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 2 0年来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 1978年 12月至1987年 10月 ,也就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 ,主要是向企业下放包括人事权在内的各种管理权利 ,尊重企业自主权 ;第二阶段是从 1987年 10月至 1992年 10月 ,也就是党的十三大召开到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前 ,主要是在企业推行以承包为主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 ,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生产经营权 ;第三阶段是从 1992年 10月至 1997年 9月 ,也就是从党的十四大召开到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 ,…  相似文献   

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深究的几个问题刘永红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研讨已达一定的深度,也建立起了一些实践的支点。应当肯定,理论界对我国企业制度改革和创新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我们也看到,一些理论是从合理性上推演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来进行的指导方针。我们从首钢改革的实践中体会到,中央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首钢的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实行了以承包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在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上,实行了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制度,企业承包了对国家的全面经济责任,企业内部按照责权  相似文献   

4.
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改革的顺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我国的价格改革是从1979年开始的,已经搞了十二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84年以前,以调整计划价格为主。1985年以后,以放开价格为主,放调结合。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五年,这一届政府围绕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自身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有些改革是从整体上推进的,有些则是通过综合改革试验区如深圳、滨海新区等展开的。行政体改五年间过去五年的探索中,中央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着力进行了以下五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吴宇 《瞭望》1986,(43)
浙江省委于八月中旬和四月中旬两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在温州搞改革实验区的指导思想、内容及有关问题,初步形成了建立温州改革实验区的原则方案。 改革实验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放手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股份经济。要以法律形式保证私营经济的财产权和经营权不受侵犯,并在贷款、税收、工商行政管理方面采取鼓励的政策。二是从改革和调整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入手,搞好国营、大集体工商企业的改革。对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开放要有新的广度、改革要有新的力度、发展要有新的速度"的要求,我们对本市工业企业改革试点情况,进行了第二轮跟踪调查.主要情况如下: 一、企业改革试点工作正在健康发展第一,进入试点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模式有所创新,改革的步子正在加快. 到7月为止,全市已有253家大中型企业进入各种模式的改革试点.其中,19家企业为"转换机制、放开经营"改革试点,93家企业为"税利分流、税后还贷、全员劳动合同制配套改革"试点,30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91家企业和20家企业分别进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单项改革试点.全市已有51.6%的预算内国营大中型企业进入了改革行列.还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集中力量抓好大型国有企业,对一般小型国有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这既是对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重大战略部署。由于国有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对其如何放开放活,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小企业确实不是小问题。  相似文献   

9.
贾建芳 《理论视野》2013,(10):31-33
现阶段我国改革的实质是从整体上推进市场化取向的现代化。应当用现代化理论来科学认识现代化的阶段性特点,并据此全面协调地推进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财会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李沪松新的财会制度的出台是建国以来范围最广、变化最大、内容最多、影响最深的一次改革。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三次财会改革,第一次是1957年,第二次是60年代初,均未取得明显效果。这次财会改革是从1978年开始的,特别是在十四大确立社会...  相似文献   

11.
当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正在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试点进展很快。许多企业党组织坚定地站在改革的前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在企业改革中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创造和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实践证明,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来进行,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随着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国建设和改革出现了好形势,企业改革出现了好形势,这正是企业党组织大有作为的好时机。企业改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济体制作为唯一的经济模式统驭了社会主义各国经济几十年,但自60年代改革大潮涌来,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然而,第一,对其历史地位,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生产力为标准来进行评价。第二,对其合理内核不能否定。改革是从更高层次上向计划经济的返还。  相似文献   

13.
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多方面发力:第一,坚持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得到落实。供给侧改革的要义是从短期的需求管理转向中长期的供给管理;从靠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到发挥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主动性,解决经济中长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短期的政策调整转向长期的制度变革和完善。最重要的就是简政放权,凡是市场能更好发挥作用的坚决还给市场。在我国现实中,政府管得过  相似文献   

14.
重庆煤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五年来的工作,可以用两句话概括:研究改革,改革研究。在研究改革方面,几年来,我们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思想政治工作改进的过程中,我们及时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的观点;提出了改革需要思想观念更新和方法群众化、社会化、现  相似文献   

15.
党校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在谈到解放思想,促进党校改革的问题时,中央党校副校长邢贲思归纳为“三个摆税一个转变”。具体的表述是: 一是从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教条式的理解中摆脱出来; 二是从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的甚至最扭曲了的思想认识和观念中摆脱出来; 三是从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某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认识中摆脱出来。一个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一般的讲授马列主义理论转变到突出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为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保驾护航我厂作为全国铁路企业改革的试点,从1984年开始,通过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考核工资、岗位工资、奖励工资和苦、脏、累岗位补贴等办法,初步改革了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在改革中,由于我们注意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更新观念、统一思想、为分配制度改革奠定基础。观念的更新是改革的先导,并决定着改革的进度和深度。铁路系统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制约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经济改革,从经济体制上来看,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经济类型上看,则是由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变。从经济改革的进程来看,消费品、生产资料和劳务市场等都已具备相当规模,并且竞争日趋活跃,商品价格体系的改革已接近完成,中国经济商品化的程度已经有了很  相似文献   

18.
劳动制度的改革是从国家提出“三结合”就业方针开始的。一九七九年,面对城镇待业率高达百分之五点九的严峻局面,国家结合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提出了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改变了单纯依靠国营企业和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城市改革更是以企业改革为出发点和归宿。二十年来 ,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相比之下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不甚明显 ,这两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市场变化的影响 ,其困难更为凸显。国有企业改革从初期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放权让利开始到推行承包租赁、兼并联合 ,再到近几年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造 ,作了多种形式的探索 ,都有一定效果 ,但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为配合企业改革 ,国家从财政、信贷、分配、劳动人事、保险、市场等多方面进行了扶持配套性改革 ,给予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 ,这…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工资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制度改革的组成部分。由于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而且也直接影响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因此,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应该支持、参与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积极做好工会的群众工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