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蒙关系的发展需要一次强力助推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8月21—22日展开了对蒙古国的一次“走亲戚”式的友好访问。这也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1年来再次访问蒙古。习近平主席的访问,成为中蒙建立守望相助的睦邻友好典范的里程碑。 茫茫戈壁、青青草原,这是蒙古在中国人心目中固有的印象。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距离中国首都北京有多远?答案是约1300公里,这恰与北京同上海的距离相当。如果乘坐飞机,用时不到两个小时。这就是蒙古同中国的地缘之近。而这种近还体现在宽度上。中国拥有总长约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与多达14个邻国接壤,而这其中的中蒙边界便长达4700公里,两国是互为陆地边界最长的邻国。对这样一个地缘联系如此密切的邻国,中国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应该如何处理同蒙古的邻国关系?中蒙关系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有怎样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6,(3):45-45
经过数月的僵持.伊拉克新总理人选终于产生。4月22日.伊拉克现任总统塔拉巴尼在议会会议上获得连任.他随后任命什叶派人士努里·马利基为新总理.并得到议会批准。根据伊拉克法律,马利基必须在30天之内组建内阁并将名单提交议会通过。努里·马利基4月25日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他不会容忍邻国干涉伊内政.即使是那些曾为包括他本人在内的萨达姆的反对者提供过庇护的邻国也不得介入伊的内部事务。马利基还邀请逊尼派人士加入政府。他说:“如果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那么恐怖主义的渠道将会干涸.失业与贫穷也将结束。”  相似文献   

3.
在政客的权力盘算中,外交往往有服从国内政治需要的倾向。对这些政客来说,权力的取得与维持,事实上经常高于国家利益。历史事实一再证明了这一点,最近日本与邻国发生的领土争端则又一次证明了这个规律。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中,日本政客为了应对国内政治中权力争夺的需要不惜挑起与邻国的争端,从中捞取政治好处。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6,(3):44-44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近年来,双边经贸合作快速稳定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俄贸易额达2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大大超过中俄经贸中长期规划所确定的20%-25%的年均增速。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5.
《半月谈》2005,(2):84-86
面对亚洲邻国遭遇的海啸灾难,并不富裕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除了捐钱赠物,中国政府根据受灾国家的需要.组建了多支救援队,从2004年12月29日起分期分批赶赴受灾国家。  相似文献   

6.
吕晗子 《今日广西》2014,(10):45-46
力推修宪,参拜靖国神社,安倍政府的一系列右翼激进行为再一次激怒了亚洲邻国.日本回避历史、篡改教材、拒绝反思的一贯行径暴露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与此同时,德国在战犯清理上的果决态度,再一次被奉为“浪子回头”的经典教材。其实,这位欧洲浪子对于“回头”问题也曾反复纠结过.只是为了衬托日本,德国的赎罪之路被想象得过于平坦。  相似文献   

7.
当我国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时,邻国日本却一年比一年冷。2009年底,我国新一轮公务员考试再现百万人赶考的“盛景”。与此同时,日本在经济低迷、就业难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以为公务员考试会热起来,结果2009年报考I类公务员的人数只有2.2万人,远不及经济危机前2005年的3.1万人。(2009年12月3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8.
媒体     
英国《经济学家》2010.12.4.10中国崛起之危:中国和美国注定是对手,但并非一定是敌人 中国领导人逐渐意识到,世界的和平局面取决于大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正不断向世界证明她和平崛起的可能性,来打消外界的疑虑:慷慨投入国际救援和投资,积极解决与邻国闯的领土纠纷,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并加入各种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9.
记者在中国的南部邻国尼泊尔工作多年,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尼泊尔始终有两大潮流,一股是尼中潮流,一股是尼印潮流,尼泊尔人对印度感情复杂、有爱有恨,对中国则一片赤诚;尼泊尔是个非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极为活跃的国家,据报道,两者的数量曾一度超过3.6万个,但中国研究中心是唯一一个尼泊尔人自发成立的、明确以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组织。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弱国守四境,强国守四邻。意思是:国力弱的国家,只能在自己的边境进行防御;国力强的国家,则能在自己的邻国部署防御。  相似文献   

11.
袁岳 《今日广西》2007,(2):36-37
胡锦涛主席出席在越南召开的APEC首脑会议后,访问了四个重要的亚洲邻国。实际上,尽管今天的亚洲依然充满着争吵,但是在这个争吵中,一个新亚洲的样貌已经鼎然而出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数次向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增兵,加速向该地区移民;  相似文献   

13.
淳朴无华圣和塞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笔者就曾两次访问哥斯达黎加,当时它正处在战乱和贫困交加的中美洲诸邻国的包围之中,而中国也刚从文革的动乱中走出来,所以我们一到那里,感到特别的宁静,对他们的社会安定赞美有加,对他们的丰衣足食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14.
卓彤 《民主与法制》2010,(20):44-45
越南,是令当代中国人情感颇为复杂的一个邻国。从歃血盟友到反目成仇,再到如今的和谐相处,在经历了波谲云诡的岁月洗礼后,两国间终于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国内和邻国刑事问题的发展,说明对人们生命与健康,对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安全所产生的犯罪危害正在急剧的增加。俄罗斯联邦及独联体的其他主权国家正在集中力量,加大力度,迅速地投入到反对残酷的职业化恐怖活动的斗争当中。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为了維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便利外国籍船舶进出我国同邻国互为边界的国境河流港口(以下簡称国境河流港口)和我国同邻国相通的河流(以下簡称同邻国相通河流),保障外国籍船舶航行安全,特制訂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在建国后能够在全民中形成价值共识,实现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原因就在于其确立了以国家精神、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国家文化特质,文化特质的形成模式具有鲜明的国家特点。作为地域互为近邻、文化一脉相承的邻国,新加坡依靠理念指引、官员带动、制度保障、社会合作的文化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尤以培育国民精神为灵魂、以政德官德建设为指引、以法律法规为依归,以开放合作为动力的文化建设经验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作为最后一个东盟正式成员国被接纳,东南亚十国将以一个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特殊作用的大东盟形象面向中国、面向世界,作为与东南亚在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和民族文化等方面联系最为密切的中国,所考虑的东南亚战略已不仅是周边邻国,而是整个东盟,与此同时,位于中国与东盟结合部的云南省,特别是处于结合部核心地带的与东盟邻国有诸多共同点的滇南边境地区,将越来越重要地发挥着中国面向东南亚的桥梁、通道、窗口和基地作用。因此,这一广大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中俄关系谱新章淡泊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邻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有核国家,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对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友屡,对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无疑是积极的贡献。新型的国家关系几年...  相似文献   

20.
陈聪明 《台声》2013,(9):18-19
8月27日,据联合国网站消息,正在韩国进行访问的潘基文秘书长8月26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日韩东北亚三国在亚洲和整个世界都拥有重要地位,三国和平共处将可造福于国际社会。他呼吁政治领导人认真看待历史,保持与邻国的友好关系。潘基文秘书长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