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青海人大》2006,(1):10-10
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宋秀岩省长所作的《关于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审查了《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充分肯定“十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意“十一五”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措施以及今年工作的安排。会议决定批准《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宋秀岩省长所作的《关于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刘金友 《理论前沿》2005,(23):29-3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建议》)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特点,闪烁不少创新亮点,蕴含着一系列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时而正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之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科教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信息通道     
《海南人大》2006,(3):45-45
琼海市召开第十二届人大第五次会议22月21日至23日,琼海市召开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大会以投票表决方式通过《琼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及规划《纲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是珠海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2005年12月,中共珠海市委五届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珠海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相似文献   

7.
一、中央《建议》的基本精神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中央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今年3月将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报告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一全会审义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认真总结了“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科学准确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奋斗目标种重点任务,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新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既要快又要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自主创新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桑杰 《青海人大》2006,(2):19-20
要搞好地方立法工作,必须确立正确的立法指导思想。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是积极推进我省生态立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确立了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举措。本文就《建议》中新的重大决策提出的总体背景和基本原因作粗浅的分析,这对于正确把握并贯彻《建议》主要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需要我们按照《建议》提出的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的重要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现就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七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这一任务,要求无论党政机关还是企业,都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然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尚处在诸多困境之中。只有对其成因进行认真分析,从根本上突破这些困境,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我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文根据《建议》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思想,对"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的任务及其面临的矛盾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