权力。然后 ,凭借这一权力推行改革 ,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的施政策略为后世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