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邪教犯罪活动是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种反社会、反人类、反理智的极端社会行为,成为今天的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危险、最复杂的犯罪现象之一。作者从犯罪学研究的角度对邪教犯罪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把握邪教犯罪活动的规律,有效地打击和预防邪教犯罪。  相似文献   

2.
铁路站车人体藏毒犯罪的特点及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毒品市场的不断扩大,毒品犯罪手段的不断升级,人体藏毒犯罪成为铁路毒品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人体藏毒有体表藏毒和体内藏毒两种基本形式.铁路人体藏毒犯罪具有携毒人员结构复杂、犯罪组织更加集团化和规模化、毒品运输每年有阶段性高潮、贩毒组织选择站车以及毒品流向相对固定、人体藏毒犯罪隐蔽性高、查获难度大等特点.但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此类毒品犯罪案件却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认定标准和衡量尺度,这使得实务部门在认定此类犯罪上很难把握.为此,根据司法运作的实际情况,对铁路站车人体藏毒犯罪的罪与非罪、非法持有毒品罪与运输毒品罪、运输毒品罪的既遂与未遂、运输毒品罪的共同犯罪认定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有力地打击铁路站车毒品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3.
银行卡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运用虽然较晚,但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活动却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银行卡在我国也即信用卡,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卡。目前在我国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具有作案手段和形式的多样性、犯罪行为的智能性、活动方式的欺骗性、犯罪后果的严重危害性以及犯罪活动的连续性等显著特点。针对当前我国利用银行卡犯罪的活动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防控对策:完善立法,坚决打击银行卡诈骗犯罪行为;加强协作,互通情报信息;提高对银行卡诈骗犯罪活动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和规范管理,完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公、检、法三机关统一思想,严厉打击,不断提高执法力度,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4.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而且呈现专业化的新趋势,这不仅给计算机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甚至国家安全。如何打击计算机犯罪、确保信息社会的安全与正常秩序,已经成为一个摆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面前的严峻挑战。 计算机犯罪触目惊心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计算机普及程度极高,网络无所不在,因此美国必然成为国内国际计算机犯罪活动的主要对象。美国联邦调查局在 3月 12日公布了一项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调查报告,充分揭示了当今国际计算机犯…  相似文献   

5.
施平 《瞭望》2001,(17)
一场以整顿社会治安为内容的严打斗争正在开展,矛头所向,主要是打击那些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如危害极大的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爆炸、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盗窃、贩毒、聚赌等多发性犯罪活动等等。人民群众对于治安状况的不善,早有抱怨,近几年犯罪活动的猖獗,更使治安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应当引起全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是中心,是最大的政治。为什么说治安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呢?不错,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相似文献   

6.
犯罪恶浪冲击下的美利坚袁方正美国一贯自诩为“典范之国”,“领导世界”,但如果看看它惊人的犯罪数字就可以知道,美国犯罪活动之严重,的确破了世界纪录,在全球树立了反面榜样。美利坚受到犯罪恶浪的猛烈冲击。无怪乎,美国总统克林顿于去年12月9日在华盛顿召开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犯罪行为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凸显,科学有效地运用计算机取证技术已成为侦办此类犯罪案件的关键。运用现有监控理论技术制作而成的计算机动态取证系统,其内容包括注册表状态监控模块、文件操作监控模块和网记录监控模块,通过使用动态取证系统,侦查人员能实时监控犯罪活动,获取更多的犯罪证据,从而为计算机犯罪案件的证据获取和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危害性极大,为了更好地打击此类犯罪必须深入地研究其经济行为方面的特征,才能有效地开展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犯罪心理画像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犯罪后的侦查破案中,还可以根据犯罪心理画像三大外显反应——行为、表情、语音——识别预测犯罪活动。梳理目前已有的行为识别、表情识别、语音识别研究成果,探讨运用心理画像识别预测犯罪的可行性,对如何运用行为、表情、语音识别犯罪活动进行图文式详解,有利于加强犯罪心理画像在犯罪预防领域应用的论证,不断完善充实犯罪心理画像理论,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当今社会。当然,目前运用心理画像预测犯罪依旧存在制度难题、技术难题、道义难题等问题有待攻克。  相似文献   

10.
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界定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修订的《刑法》根据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的一些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增加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近年来,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罪名的增加,为司法实践中打击该类犯罪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基本实现了立法者的目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也有了新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对《刑法》中关于该罪的相关规定作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地界定黑社会性质犯罪,以便有力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反洗钱犯罪的立法中存在着上游犯罪范围过窄、洗钱罪的主体和罪过形式有限、缺乏专门的反洗钱法等问题,这些严重阻碍了金融和司法机关对我国洗钱犯罪的控制和打击。而从我国洗钱犯罪的现状看应有步骤地扩大上游犯罪范围,尽快制定出专门的反洗钱法,加强反洗钱的国际合作以有效地预防和打击我国日益高涨的洗钱犯罪活动,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加入WTO的大前提出发 ,对刑事犯罪类型、发展趋势 ,作了简要分析 ,认为一般刑事犯罪数量会有所增加 ,暴力、恐怖犯罪活动趋多 ,跨国 (边 )境及涉外犯罪将会增加 ,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将会呈现新的态势 ,经济犯罪、高科技犯罪将会呈明显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能从心理学角度得到科学的解释,犯罪活动也不例外.犯罪的预防不仅需要外在的社会控制,更需要内在的心理防范.以贪污贿赂犯罪为例,从外部环境和个体内因两个方面对犯罪心理产生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犯罪人在认知、情绪、意志等方面具备的心理特征,提出了四种犯罪的心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石油长输管道的打孔盗油案件近年来愈发猖獗,此类犯罪活动给石油生产和运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5.
异常动机犯罪原因复杂 ,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表现独特。因对此类犯罪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少 ,人们对其了解不多 ,不利于司法实践的应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尝试、无辜对象报复、嫉妒、性变态等几例典型的异常动机犯罪的分析 ,管窥其犯罪动机形成的心理过程、行为特点 ,期望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6.
恐怖组织犯罪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危害人类社会和谐生活的一大毒瘤,只有把握其生成机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才能有效地遏制和预防该类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国有组织犯罪亦日趋严重,对国际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通过分析全球化对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影响,总结此类犯罪的特征,进而采用国内国际两种防控手段,有效预防和控制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在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成为当前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大障碍。只有把握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生成机理,对症下药,才能预防和惩治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的黑社会势力即被清除干净。亿万人民得以在和平宁静的环境中生活。然而新时期以来,几乎绝迹的黑社会现象却沉渣泛起,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先是在特区,继而在沿海地区,甚至在内地某些地区开始滋生并蔓延起来。所谓“黑社会性质犯罪”,即带有黑社会特点的犯罪活动,也可称为准黑社会犯罪。这种犯罪常常表现为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组织,并与某些公职人员发生联系。如哈尔滨乔四(宋承佳)等5个具黑社会特征的犯罪集团在1987年一1989年期间,作案达130多起都未受到惩罚,其重要的原因是,有近百名国家公职人员为之利用效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流窜犯罪将更加突出,并已成为影向铁路刑事犯罪形势的一个主要因素,必须针对流窜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创建以秘密力量、情报资料、打击现行犯罪、快速反应、线索侦查、查缉堵截、治安查控、捣掉窝点、侦查协作等新的"打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