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1,(34):281
养利.原名王念利.字云初,号思源昼主,别号乐泳人。1961年生于哈尔滨,现为养利书画商会会长,养利画馆馆长。养利自幼酷爱书法绘画,在部队期间受中国近代著名金石书画法篆刻创作中,养利将中华民族美学与现代艺术运用到作品中,因此书法篆刻作品在用笔、疏密、虚白、空间上达到了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1,(28):2
养利,原名王念利.字云初,号思源屋主,别号乐泳人。1961年生于哈尔滨,现为养利书画高会会长,养利画馆馆长。养利自幼酷爱书法绘画,在部队期间受中国近代著名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大理论彩响,取法北魏诸碑,初学石门颂、好大王、钟鼎、石鼓、已瑛等,为后来篆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执政为民,要求每个领导干部把"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廉为民守"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和政治道德,带头重"德"、行"德"、修"德"、养"德",并时刻以此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4.
义利观剖析     
“利”者,势利、利益、利己也,“义”者,道义、道德、规范也。“义”与“利”两者关系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利益行为与道德行为的契合与融通。对“义”与“利”的争辩古已有之。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意见。其一,主张“义”与“利”对立。一味把金钱与财富看成毒蛇猛兽,是盛开罂粟花的罪恶根源。孔夫子曾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袁柯加以发挥道:何必言利,唯有能义而已矣。西汉董仲舒概括孔孟的义利观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其影响悠远绵长。及至宋明理学来嘉之辈,孔孟义利观发展…  相似文献   

5.
养生先养心     
潘朝曦 《党政论坛》2011,(12):57-57
中华养生有一句名言,叫做“善养乍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又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谓“内”,也是指心,那么何以养心昵?所谓心,非指心脏,而是中国文化中最常用的概念,即思想、意念、心理、情感的总称。养心的标准是把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等调整到最佳状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情志。  相似文献   

6.
胡又中 《党政论坛》2008,(20):52-52
19年前,当台湾台南县的农民王老养,宣布要在台湾组建共产党时,在外人看来,这个小学肄业、有点怪异的台湾老农,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王老养并不在乎别人的评头论足,经过13次申请失败,终于在第14次迎来胜利。7月20日,在“台湾共产党”成立大会上,61岁的王老养激动得忍不住挥拳大呼:“爽啦!”  相似文献   

7.
可怜的兔子     
闽南某地一农民见兔价高,就在家里养几只当试验,有领导在调研时,鼓励扩大规模,让农民贷款数万元,养了上百只兔。没过多久,兔子生病,相继死去。后经调查:此地不宜养兔。兔子死了,贷款还不了,农民被迫逃往他乡。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自然资源、气候土壤等;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种的就是不能种,不能养的同样也不能养。 在当前,农民市场信息不灵,看到别人种养什么赚钱,就跟着种养什么。这时候,政府有关部门是翻翻材料、走走看看、拍拍脑袋,还是深入基层、实事求是、科学引导,这事关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8.
邱连波 《民主》2005,(1):22-2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句耳熟能详、长幼皆知的话语,被两千年的文化演绎成教导人们重义轻利,甚至只讲义不讲利的古训。其实,孔子不是在论述义利关系,而是说道德高尚的人能深明大义,不谋私利;道德低下的人则只知个人私利,不明大义。孔子本不反对利。他强调以义取利,见利思义。但千百年来,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道德生活与物质生活对立的文化,使得人们不敢言利。  相似文献   

9.
微语录     
《党政论坛》2013,(20):45-45
俞敏洪:任何人都会追求名利,这没有问题,追求名利也是社会的推动力,但一个社会只认名和利,就是一个大问题。成功的本质不能说是名和利,只是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但中国把它扩大成全部,整个社会价值取向都在说明,精英层就是有钱有权的人,精英层不停宣示拥有这一切就是成功。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修养学说,包括“修”和“养”两个方面的内容。“修”重道德的外在方面,“养”重道德的内在方面。从孔子开始,历代儒或兼论“修”、“养”,或有所侧重,使修养学说逐渐完备,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道德修养学说。儒家修养学说在统摄内外、贯通体用的意义上优于西方道德学说。作为道德形式,“修养”具有继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哲思睿语     
周万金 《求知》2012,(8):1-1
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相似文献   

12.
自2月中旬以来,北非国家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随着利比亚安全形势急剧恶化,各国将撤离在利人员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陈颖秀 《学理论》2009,(29):143-144
学习者语言认知实现的研究是通过语言学、语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结合人工智能,对语言知识在学习者大脑里的体现、形象的理解、以及利用语言进行推理、学习、解决问题和计划的心理过程进行科学的研究。在语言认知的科学研究中,可变性情感因素如态度、感情、动机、个性等虽然说可以直接体现并影响学习者在语言认知过程中的有效度,但是学习者的外部体现如利手状态与方式亦可直接并科学地体现出学习者的大脑语言处理过程与认知实现的获得。本文以语言学习者的显性利手为右利手的执笔状态来科学分析其隐形的认知形式体现。  相似文献   

14.
闲话蟋蟀     
闲话蟋蟀●顾关元我国民间素有玩养蟋蟀的习俗,每年从白露至重阳前后,斗蟋蟀成为消闲的一大景观,煞是热闹。从历史上考查,最早人们饲养蟋蟀只是为了“夜听其声”。它始于唐代。先是宫女玩养,以金丝笼藏之,后来才传至民间。宋代顾文荐《负暄杂录》以为斗蛩亦始于唐天...  相似文献   

15.
欣闻企业租车用江西汪冬霖报载:湖北潜江市的多数企业撤销自“养”车队,卖掉大、小车辆,确有需要时再到外边租车用。昔日的车库,被修改成了成品库或车间。群众拍手称好。笔者以为,这既是节约开支的好办法,更是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效举措。“养”车过多是企业的...  相似文献   

16.
侯依汐 《学理论》2011,(32):45-46
义利之辨一直是中国哲学史上各家争论的一个重要的辩题,先秦儒家也提出了自己的义利观。虽然儒家主张"见利思义",但并没有否定"利"的重要性,义对于利来说有一种正当优先性原则。在儒家看来义与利是合一的,只是利应该是正当的利,是合于义的利,儒家的义利观直到今天对我们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防治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向农村大肆转嫁污染可以说是我国农村污染一个重要原因。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民环境权缺乏有效法律保障,加上利益诱导的作用下,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之风难以遏制。目前我国环境立法城乡环境立法二元化,环境侵害司法救济制度不完善,现行立法末明确公民环境权利,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都使城市污染转嫁农村有机可乘。归根到底,我们要通过环境法律的完善,打破环境立法二元化格局,重视农村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明确公民环境权利,完善环境侵害司法救济制度及监督管理体系,防治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  相似文献   

18.
我叫万良祥,今年58岁,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就是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的那个厂当工  相似文献   

19.
押沙龙 《各界》2011,(3):2-2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有过一个很奇特的政权,叫南汉。它的开国之主叫刘岩。这位前广州刺史,现南汉皇帝刘岩,端的有一个狗娘养的脾气。  相似文献   

20.
在不少地方,对稳定社会、凝聚民心,提高农民思想觉悟及科学文化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乡镇文化站,多年来基本还是“六十年代的设施、七十年代的干部、八十年代的活动”。即便是在江苏这样的经济大省,也还要用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乡镇文化站危房及无房的改建造工作。 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是需要投入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谁来支撑乡镇文化站?以工养文的“兆丰路” 张家港市兆丰镇文化站所创造的以工养文的“兆丰之路”,得到中宣部、文化部充分肯定并被推广至全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 据当年在兆丰文化站首创“以工养文”经验的老文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