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亚文化既有社会主流文化的相应属性,并包纳于其中,又与社会主流文化有一定区别和差异。亚文化具有共性与个性统一的特性,规范和导向的特性,以及双重属性、辐射性特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依据亚文化特性,以大学生为主体,建树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既提供多种意识形态网络表达的文化载体,又导致意识形态网络治理的“算法困境”,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引领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重境遇,并使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在技术、文化与价值层面表现为三重逻辑:解构与重构的技术逻辑,涉及新媒体“技术赋权”与资本操控信息传播的相互联系;冲突与契合的文化逻辑,关涉新媒体多元价值与文化引领的对立统一;现实与未来的价值逻辑,关乎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的相互支撑。审视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的三重逻辑,探究新媒体与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相互耦合的内在关系,是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政治亚文化是社会稳定的“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物质条件基础上特定群体对政治生活的反映,政治亚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政治亚文化是社会稳定的“双刃剑”.从积极影响来看,政治亚文化丰富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内容;发挥着凝聚、消解和制约作用;衡量着政治生活的自由民主程度;可以转化为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从消极影响来看,政治亚文化会削弱主流政治文化的社会化效果;制约着社会的政治认同;影响着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束缚着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性;影响着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许春华 《先锋队》2011,(8):60-61
所谓“腐败亚文化”,是从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特指腐败群体乃至社会人员,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判断和认知。这种判断和认知是反主流的,也即是,此种“文化”是与主流的廉政文化相背离的,它奉行“潜规则”,背离“显规则”,追逐不法利益,固守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5.
许春华 《先锋队》2011,(16):60-61
所谓"腐败亚文化",是从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特指腐败群体乃至社会人员,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判断和认知。这种判断和认知是反主流的,也即是,此种"文化"是与主流的廉政文化相背离的,它奉行"潜  相似文献   

6.
当代我国的政治亚文化已经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目前,中国处于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忽视任何类型的政治亚文化。按照主体不同来划分,政治亚文化可以分为大众政治文化、青年政治文化、知识分子政治文化、农民政治文化和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按照地域和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文化;根据主体所属群体的不同,可分为强势群体政治文化、弱势群体政治文化和中间阶层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7,(2)
在网络空间中,"网络化"推动政治亚文化的结构转型,其结果是在"异质文化"中生成"非理性文化"。从现象层面分析,非理性文化是网络空间政治亚文化与社会空间政治亚文化对于政治主流文化存在不同反应的结果。从逻辑层面分析,网络空间中非理性政治亚文化的生成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第一,网络规范相对于社会规范的异化;第二,网络社会化对现实社会化的异化;第三,网络文化生产结构对社会文化生产结构的异化。在上述三方面的作用下,非理性政治亚文化存在"减压"与"颠覆"两种可能性。网络空间中非理性政治亚文化的治理需要突破以"管控"为主导的逻辑,而从主体、衔接与生产三个层面建构以"治理"为导向的逻辑。在新的治理逻辑中,实现政治主流文化与不同形态政治亚文化相互适应、相互理解与相互建构。  相似文献   

8.
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具有重大影响,积极向上的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同向同行,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加快融入主流文化、有效化解成长困境;消极负面的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渐行渐远,消解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污化大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恶化大学生高尚品格的养成。立足高校实际,回应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大关切,注重生活化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对亚文化的引导,打造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阮雪梅 《世纪桥》2008,(8):75-76
亚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方法的传播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使犯罪手法得以四处蔓延,很多犯罪与社会越轨行为都是在犯罪亚文化推动下滋生和蔓延的,是犯罪亚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在先进文化环境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弘扬核心的传统文化,倡导主流文化和引导亚文化。在引导亚文化方面又表现为:营造先进的亚文化,抵制腐朽的亚文化,克服落后的亚文化的影响,坚决压制破坏性的反文化。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的兴起及建设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赛清 《求实》2002,(7):12-15
“回归社区”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呼唤 ,也是我国构建社区体制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建设理念 ,坚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观念文化的协调发展 ,坚持政府行政推动与发挥居民自治的辩证统一 ,坚持社区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协调一致的社区文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郭蕊 《世纪桥》2013,(11):27-28
腐败亚文化,是与作为主流文化的廉政文化相对而言的文化概念,是一种对待腐败问题和腐败现象畸形的、扭曲的判断及认知,是对主流廉政文化的反动及背离,是一种建立在极端利己主义基础上的官场文化思想。具有历史悠久,以利己主义为核心,以特权思想为重要标识,以享乐主义为重要表现的特征。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官本位意识的影响,保守且宽容的文化性格影响,市场机制的价值导向及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08,(12)
亚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方法的传播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使犯罪手法得以四处蔓延,很多犯罪与社会越轨行为都是在犯罪亚文化推动下滋生和蔓延的,是犯罪亚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亚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方法的传播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使犯罪手法得以四处蔓延,很多犯罪与社会越轨行为都是在犯罪亚文化推动下滋生和蔓延的,是犯罪亚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执政亚文化是与党的执政理念方略机制等不相适应甚至相背离的思想、观念、态度、潜规则、情感、评价等心理倾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执政亚文化主要包括执政思想亚文化、执政制度亚文化、执政组织亚文化和执政行为亚文化。执政亚文化由于其主体执掌着公共权力,实施执政行为,直接涉及到公共利益,尽管它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但它的影响有别于一般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6.
负面新闻信息作为正面新闻信息的对立面,是大众媒介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内容,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有正、负两种效果。教育者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取向引导:以传统文化为导向,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价值主体意识;加强正面引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从而帮助大学生抵制负面信息的消极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学校这个裁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文化,它是社会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亚文化。它发挥着一般文化的职能,通过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精神氛围,使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在人际关系、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方面形成共识,发生认可,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只要有校园存在,就有校园文化存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奢侈型行政文化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政府机关的奢侈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且呈愈演愈烈之趋势。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种可怕的“亚文化”即奢侈型行政文化,它不仅违背了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诱使众多人去奉行和践行其价值观,而且还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侵蚀性。究其原因,是由于认知错位和态度偏位、管理体制不完善和政策执行不力等方面所导致.因此,只有统一认识,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多元化监督和提高政策执行力,方可摒弃此文化的侵蚀腐化。  相似文献   

19.
“山寨”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山寨现象的产生有其物质前提和社会动因,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偶然又必然的产物。与此同时,由“山寨产品”到“山寨作品”为代表的山寨现象衍生出了山寨亚文化。在法律规范和道德自律的指引下,“山寨”的内容会趋于合理化;在语言暴力感性化的趋势下,“山寨”的形式将会更加感性,最终“山寨”会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20.
青年亚文化是当代文化版图不可缺少的地标,在其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采取回应与收编的策略。回应是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要求,应在话语、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回应;收编是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原则不动摇,甄别青年亚文化的性质是收编的基点,主动向生活领域的拓展是收编的路径,获得文化的比较优势是收编的制胜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