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立的用低浓度氯化铬溶液作联结剂将蛋白质抗原联结于绵羊红细胞表面,用于被动血凝试验(PHA)的方法显示,绵羊红细胞在联结前用0.25%胰酶处理,可显著提高抗原与红细胞的联结效力;用联结蛋白相对应的抗血清检测,滴度可达1:2621440;被联结蛋白浓度由前人试验所获得的最低3mg/ml降低到0.2mg/ml,从而可用于低蛋白浓度的病毒的联结。  相似文献   

2.
通过免疫琼脂扩散试验和血液涂片检查,对广东、山东和福建省的23个鸡场进行了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调查。在抽样检查的425只鸡中,31只鸡血液涂片查出该虫体裂殖子或配子体,29只鸡血清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14.1%,广东、山东、福建省检出率分别为10.3%,12.6%和24.5%。血液涂片检查结果,青年鸡的检出率(10.7%)明显高于成年鸡(3.8%);免疫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时,成年鸡的阳性率(10.9%)则显著高于青年鸡(2.8%)。因此,进行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调查时,宜采用寄生虫学和血清学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鹌鹑源QAVC94腺病毒株血细胞凝集特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能凝集雉鸡、鸡、鹅、鸭、鸽、鹌鹑、火鸡、斑鸠红细胞,不凝集哺乳动物红细胞,为1株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该株病毒最佳的血细胞凝集条件为4℃,体积分数1.0%雉鸡红细胞,0.01~0.10mol/LpH6.4~7.2的PBS。病毒可耐56℃1h,脂溶剂(乙醚、氯仿)和反复冻融;体积分数0.2%甲醛溶液对病毒的血细胞凝集效价无影响;0.5%甲醛24h或0.1%甲醛48h处理后病毒完全失去感染性。用1.25~10.00g/L胰蛋白酶处理病毒,其血细胞凝集性和细胞感染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血细胞凝集性则由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2~8个滴度。当氯化镁浓度为0.010~0.015mol/L时病毒的血细胞凝集价最高,浓度为0.050mol/L时血细胞凝集价下降6个滴度,浓度大于0.100mol/L时出现自溶现象。  相似文献   

4.
检测了绵羊、猪红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溶性CD2配体(sCD2L)和猪血清可溶性CD2分子(sCD2)在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增殖及对绵羊红细胞破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sCD2对绵羊红细胞的溶血作用可被sCD2L所抑制,sCD2L的这种抑制作用随其红细胞培养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升高而加强;绵羊红细胞培养上清中sCD2L能单独或辅助植物血凝素P(PHAP)促进猪PBMC增殖,其作用强弱与红细胞培养浓度密切相关,当绵羊红细胞浓度为1.4×109个/mL时效果最佳。sCD2对sCD2L诱导的猪PBM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sCD2水平上升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齐河县某种狐场,饲养种狐469只,4月21日早5时,值班人员发现死亡2只警卫犬,接着发现蓝狐、银狐同时暴死,至上午8时共死种狐89只,经奋力抢救,控制了死亡。1临床症状呕吐、流涎,体温正常或降低;呼吸急促,兴奋不安,惨叫;瞳孔散大,心律不齐;有...  相似文献   

6.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在本地区比较普遍,笔者在1997年7~9月共检查16个鸡场,其中雏鸡的发病率为1.8%~12.0%,育成鸡为1.2%~5.0%,产蛋鸡为2.6%~25.0%;雏鸡感染死亡率为10.0%~73.0%;产蛋鸡感染...  相似文献   

7.
对相同条件下饲养的6 月龄剑河白香猪和黑香猪的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月龄白、黑香猪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分类计数,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P> 0 .05) ;不同性别间的白香猪、黑香猪各指标差异也不显著( P> 0 .05) 。  相似文献   

8.
法语中“名词1+de+名词2”结构中主要有7方面的问题:名词1为动名词时出现的情况;“名词1为集合名词+de+名词2”作主语与后面谓语动词如何配合;名词2前为什么要用冠词或不用冠词;为什么名词2有时用单数而有时又用复数;名词补语结构后的形容词或分词的性数怎样与前面的名词1或名词2配合;名词补语结构中的介词de要不要重复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雏鹅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10日龄以内的雏鹅尤其易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给养鹅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们利用成年鹅制备抗小鹅瘟血清(GPS)共接种雏鹅30余万只,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标准阳性血清 购自江苏农学院微生物教研室。1.1.2 鹅胚和雏鹅来源 鹅胚、雏鹅均由非免疫的易感鹅种蛋孵育而成;自然病例选自安徽省怀远县某乡镇的养鹅户;成鹅为出栏前30d、体重2kg以上的健康鹅群。1.2 方法1.2.…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牦牛淋巴结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研究牦牛淋巴结的结构发育特点,选取新生、1岁及成年健康牦牛肠系膜和下颌淋巴结样本,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新生牦牛淋巴结内可见初级和次级淋巴小结,1岁及成年牦牛淋巴结中以次级淋巴小结为主。牦牛淋巴结单位面积内生发中心数量及皮质相对面积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岁时最高,成年次之,新生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髓质相对面积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新生最高,成年次之,1岁时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除新生牦牛外,1岁及成年牦牛下颌淋巴结生发中心数量均显著多于肠系膜淋巴结(P0.05);三个年龄组中下颌淋巴结皮质相对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肠系膜淋巴结(P0.05),肠系膜淋巴结髓质相对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下颌淋巴结(P0.05)。上述结果表明,牦牛在出生早期其淋巴结内已经形成生发中心,牦牛淋巴结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年龄及其解剖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扩展莫尼茨绦虫对成年牦牛小肠黏膜固有免疫细胞的影响,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染色与细胞数量检测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感染组和对照组牦牛小肠不同部位黏膜固有免疫细胞进行了详细观察、分析,并做了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中的黏膜固有免疫细胞即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均远远多于对照组牦牛的相应部位,差异都极显著(P0.01)。但感染组和对照组从十二指肠到回肠,上述5种细胞的分布趋势一致: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在小肠各段的数量分布均差异显著(P0.05);杯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从前至后呈增多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浆细胞呈增多趋势,然而空肠和回肠浆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扩展莫尼茨绦虫感染时,成年牦牛感染部位小肠黏膜固有免疫细胞大量增生,但其分布趋势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成年牦牛几种主要组织细胞中胞红蛋白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胞红蛋白(CYGB)在成年牦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分布特征,选择健康成年牦牛8只,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CYGB在成年牦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CYGB在成年牦牛大脑和小脑皮质部与髓质部、脊髓、肾上腺皮质部、垂体、松果体、胰岛、睾丸、附睾、卵巢、子宫、胃、肠、肝、唾液腺、心肌、骨骼肌、脾、肺和肾等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CYGB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此外,在牦牛皱胃胃底腺、小肠腺以及十二指肠腺分泌细胞中也发现有CYGB阳性表达。在肾上腺髓质部和肾的肾小球内未见CYGB阳性表达。结果表明,CYGB在成年牦牛多种组织细胞中广泛分布,CYGB在这些组织的氧利用及功能活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母牦牛不孕症对牦牛发展、牛绒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因素。笔者用催情散加减治疗181例,治愈179例,治愈率98.34%。催情散 当归50g、川芎25g、熟地50g、肉苁蓉25g、杜仲50g、淫羊霍25g、阳起石45g、益母草50g、红花30g、甘草50g,每剂煎2次合汁灌服,每日1剂,2剂为一疗程。动物 用互助县丹麻、五十、南门峡3个乡的181头不孕母牦牛试验。诊断 经产母牦牛空怀4个月以上,久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者(排除人工授精技术操作、精液品质等外因)即可确诊。结果 在用药后21d内发情并在…  相似文献   

14.
皱胃变位是成年牛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关于皱胃变位的直接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皱胃迟缓、低钙血症等可能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本病的发生,临床上表现以下特征:产犊2~5胎、年龄3~7岁的体大高产成年乳牛多发;产后1~6个月内最易发病;冬季发病率高(可能与冬季产犊多或运动较少有关);舍饲又大量饲喂精料的牛群多发。皱胃变位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穿刺放气疗法、滚转法、保守疗法等。我们借鉴有关报道,在1993年7月至1998年8月采用氢溴酸山莨菪碱和安乃近配合禁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浦江县某一新办外贸猪场,于1998年1月发生一种以妊娠母猪流产、早产、死胎,初生仔猪在2~3日龄整窝突然发病,经1~2d后基本死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根据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伪狂犬病(PR)。1临床症状初生仔猪发病后全身发抖,停止...  相似文献   

16.
选择自然感染牛痒螨的杂交牛30头,将其分成6组,每组5头,第1~4组分别用阿维菌素浇注剂(阿维必淋)按0.2,0.3,0.4和0.5mg/kg体重剂量在牛背部皮肤1次浇注给药;第5组用阿维菌素注射液(阿福丁)皮下1次注射;第6组为不治疗对照组。通过治疗后不同时间对每头试验牛皮肤固定部位的寄生虫检查和临床观察结果,评估阿维菌素浇注剂对牛痒螨病的疗效。治疗后第7d显微镜检查时,仅从阿维菌素浇注剂0.2mg/kg体重剂量组的2头牛分别查到1和3个活螨(寄生虫指数为1);之后,第14,21和35d显微镜检查时,各治疗组牛都未查到活螨(寄生虫指数为0);治疗后第7d观察,各治疗组牛的临床症状和皮肤病变都有程度不同的减轻,到第21d治疗组牛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并康复。对照组牛被观察到14d,感染程度较试验开始时更严重。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浇注剂体表浇注给药,0.3mg/kg体重剂量对牛痒螨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与阿维菌素注射液推荐剂量0.2mg/kg体重剂量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7.
牦牛和藏羊免疫特性的研究高士争(青海畜牧兽医学院西宁810003)牦牛和藏羊主要分布在我国高海拔地区,对高原特有的生态环境有极好的适应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牦牛和藏羊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其免疫特性研究的极少。因此,本文测定了牦牛和藏羊红细胞C_(...  相似文献   

18.
从贵州省出现产蛋下降等症状的鸡群中分离出1株病毒,命名为HS1。该病毒对鸭胚致死率达556%~667%;在尿囊液中产生高效价的红细胞凝集素,第7代鸭胚尿囊液的血凝效价达到215~18;在DEF单层细胞上生长良好,并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感染细胞的核内观察到嗜碱性包涵体;将分离毒株回归蛋用鸡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类似的临床症状,全部感染鸡都产生EDS血清抗体;病毒呈球形粒子,直径70~80nm,无囊膜,对氯仿、乙醚不敏感;能凝集鸡、鸭、鹅的红细胞,不凝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病毒核酸类型是DNA,不分节段,分子含有336kb。在交叉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分离毒株对红细胞的凝集特性能够被AV127超免疫血清所抑制,而不与新城疫阳性血清、正常健康鸡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在病毒中和试验中,HS1与AV127毒株能够发生交叉中和反应,显示它们具有相同的抗原关系。根据对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血凝谱、理化特性和血清学关系的鉴定,证明从贵州分离的HS1与国际标准毒AV127属于同一血清型,是1株EDS病毒。  相似文献   

19.
犏牛是黄牛与牦牛杂交而获得的杂种一代,具有生长发育快、早熟、适应范围广、产乳量高、产肉多、役用能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作者在对中甸县牦牛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研究后,又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试验对犏牛的...  相似文献   

20.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优势畜种,青海省约有50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42%,而白牦牛则是我国稀有珍贵的牦牛类型,集中分布在互助和门源2县,约7600多头。为了摸清青海白牦牛是否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进行了试验。供试牦牛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白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