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晓红 《法制博览》2023,(1):163-165
在侦查学的专业教育中,《侦查讯问》课程愈发重视侦审一体化的建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内容和犯罪形式的变化,引进了信息技术,对《侦查讯问》课程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侦查能力、审讯能力,培养应用型侦查讯问人才。本文对《侦查讯问》课程的背景进行了探讨,结合信息技术对《侦查讯问》课程的影响和《侦查讯问》课程的现状,分析了信息技术下《侦查讯问》课程的创新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何朋辉 《法制博览》2015,(6):199-200
贿赂犯罪的法律属性决定了言辞证据在贿赂案件中的法律地位,因此审讯技巧的运用在突破案件过程中显得必不可少。本文通过对审讯工作的总结,提出审讯技巧三步走:第一步,攻心夺气,建立威信;第二步,虚实相杂,循序渐进;第三步,迂回包抄,强势围攻。在审讯过程中合理运用并结合刚柔并济的审讯方式将会收到良好的讯问效果。  相似文献   

3.
贿赂犯罪是严重的腐败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犯罪之一。由于贿赂犯罪的特殊性,加之我国法律赋予侦查机关特殊侦查手段远远少于法治发达国家,造成部分贿赂犯罪未得到应有的惩处,导致对贿赂犯罪打击不力。而人们将之归结于司法机关对行贿人的放纵,甚至有学者提出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贿赂犯罪,应当提高行贿罪的法定刑,对行贿人施以重罚。根据法律规定,行贿和受贿都构成犯罪,都应当受刑事处罚,如果提高行贿罪的法定刑,无疑使行贿人和受贿人为逃避刑事处罚而无形之中结成利益同盟,增加了司法机关的办案难度。在当前形势下,要重点打击受贿犯罪以遏制贿赂案件的高发态势,应当坚持对行贿罪的轻刑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张友来 《法制博览》2013,(5):166-169
就贿赂犯罪而言,职务犯罪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权力交易的价值比例性、手段的智能性、时间的特殊性、腐败意识的渐变性上。而职务犯罪侦查规律则存在有侦查过程的多阻性、侦查方向的单维性、侦查模式的间接性、侦查进路的渐开性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转变职务犯罪侦查模式,提高检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独立性,不断强化侦查能力与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5.
在侦查机关的众多活动中,侦查讯问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该环节直接影响案件的侦破进度甚至侦破与否。但同时,由于在侦查讯问中被讯问人经常面临侦查机关的强大力量后盾,此阶段的被讯问人几乎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侦查讯问中的人权保障问题成了该制度设计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卢娴  姜琪 《法制博览》2013,(10):71+70
毒品犯罪作为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一直是我国打击的重点。毒品犯罪经常以集团犯罪的形式出现,具有人员复杂,组织严密,分工细致等特点,给侦查取证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对此,侦查人员一直在试图探索新的技术侦查措施,对于这些侦查手段的合法与否一直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技术侦查的调查取证方式,但对于通过这些侦查手段所取得的证据效力该如何界定却是一片空白。本文将主要介绍诱惑侦查的相关内容并对我国毒品犯罪中诱惑侦查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做一个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贾子豪 《法制博览》2023,(15):148-150
禁止以欺骗的方法取得证据早已被《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理论上,侦查讯问中允许使用讯问策略,包括具有一定欺骗性的讯问策略。但是对于如何确定合法与非法的讯问标准一直难以统一。采用欺骗的非法收集证据方式与采用合法的侦查策略存在着一个相互交集的区域,只有对该区域界限做出明确的认定才能更有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一直以来国内学者都在试图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认定标准,但由于司法实务的复杂性,很多判定标准都过于抽象,难以有效实施。所以如果将抽象的认定标准与具体的欺骗类型划分相结合将更有利于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认定标准道路。  相似文献   

8.
毕士椽 《法制博览》2013,(4):171+169
贿赂犯罪严重侵害了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严重侵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但是由于贿赂犯罪本身具有的隐蔽性,致使对贿赂犯罪的侦查取证工作越来越困难,引用特殊的证据规则成为近几年来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呼声,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通过本文间接三种特殊的证据规则,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前,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工作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规定》明确指出,当有线索或者证据表明侦查活动可能存在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检察机关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2005年引入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但对于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我国证据体系中的定位,法律却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侦查询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能否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在刑事诉讼中又是作为何种证据使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与讯问笔录是什么关系,二者内容有出入时,又应该以何者的效力为准,这些证据立法上的空白都应该尽快被填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