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米经济的逻辑前提是资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鱼——自然繁殖捕之不尽;米——春种秋收无限循环,鱼米经济源于生产效率低下的农耕文明,是一种适应低效生产力的湖区原始发展模式,其生产思维是单向度的,是单程式的自然经济形态。鱼米经济既造就了洞庭鱼米之乡,也带来了洞庭湖区生态危机,这是洞庭鱼米经济的现代发展困惑。生态经济是生态伦理与经济规律的有机耦合,是通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来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进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从鱼米经济到生态经济是环洞庭湖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转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讨论的洞庭湖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和长沙 4市的 2 3个县 (市、区 )以及 15个国营农场。推进洞庭湖区经济一体化建设 ,与其南部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遥相呼应 ,对于发展湖南经济 ,优化空间布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湖区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分析1.区域经济合作潮起潮落。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 ,在发展国民经济与地区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许多方面起了巨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在世界经济趋向集团化、区域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下 ,洞庭湖区经济一体化建设已成为关系到湖南能否形成整体优势迎接国际竞…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1,(6)
正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沿太湖地区深化全流域系统治理,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江苏境内的太湖岸线绵延超过300公里,其流域囊括苏南大部分地区,以平原及水网地貌为主。优越的自然本底,便利的水陆交通,塑造了历史璀璨、文化繁荣、产业发达、人口密集、开放活力的湖区城乡空间,为建设世界级创新湖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沿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太湖流域系统治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抓紧谋划以"世界级创新湖区"为目标的沿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颁发"湖南省洞庭湖区堤防涵闸工程管理养护暂行办法"的命令1956年11月14日(56)会五字第1051号兹颁布"湖南省洞庭湖区堤防涵闸工程管理养护暂行办法",希湖区各级人民委员会及有关部门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5.
丁立新 《群众》2022,(6):16-17
太湖是长三角的重要水源和生态屏障。苏州市吴中区拥有五分之三太湖水域,是全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区(县、市)。西山岛襟吴带越,生态优美,是太湖最大的岛屿,更是关乎太湖生态系统稳定安全的关键支点。吴中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的总体部署,将“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作为全区的“一号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拓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加快建设低碳、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示范岛。  相似文献   

6.
丁宪浩 《桂海论丛》2005,21(2):15-18
建设生态文明在本质上反映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化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现实手段,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途径。积极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必须努力推行绿色化发展战略:一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二要大力推进现有产业的绿色化改造,三要努力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7.
泰顺保护与发展和谐共鸣 近年来,泰顺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这个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屏障、生态产业、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生态建设,努力把生态优势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环境优势,走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解放后,我省洞庭湖区各堤垸组织的修防管理委员会,在各级党政领导下,在历年的岁修与防汛工作中,获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于农村全面高级合作化和行政区划有了新的变化,以及并垸合修,原有的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湖区堤垸修管会的领导,健全该会组织,加强对修防管养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以适应湖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要求,现根据水利部"堤防养护通则(草案)"的精神并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制定"湖南省洞庭湖区堤垸水利修防管养组织服务规程"随文颁发,希各地认真研究执行。  相似文献   

9.
在上个世纪“向湖要粮”的年代里,湖区百姓从洞庭湖围垦出了大小700多个巴垸,围湖造田面积高达1700平方公里,湖区面积和容积分别减少了34%和43%。今天,洞庭湖区100多个工业企业年排污水达2亿吨以上,每年化肥施用量和农药用量分别为220万吨和2万吨。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终于遭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在上个世纪的最后10年里,洞庭湖区先后经历了7次特大洪水袭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是区内同期财政收入的10倍多。工农业生产的废水和城镇污水,导致了湖区内各种有机物尤其是总磷、总氮超标…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发展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支配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王建鸣 《政策》2012,(1):77-79
黄石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的"三大战略"为统领,以促进经济生态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强化生态重建,引领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塑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是经...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是一个集产业兴盛、城市繁荣、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等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指数领先的区域。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发达的产业是基础,兴盛的城市是载体,和谐的社会是目标。重庆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了"产业基地与科技新城"同建的发展理念,在进行产业引进、成果孵化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高品质的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避免了工业园区的单一发展模式,已基本建成了一座集产业、科研、金融、生态、时尚为一体的科技生态新城,成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要增长点和都市风貌展示区。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朔州市委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右玉精神",打造"两山"理论示范区,初步构建起"2+7+N"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双轮驱动"态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深刻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把生态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朔州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生态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自然资源同人口增长、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特征。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诸多启示,例如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实现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推动经济向绿色循环产业转型升级等。  相似文献   

15.
李泉 《思想战线》2005,31(5):1-5
西部开发的进一步推进,必须以生态经济理念为指导,破解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面临的多重制约,重视特色产业和生态资本积累,以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增强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建立节约型社会,真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经济跨越增长的极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飏 《思想战线》2007,(1):60-66
现代服务业作为文化经济的重要产业,将文化资源作为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既体现节约型社会的生态价值观,又满足了人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现代服务业的人本向度,符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文化品质,是实现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和谐共生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人自身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涵之一。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休闲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自身和谐重要的经济社会背景,它能够以其特有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重功能为人自身和谐提供一定的产业支持,为促进人作为生物个体的微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作为社会成员的微观心理运算过程的动态平衡作出应有的响应和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吴卫国 《群众》2011,(10):47-48
2010年11月份苏格兰国际慢城会议上,高淳桠溪“生态之旅”被世界慢城组织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从容、品质、和谐”这一“国际慢城”核心理念,在产业与生态协调共进、富民与强县同步推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道路上,已逐步成为高淳新一轮发展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罗新阳 《桂海论丛》2005,21(5):51-53
城市化的推进,必然伴随着"城市问题"出现,客观需要城市与周边乡村地区和谐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城市化发展,其终极目标生态城市;空间布局亦城亦乡的空间结构;产业方向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13,(9):50-51
近年来,白沙县紧紧围绕"绿色发展"主题,深入实施"三地一区"发展战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和风情小镇建设,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开创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坚守绿水青山,打造生态白沙。自沙县坚持实施"生态兴县"战略,把生态建设作为谋发展的第一责任,坚持教育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