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效担保合同的民事责任承担□林建民我国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该法律条款规定按过错责任原则确定无效担保合同中各当事人的民事责任,但对当事人过错责任的认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因就业压力的增大、诚信的缺失及特殊职位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劳动用工中常有人事保证合同这一法律关系,而由此引发纠纷的诉讼在实践中亦不断呈现。对基于人事性质的担保合同而言,担保人对于损失的发生实际不具有控制风险的能力,那么人事保证合同究竟是否有效?当劳动者因违约或侵权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保证人该如何担责?特别是纵观劳动社会法发展的大趋势,该如何引导和规制这一法律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保证合同无效的确认1.保证合同作为一种从属于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保证合同亦无效。保证合同是以主合同成立为先决条件的,它随主合同的成立而成立,或成立于主合同之后,所以主合同无效,从合同也无效、这是因为保证合同一方面保证主合同债务人履行义务,另一方面是保证主债权人的利益不致遭受损失,在被保证人不履行主合同时,保证人应保证其履行或承担责任。主合同是确定主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如果主合同被确认为无效,那么主合同双方当事人所约定的权利义务也无效,合同中所约定的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不受…  相似文献   

4.
准确界定保证合同的效力、以及弄清由此引发出的诸如责任性质、责任界定和责任承担等问题 ,有助于公平正确地处理好无效保证合同的责任问题 ,保护相对当事人的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5.
实践中由于保证合同缺乏有效条件,不能有效成立,而引起纠纷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无效保证合同,保证人是否还要按照其  相似文献   

6.
在无效融资交易中,证券公司未在约定的强制平仓点进行平仓引起的责任由谁承担? 损失按照什么标准计算? 在过错认定上,证券公司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在平仓时点的选择上负有防止损失扩大的注意义务;在损失计算上,以强行平仓以后某个时间点的股票价格作为参照计算损失,涉及对尚未发生的价格走势预测,难以客观公正,故对已经发生的强行平仓损失,不能往后寻找只能往前寻找强行平仓损失的计算基准点。  相似文献   

7.
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认定及责任承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间借贷合同符合合同法原理,现行政策及有关立法并未一概否定其效力,原有司法解释缺乏法律依据,现已着手修改,并已先行对部分企业之间变相借贷合同的效力予以认可,因此,应确认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从经济学上说,利息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在法律上,利息是由作为主债权的金钱债权而产生的法定孳息。因此,在责任承担上,利息的性质决定着在企业间借贷合同中,除本金债权外,利息债权也应予以保护,对此相关判例已经先行一步,期待司法解释能够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予以明确,以便统一司法尺度。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保证制度的设立.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保障交易安全。对于保证合同的生效要件.《担保法》、《民法通则》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都作了规定。然而现实中所出现的“保证”方式却五花八门。对保证合同性质和效力的认定.往往给司法人员带来困惑.特别是对无效保证合同所造成的后果,责任的承担、法律往往不能作出详尽的规定.实践中相似案例的裁判可能有天壤之别。为此,我们必须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对保证合同效力的认定,在法律具体规定之上,应有一个较为一贯的原则;二是对无效的保证合同所带来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我国担保法规定了无效担保合同的民事责任,在学者和司法人员中对于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制度,特别是在如何确认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的过错并确定“相应的民事责任”上理论见解颇为不一,适用法律上处理各异.《试论无效担保合同的民事责任》一文作者对无效担保合同民事责任的性质、过错认定及责任承担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发现,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无效经济合同约占经济合同总量的10%至15%,大量的无效合同致使每年约有3000亿至4000亿元的合同金额得不到履行。这种现象引起的不良社会后果是:发生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商事主体对合同产生不信任感;有利于违约当事人,给违...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施行。担保合同将会在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和探讨无效担保合同的确认和处理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一、无效担保合同的确认正确确认无效担保合同是正确处理无效担保合同的前提条件。审查担保合同的效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审查主合同的效力担保合同是为了保证主合同的履行而设立的,是主合同的从合同。担保合同的存在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主合同的债务人履行义务,另一方面是保证主合同的债权人的利益不致遭受损失。主合同是确定合同双方当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施行,担保合同将会在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和探讨无效担保合同的确认和处理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一、无效担保合同的确认正确确认无效担保合同是正确处理无效担保合同的前提条件.审查担保合同的效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审查主会同的效力担保合同是为了保证主合同的履行而设立的,是主合同的从合同.担保合同的存在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主合同的债务人履行义务,另一方面是保证主合同的债权人的利益不致遭受损失.主合同是确定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3.
【裁判要旨】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瑕疵出资时,并不会导致公司股东资格的丧失,因此,瑕疵出资股东只要具备公司股东资格,就可以将其股份转让给其他股东或者股东以外的人。瑕疵出资股东转让股权后,只有在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权时才对公司债权人在出资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相似文献   

14.
保证是一种与物的担保相对应的债权担保制度,它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的目的是保障债权的实现,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的流通,维护交易安全。但是在实践中常常出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签订的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那么,如何确认保证合同无效,保证合同无效后,保证人的责任如何界定,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经济审判人员的难题.本文拟就对无效保证合同及其保证人之责任进行探讨。一、保证合同无效的确认保证合同无效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因主合同无效而导致保证合同无效,二…  相似文献   

15.
林海  方继云 《特区法坛》2001,(6):18-19,31
在《合同法》颁布之前我国的法律规定了广泛的无效合同范围,这样的立法态度限制了当事人的意志,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也不利于交易的进行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法》颁布之后,改变了以往我国法律限制当事人的意志的立法态度,充分地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的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当事人各方即具有约束力。因此,《合同法》严格地规定了无效合同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无效合同保证人的损害担保义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 ,主合同无效从而保证合同也无效时 ,保证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各按其过错承担相应责任。对这一规定应如何解释 ,为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理论界对此各执一词 ,担保法生效前的司法解释则前后不同。①而司法实践中 ,对主合同无效时主债务人不能返还已受领给付的情形 ,法院往往以保证人有过错为由判令其负赔偿责任。导致这一不合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对无效合同保证人承担过错责任这一规定存在着认识和理解上的偏颇。本文就主合同无效时保证人责任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保证人过错责任质疑民事责任是民事…  相似文献   

17.
《法庭内外》2010,(4):57-57
法官:我公司因经营之需开设了一家临时销售部。2009年2月27日,销售部负责人未经公司许可,为李某向刘某借款10万元供了担保,并加盖了销售部的印章。因债务到期后,李某一直没有清偿,刘某遂要求我公司偿还借款本息。请问:我公司能否以销售部不具有担保人资格为由拒绝?  相似文献   

18.
典当公司签订贷款合同应当认定无效王志刚1991年7月29日,某典当公司同某个公司签订了一份《房屋抵押贷款合同》。合同主要条款为:一、借款方某丁公司向贷款方典当公司借款人民币80万元,用于资金周转;二、借款方于合同签订当天还款4.8万元,9月29日还款...  相似文献   

19.
无效合同认定应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争议,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司法实践提供借鉴。本丈以合同效力理论、诉讼时效的客体、我国诉讼时效制度为研究视角,论述无效合同认定适用诉讼时效观点存在的理论弊端与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与观点李志刚:《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对公司法第十六条的内涵和效力的发展与拓展,在实务界产生重大影响,将产生一系列公司对外担保无效的案件。对于担保无效的责任问题,《纪要》第20条规定:"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请求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可以按照担保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关于担保无效的规定处理。公司举证证明债权人明知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或者机关决议系伪造或者变造,债权人请求公司承担合同无效后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