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15)
主要以主题班会内容为核心,通过对期中抽考成绩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目前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与原因,认清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摒弃不良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5)
目前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儿童、贫困地区儿童犯罪的增多,必须引起法律工作者和整个社会的重视,更亟须各方合力将国家法律明确要求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坚持"少捕慎诉"的办案态度、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法原则以及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落实。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0)
近年来,哈尔滨市针对提升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开展了多项养成教育的特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本文从问卷调查入手,分析了哈尔滨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近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哈尔滨市中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李晓丽 《学理论》2010,(13):66-67
荀子的人性论使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以及环境的影响,由此肯定了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化性起伪"告诉我们养成教育的可能性以及礼仪引导、环境塑造、个人学习为主的养成教育方法,全面把握荀子思想的可取性和他的阶级局限性,重视养成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法制建设滞后、道德水准下降、价值观念变迁、不良的家庭环境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 年人犯罪,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尤其是文化、道德和法制三大教育要先行。  相似文献   

6.
杨溢 《学理论》2013,(17):169-170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稳定、遏制违法犯罪、提升社会全民的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而未成年人处在人生道路的成长阶段,个体能力、生活经验、判断是非的能力都是十分的有限,更谈不上具备助人脱险和与犯罪分子作正面斗争的能力。法律规范要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必须切实的维护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这就要求全社会行动起来,坚持科学、理性的态度,不要过度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要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合理的"见义而为",在法律与道德中体现出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也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林巧 《学理论》2010,(3):140-141
社会对高职人才寄予厚望和高职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一现实矛盾决定高职院校必须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放到首要位置。文章明确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涵和基本内容。提出课堂理论教育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基础,日常训练是核心,有效评价体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8.
尚千红  闫立超 《学理论》2009,(9):114-115
法律信仰是实现真正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法律信仰对整个法治来说更具有基础性、发展性、未来性:同时.法律信仰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而养成教育对青少年法律信仰具有特殊的借鉴作用和价值。青少年法律信仰养成教育的途径应在实践中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9.
目前,公安院校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还不能满足公安院校教育目标的要求。不少学生不重视行为规范和道德礼貌,遇事易冲动,情绪浮躁,这些现象成为培养高素质警察人才的障碍。因而,在公安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警察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它既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公安院校教育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井绪英 《学理论》2012,(21):89-90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科技突飞猛进,文化日显繁荣,社会变迁和转型加快,诸多社会问题逐渐出现,社会矛盾和问题聚集,犯罪率上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也日趋凸显。未成年人是时代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未成年人的犯罪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治安状况的缩影及教育文明程度的标志,它能真实而敏感地反映出该社会的文明水平和政治、经济及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本文主要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创新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之一,是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获取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成长为一个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敢于探索新领域的创造性人才。换而言之,就是使创新成为人的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这正是养成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2.
刘运玺 《学理论》2010,(23):206-207
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既能使其优秀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思想、价值观多元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发展和创新,可以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把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大学生养成教育通过不同的平台和途径相结合,可以促进大学生养成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徐可 《学理论》2014,(8):128-129
我国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而我国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亿。未成年人作为自然人而存在,虽然其没有行为能力或者是处于限制行为能力的状态,但是其权利能力是完整的,其享有所有的人格权,其中就包括完整的隐私权。可是现实中,由于未成年人主体的特殊性,未成年人的隐私权总是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救济措施是:增强未成年人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对监督人和学校进行教育;完善立法和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含之 《学理论》2013,(14):339-340
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我们面临着传统道德观念向现代价值的转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未成年人道德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低龄化,许多未成年人由于家庭的影响产生不正确的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缺乏良好的道德氛围,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道德走向正轨。对策是: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和精神世界;尊重未成年人的独立与自由;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明确未成年人自身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厘清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不可忽视性,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常彦 《各界》2009,18(3)
道德养成教育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养成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刍论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以其难以抵挡的魅力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分析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尤其是探索网络文化对未成年入思想品德产生消极影响的对策,对于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3)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难题之一,不仅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社会稳定、法治哈尔滨建设及市民安全感的提升。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哈尔滨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出发,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以期对预防或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监护的目的在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的精神。现行监护规定在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上存在的问题是: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存在利益冲突,监护人缺位导致诉讼程序无法启动,法定单位监护人的规定不尽合理,缺乏有效约束监护人的监督机关等。进一步完善现行监护规定,实现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应分别设定亲权与监护权,确立指定诉讼代理人制度并赋予未成年人一定的诉讼主体资格,增设监护监督机关及监护保障机关,赋予司法机关一定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王晓霞 《学理论》2012,(30):63-64
健全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培养未成年人健全人格,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良好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未成年人加强引导,培养其健全人格。文章指出了未成年人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塑造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