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如汉字、长城、兵马俑、造纸术等不胜枚举。人们在赞美中华民族的同时,是否留心中国的另一种特殊的人物——宦官呢? 宦官究竟为何种人物呢?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官制》对宦官的解释是古代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特殊官员,也叫宦者中官、内官、内侍、内监、太监等。其中一部分被“少府”用阉人充任,东汉“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此后宦用阉人定任的制度也传下来。” 隋、唐、宋设“内侍者”,唐代至元代又称为“宣徽院”,都由宦官主管。就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来看,宦官是中国古代一种腐朽的势力。但是,他们作为一种机能不全的社会畸形人怎么能够由任人使唤的奴才发展成飞扬跋扈的权臣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宦官的出身说起。  相似文献   

2.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君主极端专制的封建王朝。由厂卫宦官对人民实行特务统治,是明朝司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明王朝封建政治腐朽没落,社会黑暗残酷的一种表现。残酷黑暗的特务司法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加速了明王朝的崩溃。史镜启鉴。研究明朝宦官特务司法现象,对于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明代处于一个开新与沉暮的社会变革转型时期,其治安思想经历了一个沉幕到开新、由专制到民主的发展过程,在法制、愚民、中庸、变通、民本五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刑用重典、求治防乱;道统天下,礼正纲常;情法交申、宽猛相济;审时度势、趋时更新;重民保民,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为背景,全面阐明了在万历和天启期间两次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为挽救岌岌可危的朱氏王朝,倾尽所能,大力倡议革旧鼎新,废除弊政,励精图治的政治主张和理政思想;并论述了叶向高同情民间疾苦,关心黎民百姓,以民为本的风范及爱国爱乡的情怀;也论述了叶向高匡扶正义,勇敢坚定地与作恶多端的宦官坚决的斗争行为。论证了叶向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眼光、有胆量的改革家、政治家,也是一个得到后人怀念的“良相”。  相似文献   

5.
在明代,道是布政司、按察司的派出机构,负责整饬兵备的道称为兵备道。天津兵备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兵备道,它的设立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天津兵备寄衔于山东,一般挂按察副使的衔,且一度被裁革;天津兵备除了具有一般兵备的职责之外,在一些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天津兵备的设立,有效地整合了地方权力,有利于处理地方上较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党内民主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党内民主的研究过去一直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关于党内民主问题的探讨文章比以前大大增加。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分析,都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就研究范围来看,涉及到党内民主的含义、原则、发展党内民主的意义、党内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发展党内民主的途径、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等等。就研究质量看,学术性、可操作性明显增强,关于党内民主的研究已经成为深入研究党的建设的热点。下面就这一时期学术界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一综述。一、关于党内民主的含义学术…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 对我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研究, 特别是对人民内部矛盾的特征、主要矛盾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及方式的研究,理论学术界的讨论甚是热烈。关于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六种观点: 广泛性、利益性、多元性、群体性、非对抗性、交错性。关于新时期人民内部的主要矛盾主要有五种观点: “利益矛盾说”、“先富后富矛盾说”、“领导群众矛盾说”、“社会主要矛盾说”、“需要落后矛盾说”。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途径和方式主要有六种观点: 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大力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争取反腐败斗争的伟大胜利、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中村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中村已成为影响我国大多数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城中村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概念、内涵;城中村的划分方法及类型;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城中村的功能;城中村的治理改造问题等方面。对于城中村问题研究的深度、广度、方法均不足。因此,应深化专题研究、拓宽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基本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明代以前,画史对女性绘画的记录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来自于儒家伦理对女性行为及其道德的要求,性别身份桎梏着女性绘画的发展.当中国古代女性绘画发展至晚明,伴随着传统秩序的松动、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美德标准的流变等因素影响,女性绘画迎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代.晚明女性画家的特殊地位可以从人数冠绝前代、学画途径多种多样等现象中观其概貌.晚明女性绘画因之呈现出多样化的绘画题材、多元化的画学师承、文人化的绘画评论等异于历代女性绘画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明代是广西土司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本文在地方社会发展的脉络下细致地考察明初广西两江地区土司制度建立、发展的过程,揭示地方土司如何利用国家制度实现自身在地方社会的利益,并影口向地方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详情公案》展示了明代司法实践的诸多方面,如起诉制度、受理制度、审判制度、结案制度等,较全面反映了明代司法制度的情况和特点。《详情公案》表明明代的法律制度已相当完备,并且深入人心。其沿用前代的诉讼程序已经具备现代诉讼程序的基本雏形。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明清时期,虽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移,而经济中心南迁,但河南地处中原,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其“天下之中”的地位仍无可替代。尤其是酿酒业,更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女涉外业是晚明颇值得关注的社会与文化现象.晚明特殊的社会环境为知识女性提供了相对宽松的舆论空间,她们开始不安于阃内、不甘以织纫为本业,而是积极涉足史学、佛学、旅游、政治等本属男性之领域.女涉外业不仅使女性自身气质向文人名士转化,亦深刻地影响了才女们的文学创作,促使其作品在题材内容上由阃内转向阃外,艺术风格上由纤细柔弱转向豪迈宏阔,也对封建礼法造成了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16.
与明前期闽派、浙派诗人以全面崇盛唐尊李、杜为主流的诗学观不同,吴中诗人对诗歌的审美取向有着自己鲜明特色,那就是偏重对浑朴自然艺境的崇尚和对韦应物、柳宗元诗歌风格的推尊.他们反对刻意为诗,尊重自由抒发,追求浑朴自然,致赏清雅闲淡的孤情高趣,寄寓不累世务的自由情怀,体味孑立特起的卓绝人格,展现自由创造的潇洒风度,既体现了吴中地区怡情悦性崇尚审美的诗性人文传统和崇尚隐逸向往自由的生活习性,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空间挤压下士人的无奈.  相似文献   

17.
就刑法体系而言,《大明律》较《唐律》并非“轻其轻罪,重其重罪”,且明初重典治吏失败的原因也不是由于其无视正常法制或像沈家本所说的“威竭而不振”,而是缘于“明刑弼教”引出的君权的膨胀。由此带来的是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的扩张和恶化。权力的滥用将本来就制定的不科学的重典引向恶化,导致了重刑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型世言》中的循吏缺少了一些理想化的色彩,增加了一些脚踏实地的作风,是体现作者参政意识的典型形象;是对吏员作用的全面反映,披露了吏员在封建吏治中的复杂影响,它是开拓话本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形成一个宗族聚居的社会,宗族的意图对其成员具有导向作用。与其他地区不同,徽州地区主要是利用宗族的控制手段使女性的节烈观念成为一种集体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族追求旌表的荣耀使众多女性成为贞节神坛的祭品;族规家法的熏陶使节烈成为女子的自觉实践;宗族的惩治使失节女子生死无门;宗族资助为女子守节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