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都 《党史文苑》2009,(9):70-72
以往认为苏区中央局是王明路线产物,对其1931年间的革命实践活动,不太重视潜心研究,致使驻在龙冈近三个月的史实,长期被打入冷宫,无人问津.笔者历经数年调研,多方收集史料,首次披露中央局在当时的大后方龙冈,领导苏区军民进行了第二次反"围剿"的人民战争和第三次反"围剿"前期各项应敌工作,从而为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许多党史或军史的论著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下内容:1930年12月30日,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役中,活捉了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缴获了敌军的一部半电台,这是我军首次缴获的敌军电台。2011年,笔者在江西永丰参加纪念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还看到了这样的观点:龙冈战役"创造了十个第一次",其中有"第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共有六个作战命令,按其内容可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一是小布设伏两个命令,二是龙冈大捷两个命令,三是东韶追歼两个命令,这些命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4.
1930年12月30日,在江西省永丰县南部今龙冈畲族乡万功山与相邻的君埠乡小别桥约15华里的狭长山峦中,红军全歼国民党反动派进剿军第十八师9000余人,并活捉中将师长张辉瓒,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史称"龙冈大捷"。毛泽东同志为讴歌"龙冈大捷",于1931年  相似文献   

5.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干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这是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上半阙.  相似文献   

6.
冯都 《党史文苑》2012,(7):43-44
20世纪70年代初,江西省永丰县龙冈拟申报对外开放,计划在龙冈兴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陈列馆",为此,县"宣办"派我去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请示如何做好史料收集和宣传工作,以迎接对外开放。1972年9月1日,江西省外办主任吕柏松同志对此十分重视,满腔热情地同我进行一番精彩的谈话。我  相似文献   

7.
正"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词句。当时活捉张辉瓒的一线指战员,是时任红军27团团长的李聚奎。这位被称作"将圣"的红军将领,在第四次反"围剿"时指挥部队用40分钟时间歼灭国民党军第52师师部和1个旅,在长征途中指挥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一生战功卓著。而最让人敬佩的,则是他坚定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许多党史或军史的论著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下内容:1930年12月30日,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役中,活捉了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缴获了敌军的一部电台,这是我军首次缴获的敌军电台。不久前,笔者在江西永丰参加纪念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还看到了这样的观点:龙冈战役“创造了十个第一次”,其中有“第一次缴获敌人两部电台和电讯人员,为建立无线电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自从第一次反“围剿”战役胜利结束后,红一方面军首长估计敌人的进攻不会停止,定会组织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于是,部署全方面军分散到根据地边沿区的宜黄、乐安、南丰、广昌、宁都等地,一面整训,一面筹款,准备迎击敌人的再次进攻.不出红军所料,蒋介石于1931年1月29日,即派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赴赣组织20万大军,再次“围剿”中央红军.4月下旬,黄公略军长带领红三军,经过三个月的整训筹款之后,根据总司令部的命令,集中到龙冈圩.龙冈,是黄军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创立伟绩的地方.这天下午,黄军长兴致勃勃地登上龙  相似文献   

10.
红一方面军在中央苏区6年里,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一百多次大小战斗.那么打得最理想、最完美、综合素质最高、政治军事影响最大的战斗,当属第一次反"围剿"龙冈之役.它运用毛泽东一整套科学的战略战术和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创造了十个第一次,在海内外引发了巨大的政治反响,受到党中央多次表扬.  相似文献   

11.
1974年江西永丰龙冈筹办第一次反“围剿”胜利陈列馆,需要征集红军缴获敌十八师电台和红军创建无线电通讯的史料。笔者因此前往北京,在中组部招待所敬访了正在休养的中央军委通信兵部第一副部长刘寅,请他追忆当年在龙冈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朱德总司令在领导红军创办无线电事业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2.
再说毛泽东的才能。上将杨至成在稿件中这样记述:在第三次反"围剿"战役中,红军主力3万余人被国民党军重重包围在兴口、龙冈一线,他随着时任红军总政委的毛泽东在山里转了几天也没能跳出去。通过几个晚上在沙地上、山坳里用马灯研究地图,毛泽东下决断:以罗炳辉率12军佯装主力北上牵引敌人,主力从兴国、宁都交界处只有2.5公里宽的山口跳出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江西永丰南部龙冈的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是震惊中外的开篇大作,蒋介石为赎救张辉瓒,加紧了政治周旋,以丰厚条件主动找我党进行国共谈判.这极大地扭转了红军自井冈山以来的被动局面,毛泽东异常兴奋,运用他深邃的神笔,诵填了光辉的首篇<渔家傲>词章.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反"围剿",红军在龙冈缴获国民党第十八师一部无线电台,同时俘获十多名电务人员,为红军建立无线电通讯事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战士们看到电台很稀奇,一些新战士用脚去踢,结果把发报机踢坏了,收报机则无损,实际只缴到半部电台.  相似文献   

15.
1974年江西永丰龙冈筹办第一次反“围剿”胜利陈列馆,需要征集红军缴获敌十八师电台和红军创建无线电通讯的史料。笔者因此前往北京,在中组部招待所敬访了正在休养的中央军委通信兵部第一副部长刘寅,请他追忆当年在龙冈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朱德总司令在领导红军创办无线电事业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一、红军缴获敌电台不会使用,朱德运用统战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7,(3)
正1930年10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兴奋地挥毫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活捉张辉瓒的就是智勇双全的红军战士吴光远。1930年10月30日,天空泛白,雾雨散去,正在山沟里打转转的张辉瓒师完全窜进了我军的火力网里,几乎被我一举全歼。师长张辉瓒落荒而逃,化装后钻进山林子里藏了起来。这时,吴光远和一名老战士,来到张辉瓒躲藏的山上搜索。从小就在大山里摸爬滚打的吴光远,发挥他特有的山里人的优势,穿丛林,斩荆棘,健步如飞,目光锐利。经过大半天搜索,  相似文献   

17.
正摆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馆内的这台收报机,是1930年12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江西永丰县龙冈战斗中缴获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张辉瓒部的。在此之前,我军在无线电通讯上是一个空白。通讯指挥只能靠有线或骑马、徒步进行。党中央对这半部电台非常重视,决定成立自己的无线电队。这台收报机成了无线电队唯一的装备。它是我军创  相似文献   

18.
谢金生 《党史文苑》2006,(12):51-5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都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地和备战基地,第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的巩固后方,第五次反"围剿"的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苏区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宁都进行过大量革命实战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所以宁都在中央苏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宁都发生过一系列对党史、军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其中在宁都诞生的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师这两支威武雄师,更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9.
我在江西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陈列馆工作时,曾有幸敬访当年草拟红军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命令的郭化若中将.这位被誉为军中第一个研究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儒将,认真看了我的访问提纲,然后回答了我提出的7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中红军有个"二路军",它是龙冈战斗的第二梯队——红三军团派出由黄克诚率领的2000余人,为阻击敌主力谭道源师北逃乐安,沿途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秘密部队。这期间苏区有个鲜为人知的"南团一仗",它是发生在江西永丰县中村牛角湾至宁都县南团之线的敌我遭遇追击战,因在南团附近打得激烈,黄克诚在回忆录中把它称作南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