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蓄率高、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两高一低”的宏观经济形势与社会收入差距过大有很高的相关性。要扭转“两高一低”形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必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由倚重财政货币政策,转为财政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并重;同时,财政货币政策也应从刺激投资向控制投资、扩大消费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
薛飞  王金亮 《学理论》2013,(11):96-97
以西方宏观经济学储蓄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外需不足与经济转型的特殊背景下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对我国调节过高储蓄率的重要意义进行浅析,并就高储蓄率问题的成因提出了针对性调节路径: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基础保障体系;二是加快收入分配改革;三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四是加快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理念的转变;五是持续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农民工高储蓄率的成因一直都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基于覆盖范围较广的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就业地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地的城市人口规模与农民工的储蓄率正相关;在超大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的储蓄率显著高于其他城市;超大城市农民工的储蓄率与特大城市的差距要大幅高于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城市规模管控不仅可以缓解"大城市病",而且可以释放农民工的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由于特殊的国情和人口结构,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基于这一背景事实,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基本特征和对储蓄率从而对经济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16年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中国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全国储蓄率的下降,这符合生命周期理论;未富先老和城乡倒置的老龄化状况使得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5.
经济稳定增长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运行态势和国际环境看,要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就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实践证明,我国近年来制定并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符合实际的、有效的。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社会供求关系开始逆转,有效需求不足替代通货膨胀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使我国经济雪上加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艰巨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正确应对,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克服了国内需求不振、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保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9,(18):5-5
第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消费率将会降低,储蓄率将会提高。过去美国的高消费率、低储蓄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过去金融体制下,存在巨大的金融泡沫,形成高杠杆率、高负债率的一种极端的结构失衡现象。现在危机捅破了泡沫,人们看到了过去金融体制下的问题,再次重视监管,因此美国的储蓄率会相对提高,消费率会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7.
王建 《瞭望》1997,(36)
通过资本市场发育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王建我国直接资本市场发育有巨大潜力在整个八十年代,我国的国内总储蓄率平均为36%左右,而“八五”期间平均为40.1%,1996年估计为42%。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1994年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储蓄率排名第二位的国家。随着储...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验近年来影响人民币兑新台币汇率的宏观经济因素,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作为基础,应用OCA指数法,构建一个影响两币汇率波动的宏观经济指标体系,利用实际经济数据分析影响两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加大了两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如两地的利率水平差异;另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则有效地抑制了两币汇率波动,如两地出口结构的多样化、贸易联系及资本和金融开放度等.因此,为了维持两币汇率稳定,政府可以在相关方面采取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口红利是"对经济影响和人口变化的新视角",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增加所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的较高的资本积累,也是一个国家完成了人口转变都会出现的普遍现象。但人口转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在人口的增长速度和人口总量,而取决于人口的结构,并且"人口红利"现象就像一个机会,只有抓住并加以很好地利用,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转变为真正的现实"红利",它本身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长。但"红利"往往与"债务"相对应,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人口负债"就是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此应科学推动收获"人口红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何保持高增长态势下的经济稳定增长,是当前宏观经济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最新的宏观经济数字表明,我国经济仍呈持续升温态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 10.2%,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投资反弹的可能性继续加大。在这一背景下,探索高增长背景下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成为当前宏观经济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以M2口径统计的货币数量达到百万亿,M2与GDP的比例创下历史新高,而引发的公众对高通货膨胀的巨大担忧,以经典货币数量理论为基础,剖析中国与欧美国家M2与实际货币数量的差异,论述了电子化程度低、高储蓄率、快速城镇化等具体国情导致较高M2的必然性。现阶段较高M2是符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只要M2与真实货币需求相符合,百万亿M2并不会带来高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内涵不断升级,依靠高储蓄率和剩余劳动力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持久,中国发展必须向现代金融业寻求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西部地区自身的经济条件、项目融资的特点及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来看,西部地区可以采用项目融资。项目融资对西部地区而言是一种全新的融资品种,可以从多方面拓展西部地区项目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是周期性因素作用的结果,需求不足仍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趋势性下滑并非主要因素。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应充分借鉴美国、日本的逆周期调控经验,在保持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的前提下,积极主动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积极走出去,利用国际市场需求解决自身成长中遇到的新难题,逐渐掌握国际政治、经济、贸易规则的话语权,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王俊  潭笑 《党政论坛》2010,(18):8-8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工具,也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税改不仅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民生福祉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转轨时期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诸多因素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现象、特征及危害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稳定货币的办法近中期治理通货膨胀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经济危机更突出了人才的价值,高层人才对企业有着决定经营成败的作用。据国家计委技术经济研究所对北京等8个省市2586家企业调查发现,影响企业亏损的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分别只占9.2%和9.09%,而81.71%是因厂长经理管理经营不善造成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6,(32)
伴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之相关的很多问题吸引了全球的研究兴趣,这其中,储蓄率的居高不下引起我们浓厚的研究兴趣。中国的储蓄率问题之所以引起我们关注,原因有四:第一,中国的总储蓄率目前已接近50%,其至少从2000年起,便已成为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且自2000年以后,储蓄率仍持续高涨,到2004年已经达到GDP的49%。这是全世界最大的。而且,中国在2000年以后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出方式主要是买美国债券,而美国银行又以被购债券换来的资本再投资到中国的工厂、制造业。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8,(1)
稳中求进一九九八年中国经济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编者按:1997年,中国经济自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运行相对平稳,正处于一种高增长、低通胀的有利状态中。这是1998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有利因素。但在新的一年里,宏观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  相似文献   

20.
企业向职工集资,是我国金融生活中一件不可轻忽的现象。因此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加强对这部分集资的管理,规定职工集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定期储蓄率的40%。但是,一些地方和企业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