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3,(29)
对检索出的近几年有关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Internet Trade Platform Provider,简称ITPP,本文所研究的是ITPP中的C2C类型)商标间接侵权的国内案例进行分析后得出我国司法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商标间接侵权这一问题的处理所存在的问题(防止重复侵权、初步侵权证据)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对策:一是当IPP按照侵权投诉通知的要求删除侵权信息后,应当采取措施防止该侵权卖家再次实施侵权行为;二是初步证据只要能够证明相关商品信息有侵权的嫌疑即可。  相似文献   

2.
杨雪瑛 《学理论》2010,(12):121-122
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和现实世界一样,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处处发生着侵权,而网络著作权侵权现象是其中的典型。本文透露了网络著作侵权的严重性,分析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的原因,并对完善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法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3)
网络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由于网络媒介素养的缺失、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传统校园媒体的弱化、自媒体舆论场的失序,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自媒体的过程中出现信息能力不足、手机依赖症、泛娱乐化倾向等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道德层面的冲击。针对大学生使用网络自媒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应从教育、环境、阵地三个维度,构建以媒介素养教育为核心,网络文明建设、媒体阵地建设为支撑的三维机制,以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媒体,增强高校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特有属性使网络侵权同其他民事侵权相区别,因而使关于网络纠纷的司法管辖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地按照一般民事侵权的管辖问题去解决。网络纠纷的诉讼管辖不但要适用一般民事诉讼的管辖原则,而且必须充分考虑网络的特有属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5)
加强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是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唱响网上主旋律"等战略任务的客观要求。开展自媒体时代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应在深入了解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在舆情的科学研判、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高地、整合高校资源、培养意见领袖、疏堵并举等多方位形成合力,建立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长效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侵犯个人信息权利的案例时有发生。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迫在眉睫,加之我国立法方面的缺失,使个人信息侵权保护变得更加艰难。因此,在侵权法保护方面,完善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内容和方式,为网络个人信息侵权提供司法救济。以期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园媒体作为社会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思想教育、文化建设、政治宣传等多项职能。在新媒体时代个人媒体逐渐取代大众媒体的趋势中,高校校园媒体的这些职能有被弱化的趋势。如何适时调整校园媒体发展策略,增强校园媒体作用成为摆在当代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旨在分析当前校园媒体发展现状,结合工作实际对高校媒体的发展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发展开启了著作权保护的新篇章。在网络著作权保护立法不断完善的同时,各种侵权案例也在不断涌现,其烦琐和复杂显现出了法律条文的不足。特别是普通网络用户这一网络著作权的可能侵权主体对自身行为性质缺乏认识。对此,通过对普通网络用户对网络著作权常见侵权行为进行分类分析,确定其不同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可以明晰其侵犯网络著作权的行为类型。  相似文献   

9.
刘若愚 《学理论》2014,(2):277-278
计算机网络深入大学校园,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但是最近几年大学生网络德育问题愈发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的难题。对此,提出可操作性的具体对策: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加强网络法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健全校园网络防卫。  相似文献   

10.
试论网络侵权中主观过错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玲 《学理论》2014,(5):98-100
网络侵权不同于传统侵权不仅在于实施的手段方式等外在表现,更在于法律规制上的特殊性,这是一个大的法律课题,主观过错的法律认定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网络侵权行为相关法律规范过于原则化和笼统化,在实务中遇到很多操作性难题,还有待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完善,对网络侵权的规制提几点建议:进行网络专门立法;运用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补充说明;增强网络服务商的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文化自觉"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媒体的建设发展中,而有关媒体自律的探讨多半存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社会媒体中,而作为新兴传媒成员的校园媒体虽然已获得了数亿拥趸,但对其健康发展的探索、有效管控的研究还远远跟不上蓬勃发展的现状。因而,以苏州大学研究生校园传媒为例,希望能够探寻出一条校园传媒自觉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Web2.0时代,网络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网络服务商既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又是营利主体,因此网络侵权的法律规制具有特殊性:信息内容的海量和信息传播的即时互动,使网络服务商在保证正常的信息流通中只能对信息管理履行事后责任;作为非侵权主体的网络服务商,基于权责相当和利益风险相一致的原则,仍需对侵权行为负有连带责任;但另一方面,为了维护网络媒介中广泛的言论自由,法律在规制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时,也应依据其特殊性给予网络服务商特殊的免责权利.  相似文献   

13.
孙婉萍  司峥鸣 《学理论》2010,(3):112-114
高校校园媒体不仅是学校工作的传播载体,也是我国大众传媒的组成部分,校园媒体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校园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园媒体的引导与教育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文化引导功能;构建普遍价值的大学理念;体现大学内在精神实;促进和谐人际关系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搭建实践创新平台,培养学生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4.
冶进海  马慧茹 《学理论》2010,(11):119-120
面对不可避免的"新闻官司"的现实挑战,新闻媒体该如何做到坚持真理、出于公心、实施社会所赋予的媒体自身的舆论监督职能呢?本文从舆论监督中常见的新闻侵权现象出发,分析造成新闻侵权的几大构成要件,指出常见新闻侵权的主要过错在于新闻行为人的过失,由此阐明新闻行为人在舆论监督中需要注意的几方面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盈赢 《学理论》2012,(35):148-149
近年来我国关于新闻侵权方面的案件每年都在呈现上升趋势,在诸多新闻方面的法律纠纷中,虽然也有部分对新闻媒体的不公正诉讼,但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报道夸张或失实。讨论新闻侵权的法律概念和特征出发,接着指出目前我国新闻侵权立法存在的缺陷,提出立法建议如下:一是明确界定新闻侵权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二是进一步提升新闻侵权立法层次,完善新闻立法体系,三是普及和提高新闻侵权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苏国平 《学理论》2013,(13):114-115
根据传统的民事理论,民事侵权一般被认为是以直接作为的方式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大多是作为侵权责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步提高,以不作为方式侵权的情形越来越多。从法律上进行完善,明确不作为侵权行为人的责任类型、细化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对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正处于瓶颈期,转折点的顺利过渡并取得突破则需要高校校园媒体审视固有的操作模式和操作思维,认识传播关系在高校中的变化。从媒体资源整合理论出发,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新闻媒体资源整合的可行性理念,并作了前瞻性预测。  相似文献   

18.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故相应的救济途径也有别于传统民事侵权救济。通过分析现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救济途径及其实现的困难,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救济途径中的非诉程序、原则等方面进行重构,以期能使公众更好地采取维权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刘帅 《学理论》2012,(7):187-188
3G时代实现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有机融合,催生出以手机媒体为主的新媒体正在日益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然而3G手机在校园迅速风靡,学校要正视3G手机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影响,充分认识3G手机的网络特性,加强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并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为学生更好地服务。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首先必须明确三个问题:国家侵权是否会产生精神损害,国家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依现行国家赔偿法能否得到赔偿,国家赔偿法是否应规定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关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有关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应明确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标准和计算方式,并做好具体的条文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