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麦莎”、“珊瑚”“泰利”、“卡努”……8月以来,为应对来势汹汹的台风灾害,民政部已经启动1次三级响应,5次四级响应。救灾应急响应启动的根据,正是最新颁布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民政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2005年5月14日,《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正式经国务院批准,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发。这是我国救灾应急工作制度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分布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04,(8):10-16
近日,民政部颁布了重新修订的《民政部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规程》,按照灾害损失情境,从中央层面将灾害分为四个等级,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灾害应急响应的工作流程,明确了相应的救灾工作内容和对策。这是民政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审定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具体步骤,也是全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重大举措。本刊现予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2,(8):5-5
2012年7月13日,民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做好当前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2,(15):5
2012年7月13日,民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做好当前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通知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主汛期,发生暴雨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台风等灾害风险依然很高,自然灾害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5.
《广东民政》2008,(7):23-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旧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适应救灾捐赠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救灾捐赠工作,民政部对《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民政部部长李学举于2008年4月28日签发民政部第35号令,正式向社会公布实行《救灾捐赠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湖北政报》2010,(15):39-40
<正>鄂民政规[2010]3号第一条为及时、全面、准确掌握灾情,规范灾区现场灾情核查,指导灾区开展救灾工作,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湖北省民政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2,(8):6-7
2012年上半年,针对各地重大自然灾害,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lO余次,三级响应1次,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汛期来临之际,河南省救灾中心未雨绸缪,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采取五项积极有效措施,确保汛期救灾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切实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学习贯彻《民政部关于做好汛期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2年防灾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救灾、备灾应急能力,2012年4月13日,湖北省民政厅救灾处、备灾中心两个党支部用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开展了学习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民政部救灾应急工作规程》培训会。  相似文献   

10.
王巍 《中国减灾》2012,(5):61-61
为了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救灾、备灾应急能力,2012年4月13日,湖北省民政厅救灾处、备灾中心两个党支部用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开展了学习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民政部救灾应急工作规程》培训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4,(3):34-35
2013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地震、台风、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给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预警响应和应急响应,派出应急工作组协助指导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紧紧围绕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确保灾后救灾资金和物资及时到位。  相似文献   

12.
吴弢 《中国减灾》2014,(7):60-61
6月上旬,湖北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14年汛期救灾应急工作的通知》,对做好汛期各项救灾应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救灾应急准备,抓紧修订完善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3.
俞远汉 《中国减灾》2012,(15):31-32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14.
徐娜 《中国减灾》2005,(3):10-11
2005年救灾救济工作的具体任务是:在灾害救助方面。一是以落实国家应急预案和《民政部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规程》、《应急救助工作规程》、《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规程》以及《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等为重点,全面推进救灾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起草《灾民生活救助条例》,规范救灾工作管理运行机制,保障救济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救灾工作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07,(1):F0002-F0002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台风和旱灾等极端性气候事件来势猛、强度大,灾害损失严重。综合各项灾情指标判断,2006牟是本世纪以来我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也是1998年特大洪涝以来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一年来,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针对各地灾情,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启动应急响应40次,其中四级响应32次,三级响应8次。灾害发生后,国务院相关部委及时应对、密切配合,全面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各地政府也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和灾后救助工作。2006应急响应在行动$国家减灾中心…  相似文献   

16.
庞陈敏 《中国减灾》2014,(11):10-15
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日益频发的严峻形势.适应救灾应急工作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全国各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预案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下.民政部于9月23—26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了全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编制人员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在23日举行的开班式上.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结合近一两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践,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老问题和新难题,并对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本刊选登了部分讲话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4,(2):34-35
2013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地震、台风、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给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预警响应和应急响应.派出应急工作组协助指导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紧紧围绕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05,(12):30-31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对于提高救灾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所设立的应急响应启动标准,是针时我国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出现的一次灾害过程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20.
《人大论坛》2008,(6):44-44
记者近日从民政部获悉,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适应救灾捐赠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救灾捐赠工作,民政部对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于4月28日签发,正式向社会颁布实施救灾捐赠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