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资格,但作为民事主体的非法人组织的概念、特征、范围、类型及其必备条件等还须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和从立法上予以完善。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完善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地位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行政裁决作为行政主体依法作出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具有可诉性。行政主体裁决的民事争议应由法律、法规列举规定,未列入行政裁决范围的民事争议,应由法院主管,行政主体无权处理。行政裁决应属于行政诉讼案件。在我国行政审判中可以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3.
卢成仁  姜溯真 《学理论》2012,(24):89-91
以改革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和程序为着力点,明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启动主体,并就抗诉、纠正意见和暂缓执行建议这三种基本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方式进行设计,对监督对象进行明确,进而针对不同监督对象所应适用的检察监督方式探索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之具体程序,并进一步厘清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和执行救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慧兰 《学理论》2010,(18):24-25
罗马法上有关人法的规定对后世二元民事主体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民事主体的发展可知,现代民事主体结构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走的是一条逐步扩张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诉讼制度中并未规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我国目前涉及环境问题的诉讼.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大致呈现这种态势,印国家机关为保护公共环境利益以原告身份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多为胜诉,其他主体如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为保护公共环境利益以原告身份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多以原告与本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不属于人民法院管辖范围或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等理由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试从民事诉讼法的视角,提出有关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武鸣 《理论导刊》2004,(10):51-52
资信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能力和社会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属于名誉权范畴。它由民事主体的经济实力、经济效益、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等要素决定,并具有专属性、时间性、非财产性、客观性、差异性和绝对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何忠博 《学理论》2010,(24):192-193
民事公诉性质案件的客观存在,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事公诉制度的现实基础。在民事公诉制度中,检察机关行使民事公诉权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民事公诉案件范围的探讨及民事公诉若干特殊问题的解析则有其充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富毓 《理论视野》2013,(5):76-78
一、农村土地用益物权主体及其民法地位(一)农村承包经营户《民法通则》将民法主体二分为"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并将农村承包经营户列于自然人项下,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却将农村承包经营户解释为一类"特殊的民事主体",并列且区别于"自然人"而存在。这一类特殊的民事主体可以称为继自然人、法人之后的"第三类民事主体",其特殊性可以总结为两  相似文献   

9.
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原本只作用于民事实体法领域的诚实信用原则正式以诉讼法原则的形式确立于民事司法领域。入法后的诚实信用原则得到广泛关注,但焦点多集中于诚实信用原则对当事人的具体适用上,而有关该原则对法院的影响却缺乏系统性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对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主体范围进行界定,在肯定诚实信用原则同样适用于法官的前提下,进而从实践的角度对诚实信用原则之于法官的具体适用及适用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民事执行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司法实践中民事执行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现状与原因进行透视,在分析我国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法理依据的基础上,主张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需要明确其原则,确定合理的范围和可行的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11.
白一妤 《学理论》2012,(24):97-98
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是指有权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主体。它是再审程序的功能和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我国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仍然是以追求绝对公正为价值取向,以监督权为基础,严重背离民事诉讼理论规律及市场经济的要求。从维护生效裁判稳定性角度,应当严格限制再审程序启动主体数量。从民事诉讼理论的角度,应当确立以诉权为中心的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因此,我国应当建立以维护生效裁判稳定性为前提性保障,以诉权为中心的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王珂珂 《学理论》2012,(8):93-94
内幕交易是知悉内幕信息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的违法活动。内幕交易严重扰乱了证券交易的正常秩序,破坏了证券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民事赔偿责任具有有效遏制内幕交易行为的功能,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然而,目前我国法律在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方面没有任何可供操作的具体规定,导致受害人得不到有效的救济。针对我国的立法现状,笔者提出完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的相关建议有三:确立归责原则;明确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的请求权主体;确定内幕交易民事赔偿义务主体。  相似文献   

13.
在执行中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救济时,案外人通过申请再审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还是通过向执行法院院长"申诉"而由院长依职权审查处理?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公布的司法解释均未作明确规定.在此种情况下,改良大陆法系常用的第三人异议之诉、借鉴法国民事诉讼法"第三人取消判决的异议"制度、依托审判监督程序.扩大申请再审的主体范围,构建案外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申请再审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救济途径应是当下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指出其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并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要实现上述目标,纳入法治化轨道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综合运用私法与公法的调整手段,特别要重视民法调整功能的发挥。民法既可以塑造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态民事人,为生态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基本交易规则,又能够促使民事主体保护生态,防止破坏生态的行为发生。我国民法必须实现生态化转型,其重点在于创设民事生态权、为民事主体设定生态义务以及规定生态侵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诉讼调解对于消除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探讨我国民事审判中诉讼调解的范围限度,对于民事审判工作面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法律规定减少对诉讼调解的限制,扩大调解范围才是维护好社会稳定作到案结事了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施卉 《学理论》2012,(8):97-98
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将公益诉讼提上了议程,这说明我国在公益诉讼制度上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对比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不够完善,因此亟需改进,要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如何确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它对确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其他内容具有决定性影响。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与德国的相关规定,将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公益性团体、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确立为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  相似文献   

17.
在民事执行中,执行主体追加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是,中国现有法律对执行主体追加种类的滞后性和操作程序缺失,导致执行混乱和执行难。为解决现实的紧迫性,将被执行主体追加适用的种类予以增加,并对追加程序予以规范,赋予被追加人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8.
民事上诉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吸收不满、纠正事实错误、促进法律适用的统一以及巩固司法体系合法性的多样化的司法功能。对于民事上诉制度的定义,由于各国在司法制度以及法律传统上的不同,对于民事上诉的定义有着较大的差异。从比较法的视角,着重研究我国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各国在民事上诉制度中审级设置与审理范围方面的异同,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行政磋商协议是指在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发生后,省级、地市级政府(包括直辖市所辖的区县级政府)代表国家与赔偿义务人在诉讼之外通过磋商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事项所达成的协议。对于协议的性质,学界存在行政协议说、民事协议说两种观点。将磋商协议定性为行政协议或民事协议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中均各有利弊,但就磋商主体的地位、救济方式以及与其他制度的关系而言,将该协议定性为民事协议更具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在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同时,不仅没有提供当事人收集书证的程序保障.还保留了法院在一定条件下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力.民事书证收集立法在审判实践中暴露出以下问题:诉讼结果不确定,当事人收集书证困难,书证收集环节中存在着司法腐败.完善民事书证收集立法,应建立合理的民事书征收集模式,细化民事书证收集运作规则,即将书证提出一般化、设定书证提出义务的范围、设置书证提出命令的申请和审查程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