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北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把地主阶级占有的大量土地分配给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终于有了渴望已久的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但这场亘古以来的第一次土地大变革,也只是把地主阶级占有制转变为农民私人占有制。土地的私有制和落后的经营方式并没有改变。为使中国农业高速发展,使广大农民真正富裕起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采取了逐步把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正确路线。黑龙江省绥滨县在党领导下逐步完成了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实现了社会主义集体化在农业合作化的道路上,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利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曹向东 《党史博采》2022,(11):57-61
<正>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逐步改变土地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使农村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安平县南王庄村三户贫农坚持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事迹得到毛泽东的肯定,称之为“五亿农民的方向”,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说集体所有制只与生产力和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部门或生产过程相适应.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实际上集体所有制对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化程度有广泛的适应性.本文从集体所有制的历史渊源和内在性质说明它与市场经济的依存关系,又从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说明集体所有制比其它所有制更能体现社会主义性质.集体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相互适应性,两者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重新寻求集体所制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认为多层次的生产力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的并存,即落后的生产力与个体私营经济相适应;比较落后的生产力与集体经济相适应;先进的生产力与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相适应.照此推论,从事现代化大生产的非国有企业需要向国有企业升级过渡;私营企业技术进步带来生产发展需要向集体和国有企业过渡.这种把生产力状况与所有制形式一一对应的公式显然与过去的“穷过渡”论同出一辙,也是集体经济屡遭摧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全省宾县是进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比较早的县.中共宾县委在土改后,按照党中央有关指示,和中共松江省委的统一部署,遵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的原则,通过组织工助组,初级农业社和高级农业社三个步拉,逐步地把个体农业经济引导到社会主义轨道上,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引起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与思考.1946年.宾县就在全县范围开始反奸清算和土地改革.1947年,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冲国土地法大纲》平分土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1948年初全县土地改…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效率是农业发展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框架下,国家与集体,集体与个人缺乏明晰的产权划分;农民及农民组织没有将土地“农转非”的权利,农民分享土地非农用(资本化)增值收益的权利基本丧失,这是中国农村经济贫困的制度性原因。规范明晰的土地使用权,并允许农民自由选择土地的经营方式,应是改变农村经济贫困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国家取得政权后,如何改造小农经济,采取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这方面,列宁根据俄国国情和农民的特点阐述的农业社会主义过渡理论对我们仍有指导作用,苏俄初期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仍有借鉴的价值。列宁设想的旧农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一是在地主庄园基础上建立国营农场经济,使其成为农村社会主义最初的发源地;二是合作社经济,即引导个体农民和新获得地主土地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在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国家征用土地、农业企业化经营、城乡建设用地等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文章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护,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具体措施有: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规范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完善农民土地交易市场;依法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建立农民权益保护组织。  相似文献   

8.
郧县地处鄂西北大山区,是个集“老、少、边、山、库”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低,5万农民尚未解决温饱,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商品生产的综合能力低下。与发达地区相比,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就业空间狭小,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现在尽管农民的商品交换活动日趋活跃,但一些地方仍停留于“出卖资源,出卖原料”的初始交易阶段,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十分淡薄。因此,笔者认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就必须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引导和帮助他们走出山门,步入市场,尽快实现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要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起步 近几年来,郧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个体私营经济“亮绿灯”,放水养鱼,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发展得还很不够。加快贫困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必须彻底换“脑筋”,消除对个体、私营经济疑虑、偏见和歧视,充分认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贫困地区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个体、私营经济不仅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而且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先导力量。只要政策引导得力,它不需要国家任何投资就可得到发展,它与农民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党所领导的对农业的改革,其目标是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农业改革问题上的历史性转折,在此之前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下,完成了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变农民的个体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形式的公有制,但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中却未能找到切实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而是为以后的探索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下,农业实现了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主要经历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农民个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转变,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集中于人民公社,集体所有与农民承包逐步确立等历史阶段。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今后应从土地所有权、土地征收、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土地政策与法律关系等方面去思考和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论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逐步实现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法是通过合作化的道路,把分散的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实现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的伟大变革。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陵县农民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正在探索一条新路,这就是通过发展冬季种植,使土地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益,从而达到小康的目标。这条路子被许多领导、专家称之为“冬季农业”。 一、什么叫冬季农业 冬季农业的思路是在1994年秋种期间,在陵县全县秋冬种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当时我们把它叫做“绿色过冬计划”,后来就这件事情邀请理论专家帮助我们论证,向原来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能否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八亿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但是,长时期以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对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缺乏正确认识,把集体经济当成“半社会主义所有制”,致使一些地方随心所欲地搞“扩社并队”、“穷过渡”、“一平二调”,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尽快地把农业搞上去,必须正确认识农村集体经  相似文献   

14.
论当前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造成当前农村一系列问题的制度原因。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按照"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思想,坚决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借鉴"金股"制度,对农村土地实行国家与个体农民共同所有的股份制改造,在保证国家终极所有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民真正的土地自主权。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看法一般认为,小农经济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规模的自给自足的个体农民经济。现在有的同志认为,这种传统的看法已经不能成为衡量今天小农经济的标准了。他们说,近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土地的集中同劳动者的集中成反比,也就是农业生产越先进,单位面积内使用的活劳动越少,劳动者越分散,越适应个体经营。美国、日本等国的农业多数是个体经营,这能说它们的农业仍然是小农经济吗?他们指出,衡量小农经济还是大农经济的一个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它是自然经济的产品生产,还是社会化的商品生产。只要是自然经济的产品生产,就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否则就是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我国目前的个体专业户,就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化大生产的一  相似文献   

16.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或私有制,是区别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之一。同全国各地一样,长泰县的农业经济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根本改变了生产关系,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把生产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把土地问题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中心工作;把农民问题与中国革命的战略目标结合,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农民仍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力量;把农民的利益实现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开辟体制创新道路,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思想,在实践中突出表现为通过劳动互助社到人民公社的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发展。以农业经济组织为中心,通过土地公有代替私有,集体经营代替个体家庭经营,实行农村工业化,培育农民集体协作精神,使农民共同富裕,最终完成对传统农业和农民的改造,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全国各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农民能否实现增产增收,增收的幅度多大,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看,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和水平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就高。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和新阶段,它大大突破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农民的束缚,直接把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千家万户的农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当前农民增收既带来了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学界一直存在争论,主要形成了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及土地复合所有制这四种具有代表性的主张。通过对以上四种改革主要方案的比较分析,试图从中发现它们共通的思想精华,以此为基础并借鉴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关于土地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既可分离、又可统一思想提出未来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模式的可选择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