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委杨正午书记在省纪委第五次全会暨全省反腐败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干部切实改变那种靠讲假话骗取信任、骗取荣誉、骗取官职的不正常现象,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警示和惩诫。所谓“荣誉腐败”就是通过各种造假手段获得“荣誉”称号,以此作为罩在造假者身上的政治光环。“荣誉腐败”的实质就是用钱买荣誉,常见的手段有数据造假、业绩造假、材料造假、证明件造假等。尽管造假手段千变万化,花样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造假必须打通以下关节:首先,要“搞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其好处有三:既可以从这儿了解到“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
据报载,日前,湖北省宜城市对9名只注重表面成绩,却无实际作为的花架子干部予以警告或免职处理。这种用铁腕挤除政绩中的水份,敢于动真格的做法,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由于政绩是当今评价干部能力的优劣、决定干部升迁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于是,有些利欲熏心的党员干部为骗取政治荣誉、讨得上级领导赏识,片面地夸大成绩,隐瞒问题,弄虚作假,甚至不择手段地往自己脸上贴金,以期达到尽快加官进爵的目的。群众把这种虚假政绩称之为“注水政绩”。“注水政绩”危害甚大:一是误国。在政绩上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容易导致上层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3.
上回说到“一路造假,一路高升”的“骗官书记”王亚丽终被揪出,相关涉案者也相继被处理。王亚丽骗官案再次以鲜活的事实告诫所有的领导干部,对于想通过弄虚作假骗取官位的,在中组部“实报必查,查实必究,失职追责”的铁拳下,只能是自毁前程、“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4.
无偿培训农民工,是国家的一项“民生工程”。然而,在一些地方,这项政策却成了一些培训学校和官员谋取私利的“敛财工程”。2008年以来,贵州省查处农民工培训造假系列案件150余起,涉及官员下至乡镇,上至省级部门,不法培训学校骗取国家补贴金额多的达上千万元。  相似文献   

5.
赵全敏 《求贤》2010,(9):56-56
怀揣假文凭进白宫 “文凭”像商品一样生产出来,卖给有需要的顾客,在美国已不算新闻.早在2005年.美国调查人员在调查了一家网上销售假文凭的公司后发现,竟有至少135名白宫工作人员曾购买假文凭.这些官员不仅用假文凭骗取高薪职位,连买假文凭的费用都由公款报销。从造假、推广到销售,美国“文凭工厂”已做得环环相扣.井然有序,仅“文凭工厂”的网站就数以百计。  相似文献   

6.
最近看报,发现媒体今年披露的打假案件特多,假干部、假党员、假货、虚假统计等等,可谓“品种”齐全,花样翻新。这些“假东西”中,官场造假“异军突起”,成为腐败新品种,仅举几例:  相似文献   

7.
仲祖文 《党建》2010,(10):56-56
目前,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通报了王亚丽造假骗官等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件。在王亚丽案件中,违反原则为其造假骗官的10多名领导干部受到严肃处理,多名干部丢掉了“官帽”。这一教训警示我们:不讲原则就要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党务干部,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清晰地认知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明白党的干部姓“党”,在困难面前要冲得上去,在荣誉面前要让得下来。要讲原则,当“手不乱伸、脚不乱走、口不乱吃、嘴不乱说”的“四不干部”。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纳入审核范围。针对曝光的干部档案造假现象,群众调侃为"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具体档案"整容"手段包括:改"三龄":年龄、工龄和党龄;改"两历":履历和学历;改"身份":骗取干部身份。  相似文献   

10.
近日广东省开展了一次特殊的打假行动:全省对各级国家干部的学历和学位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让利用假文凭升官晋级者“出局”。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相比,这种打假行动也让人称快。时下,制假、贩假现象屡禁不止,而且逐步渗透到政治领域,于是就出现了假文凭、假学位等怪现象。以造假为资本混进干部队伍中的滥竽充数者,本来就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群众怎能指望靠造假起家的干部求真务实、造福于民﹖如果听任干部中的造假之风蔓延下去,只会败坏政风、带坏民风。假冒伪劣产品可能危害一时,而假冒伪劣干部则可能危害一世。广东这么做了,并…  相似文献   

11.
北京热线     
中组部《组工通讯》:拿原则作交易必须付出个人代价。近期,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通报了王亚丽造假骗官等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件。在王亚丽案件中,违反原则为其造假骗官的10多名领导干部受到严肃处理,多名干部丢掉了“官帽”。这一教训警示我们:不讲原则就要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和新时期干部任用标准的严格实施,各级党政干部队伍优胜劣汰,“四化”程度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但另一方面,由于在干部任用和干部管理工作中尚存疏漏,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乘隙而入,传染给某些干部,他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住位置或提拔重用,不是通过刻苦学习、积极锻炼以提高竞争能力,而是投机取巧,借助舞弊造假,硬往自己身上贴金,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导致一些地方干部队伍“假货”泛滥,人民群众意见极大。假文凭。文凭是文化知识层次的标志,是干…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农民张臣伙同他人冒充中央领导亲属.以帮助官员“活动”提拔为由.从2001年11月至2004年6月,两年多的时间“卖官”诈骗12次.从数名受骗的厅、处级干部手中骗取8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陆续出现了一些骗取、制作、提供假人事档案材料等违法违纪案件,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他们或为谋官,或为谋“党票”,或为评职称,或为提工资。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人事管理,而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现列举几例:一、安徽省社科院“五假干部”案。原淮南市农业银...  相似文献   

15.
沈泉涌 《共产党人》2006,(10):35-37
近年来,在干部队伍中出现一个可喜的现象,干部在职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其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但伴随着干部学历层次趋高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干部手中持有的文凭为数不少含有“水分”,有的甚至采取非法手段骗取文凭,伪造学历,有的违纪动用公款,占用工作时间混来“泡沫文凭”。他们将“文凭”或当作提拔使用的资本,或作为装潢门面、满足虚荣的摆设。这种行为虽比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要“雅”一点,但实际上也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斥之为以权谋“学”、“文凭腐败”。如果对越演越烈的文凭腐败不及时制止,那么对干部队伍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则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郭超美  尹海义 《先锋队》2011,(10):24-26
临汾市尧都区原区长陈怀生通过捏造假业务、编造假工程、策划假招投标大肆贪污受贿,被查处时又编假话、造假象、做假账.企图掩盖犯罪行为。他被办案检察官称为“造假区长”。7月25日,临汾市中级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串通投标罪判处陈怀生有期徒刑二十年。法院审理查明:陈怀生利用职务之便,骗取公款348万余元据为己有,收受他人财物共计189万余元,挪用公款150万元;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1238万余元的损失在招标投标过程中,采用非法手段,损害了国家、集体、他人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7.
李浩瑄 《廉政瞭望》2023,(15):23-25
<正>“经常有人在拟被提拔重用公示期间被举报档案造假,而没能进入后续任用程序。”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的谢华告诉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干部患上档案‘整容病’并非新鲜事,尤其在2014年全国部署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之前,这样的现象更为泛滥。近些年,随着档案管理数字化‘,90后’干部的档案造假概率已经降低了不少。”几年前,湖北省孝感市委组织部发布的干部任前公示显示,时任汉川市委副书记的洪永旺拟任安陆市委副书记,提名为安陆市政府市长人选。公示期过后,洪永旺却因存在档案造假问题,  相似文献   

18.
身份五花八门,自称“朝中有人”,诱骗干部沉沦……通过梳理并调研近年来查处的部分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现,一些“政治骗子”打着所谓的“上级领导”旗号,骗取党性差的干部信任,在“围猎”党员干部过程中谋取不当利益。专家呼吁,要有针对性地打好预防针,维护来之不易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七一前夕,大庆油田采油三厂第二油矿党委准备改变以往表彰先进时开大会、作报告、发奖品的固定模式,由矿机关“跟班到岗”的干部亲自把荣誉送到先进员工所在的岗位和家庭。这引起包括机关干部在内的全矿员工的议论:“直接发奖品多省事儿,有必要兴师动众,把荣誉送到岗位甚至送到员工家里吗?再说,都啥年代了,谁还在乎往家送那些奖杯和奖品啊!”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3,(11):71-71
31岁的周某原任中科院机关党委办公室业务助理,这名“80后”干部原本有着大好前程,但因抵挡不住贪欲,多次利用单位给机关工作人员买书的机会,贪污书款。他还模仿领导签字,从财务处骗取“劳务费报销单”,给不存在的劳务工开工资,4个月贪污138万元,近日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